□ 文 董 暢 吳 萍
建立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可以有效減少農產品交易的中間流通環節,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增加農民收入。在我國,一些農村交通不便,嚴重阻礙了農產品的銷售。隨著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農業結構也隨之調整。便捷的網絡使人們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相關政策信息和市場情況,有效應對和規避各種風險,從而降低產銷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因此,建立和完善農產品交易平臺是有效提高農產品銷售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有利于擴大農產品流通網絡,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活質量。通過充分發揮營銷機制,加強網絡廣告的影響力,有利于推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農村發展對于擴大內需和增加農民收入至關重要。
目前,部分農村地區農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導致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缺乏對計算機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正確認識和操作。很多農民有“重生產、輕銷售”的觀念,他們對電子商務還缺乏了解,不知道什么是電子商務,缺乏經營經驗。人們對網上買賣商品的質量和網上支付的安全性缺乏足夠的信任。長期以來,人們對農產品電子商務缺乏信任,擔心購買劣質農產品。這也阻礙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行業想要盡快走上健康,快速發展的道路,則必須統一標準,以使其能夠按照標準進行生產和運營。標準化系統是指可以創造更好秩序的行動。因此,根據法規的規定,可以共同或反復解決某些實際或潛在問題,以實施這些規則。通常,在城市地區或工業企業中,將制定相應的產品標準,以指導不同的工業生產活動并生產滿足人們需求的產品。延遲建立農產品標準體系的主要原因是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標準化意識。其次,我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土壤和條件錯綜復雜,各地的情況各不相同,這使得不同省市的處境不同,難以建立制度標準。但是,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就不能保證農產品的質量,不能開展市場活動,不能擴大農產品的知名度,結果就無法維持當地的電子商務發展。
農村企業規模和需求都很低,因此開設在線商店的規模很小。大多數電子商務企業家都依靠計算機和互聯網來開展在線業務。由于資金和產品的影響,大多數在線商店提供的快速購買和銷售的特色產品較少。此外,由于缺乏適當的指導和合作以及疲弱的市場競爭,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較慢。
因為鄉村電子商務行業還很年輕,需求低迷,所以很多人都可以按照缺乏組織和有效協調的趨勢來開設在線商店來銷售其產品。它們之間容易形成激烈的低價競爭,不利于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農民的業務水平低,缺乏深入的流程,缺乏自主創新并且無法建立知名品牌。此外,他們的對現代先進企業幾乎沒有了解。缺乏現代網絡營銷技能以及產品的加工和包裝不足導致農產品管理不善,這很容易影響銷售運營。
首先,中國法律法規不完善。全球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全面的電子商務法律,例如,美國頒布了統一的電子商務法律和“電子簽名法”。對于處于快速發展趨勢下的新興行業,如果沒有完整的法律法規,問題將會越來越多,這將使犯罪分子有機會利用它。當存在操作問題時,由于缺乏規則,將沒有規則可遵循。實際上,由于許多農產品不具有與工業產品相同的質量標準和管理體系,因此在農村地區很容易出現電子商務問題。而且,如果電子商務過程中出現問題很難找到負責任的人。缺乏相關法律使政府部門難以監督和執行法律。
第二,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一些企業信用等級低,法律意識差。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存在特定的風險。由于發生爭議時在線媒體的速度如此之快,并且隱私受到有意損害,因此它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統計,2014年中國的網絡購物訴求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務合同和質量問題等領域。發生糾紛后,客戶和貿易商無法親自見面,一些企業不理會客戶或向客戶投訴,并繼續拖延,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法規不完善,未能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擔保和制裁機制。
第三,地方政府缺乏對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發展的認識。許多地方政府的想法沒有改變。地方政府主要通過吸引投資來促進其發展經濟,各地都對吸引投資感興趣,從而導致目前引進項目的困難。許多地方政府低估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如果他們對電子商務的重視程度不足,電子商務將不會發揮重要作用。因為在電子商務發展的早期階段,政府的作用通常非常明顯,例如,政府可以在資金籌措和物流園區建設方面提供協助,從而減輕企業負擔。這有利于啟動和發展本地電子商務業務。同時,中國的農業保險增長緩慢。農產品的生產受到自然條件的嚴重影響。當天氣非常炎熱,例如干旱和洪水時,很難保證農產品的結果。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是為了擴大農產品的分銷網絡,但是,盡管市場很大,如果收割農產品失敗,農民的收入仍然得不到保障。

農村電子商務產業是一個涉及許多部門的大型產業鏈,與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之間存在很大差距。
為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幫助農民擴大農產品流通網絡,政府部門應加強宏觀管理,提高公眾發展意識。農村電子商務是通過互聯網、電視、廣播和手機進行的。加大相關領域技術人員的支持力度,促進電子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使農民認識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對經濟發展,改善生活環境和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性。增加農民收入,充分認識到在農村地區發展在線電子商務的可行性、及時性和必要性,指導農民改變傳統的消費觀念,提高農民對商業發展的認識。政府相關部門應指導農民學習和實踐電子商務技能,以便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可以迅速從概念轉變為實踐,使在線購物成為農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協會,組織電子商務經驗交流,調解行業競爭激烈造成的差異。加強電子商務協會的組織和領導職能,樹立聲望,從而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并幫助農民建立網上商店,以免發生激烈的競爭。同時,政府部門和電子商務協會應加強控制,禁止假冒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支持部分電子商務公司提高農產品質量,樹立農產品品牌,促進農產品快速發展。實施不同的品牌和競爭策略,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并大力支持銷售商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因此,建議加強本地品牌技能的運營規劃和管理,以使品牌價值真正轉化為市場價值,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品牌的創造和發展。
有必要繼續改善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服務建設,為大型企業創造寬松的環境,降低通信成本并建立一些在線體驗店,以便大多數農民能夠享受在線購物帶來的好處和便利。同時,積極為電子商務提供服務,特別是在店鋪裝修,創意產品推廣方面。充分發揮電子商務與電子商務協會的融合作用,建立深入主題傳播的交流平臺,擴大當地農產品產業,積極引導農村發展。
由于農產品的生產不依賴于機械生產,例如工業生產,因此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更大,而且農產品的獨特性也使農產品難以建立統一的標準。如果沒有標準,農產品的電子商務發展將不受管制,進入不正常運行的狀態,因此我們必須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不同的標準。對于大多數地區種植的農產品,例如大米和花生,我們可以制定統一的標準,例如根據它們的顏色、大小、口味等進行設置。但是,農產品具有地方特色,又難以統一和規范。為了使此類產品標準化,可以成立地方行業協會以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產品標準。這樣,不僅避免了沒有標準的進一步發展,而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標準,這也是銷售相應農產品的重要指南。
建立、傳播和最終執行系統標準對于建立和改善農村地區的電子商務至關重要。這是節約農村地區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任重道遠,當今“互聯網+”時代的背景無疑為解決我國的“三農”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為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一發展機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促進農業信息化和農業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力爭盡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