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村女性角色、地位與生態扶貧研究
——基于四川涉藏地區的考察

2020-12-18 00:47:26沈茂英
西藏研究 2020年5期
關鍵詞:生態

沈茂英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廣大鄉村是生態維護與保育重點區域,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婦女與生態環境,有著天然的緊密聯系,婦女更接近自然,更適合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早期的生態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有一種直覺,可以毫不費力地了解自然生命的過程,女性總是與空間相聯系,而空間客觀上是生存環境,是生態環境資源的集合。在采集漁獵社會(hunter gathering society),男人所尋找的食物來源一般都是移動的、遠距離的,并且是不可預見的(通常是肉類);而婦女因為帶著孩子,一般食物來源都是靜止的、近距離的,并且都是可預測的(通常是植物類)[1],婦女與環境相連、空間相伴、生態相依。如果說,農耕社會中的婦女地位通常與她所依靠的男子的地位緊密聯系在一起,屈從于男性并以家庭/空間為核心,那么,在現代社會中,女性承擔了52%的工作量、70%的消費決策以及75%的照料勞動,女性的就業、工作、消費對生態環境則產生重要影響,關系到生態環境質量,也對生態環境質量更為敏感,對生態環境保護更為積極。

藏族地區,既是地域概念,也是空間概念,地域空間范圍以青藏高原為主體,又有“地球第三極”之稱,區域范圍包括西藏和四川、青海、云南、甘肅部分地區,是以藏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區,是典型的地廣人稀、高寒高山高原之地。區域生態功能顯赫,是全域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深度貧困地區,還是鄉村傳統性、文化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保存最完好的區域。盡管我國四川涉藏地區農村女性占全國農村女性比重極低,但居住區域與活動范圍廣、貧困發生率高,是生態保護和生態扶貧的重要力量。

一、農村女性角色:三重性

(一)人口再生產相關活動

懷孕、分娩、哺乳是女性的職責,也是典型的人口再生產行為。同時,照料也是婦女極重要的家務活動。圍繞人口再生產活動,女性的職責不僅僅是生命的孕育、生產以及喂養,還包括照料老人、為一家人準備食物、打掃衛生等,各種支持人口再生產的活動和人力資本培育服務。這些活動往往表現為隱性的、不為人所知并在決策過程中不被認可,極難用貨幣來衡量其價值。正是由于與人口再生產相關這一特征,女性長期被束縛在家庭之中。據ILO估計,全球范圍內,女性承擔了四分之三的無償照料工作,而有償照料者中三分之二是女性。無償照料的性別隔離,讓女性承擔更多無法價值化和貨幣化的家庭照料任務[2]。這些難以用貨幣價值進行核算的照料卻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農村地區,受制于農業生產活動的自然屬性特征以及農村地區收入構成的影響,農村家庭照料市場化程度極低,農村婦女承擔育兒事務的比例在72%以上,藏族地區達到100%,生孩子帶孩子大都由女性承擔。

(二)就業或相關經濟活動

女性與男性一樣從事著各類生產活動并以此獲得收入來源,在一些欠發達和貧困農村地區,婦女甚至是最主要勞動力。通常情況下,相較于男性而言,婦女從事的生產活動不僅薪酬低且職級也低,具有瑣碎與照料特點;同時婦女的工作時間較男性短、職級低,存在著職業性別隔離與職級性別隔離現象,薪酬方面的男女數字鴻溝較大。據ILO的調查,照料0—5歲兒童的母親,在就業市場面臨著嚴峻的歧視或者說母親勞動責罰(motherhood employment penalty);相反,0—5歲兒童的父親在勞動力市場卻存在父親就業溢價(fatherhood employment premium),這類男子的就業參與率普遍高于同年齡段的單身男性。婦女受小孩照料責任的牽絆而就業參與率較低,相反父親則因為家庭責任而有更高的就業參與率(1)在單位里,領導在安排工作時會說,某某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家庭經濟壓力大,這些工作就由某某去做;某某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有個小女兒/小兒子要照顧,千萬不能喊她加班。領導自動設定了家庭角色的社會表現,女性被賦予了照料責任。。在傳統農村地區,婦女生產勞動更具有從屬性和輔助性,以協助男性勞動力為主。不過,這種從屬性與輔助性隨著男性勞動力的鄉城遷移而改變,婦女反而成為農村生產活動的主體,農業農村女性化現象在中國農村地區大量存在。

(三)社區治理相關活動

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婦女在社區層面的活動往往都是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的無報酬勞動,其內容以衛生、教育、水資源管護、森林保護等為主,且以無償勞動為主。相反,男性則是社區管理者,承擔行政工作且有薪酬,領導著或指揮著婦女的社區活動。由于女性角色的三重性,婦女有償活動與無償活動(家務活)時間往往是最長的,家庭主婦是家中最早開始勞動的人也是最晚結束工作的人[3]。婦女很少有自己的時間來提升自己和追求自身的興趣,而且婦女的懷孕、分娩、哺乳、小孩照料以及家庭照料等活動,也都是一些看不見且耗時費力的非價值活動,但這種無償照料創造的經濟價值占全球GDP的20%—60%。婦女幾乎無選擇地將主要精力致力于無償工作而滯留在勞動力市場之外,是“時間貧困”(time poverty)的主要承受主體。時間貧困鎖定婦女活動空間,限制婦女決策參與和人力資本提升。婦女同時為有償家庭照料(the paid care work)的主要提供者,全球5300萬有償家庭照料(保姆)人員的83%為婦女[4]。

二、文獻回顧:藏族農村女性的家庭地位角色

藏族農村女性相關研究文獻并不充分,社會性別視角下的藏族女性研究文獻極為有限。在知網(CNKI)中以“藏族婦女”“藏族女性”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并從文獻時間順序和研究領域兩方面來看,對于藏族女性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1.藏族地區(藏族)婦女的角色與地位,內容涵蓋女性經濟社會地位、家庭角色以及女性地位權利等;2.女性的婚姻家庭角色與婚俗研究;3.藏族女性的教育問題研究;4.藏族女性的社會角色變遷與適應研究;5.藏族女性的生態文明建設研究;6.其他領域,包括藏族女性研究文獻梳理、婦女財產權、婦女生育行為等。此外,英國植物學家E.H.威爾遜在《中國——園林之母》一書中對松潘藏族婦女有專門的描述:“年青的女孩子偶爾會來市場看看,但由于辛苦勞作和暴露在陽光下,很早就失去了年輕女性的嫵媚……在家庭和所有的事務中她們都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她們的聲音也受到重視……她們的舉止活潑、自由、暢快,一邊勞作,一邊歡笑、唱歌”“男人協助耕地、播種和收獲莊稼,但婦女承擔了主要的農務,男人在外面放羊或游蕩”。對丹巴的巴底—巴旺地區嘉絨藏族婦女的描寫則是“她們種地、放羊,將農產品運往市場,伐木和運水,而做飯、縫補衣服和日常家務則由男人承擔。然而,婦女并非受到虐待更非受到壓迫,她們性格開朗,一邊勞作,一邊歡笑、唱歌,似乎很適合戶外的勞動生活”[5]。

散見于文獻之中的藏族婦女家庭分工和地位研究發現,藏族婦女家庭地位和分工極為復雜,“男逸女勞”的家庭分工和社會性別特征明顯,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低”并存,呈現出多樣化、地域性、差異性特征。婦女家庭地位和角色定位受地理環境因素構建并折射著地理環境屬性,“男逸”是獨特自然環境和惡劣自然條件的選擇,遠距離、高海拔讓男性游牧獵捕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

(一)婦女在家庭事務中的決定性影響和運轉核心地位

馬提亞·赫爾曼斯描述,“她們照顧牛羊,而男人們只是照看馬匹。婦女們還要負責擠奶、制作乳制品、收集作為燃料的動物糞便、烹飪、縫紉、編織、準備縫制衣服使用的毛皮。照顧孩子及其相關的工作也占用了她們的大量時間”。由于婦女在家庭事務中的絕對性參與,這就奠定了婦女在家庭事務方面的決定性影響力[6]。拉毛措[7]通過大量文獻梳理和實地調查發現,藏族女性在家庭運轉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文華[8]在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調查發現,婦女在家庭中掌握經濟實權,即使在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中,經濟大權仍然掌握在女子手中。

(二)婦女是傳統技能的重要傳承人

傳統技能來源于生活,孕育于生產。藏族婦女在長期的家務勞動和農牧活動中,承載了民族文化與傳統技藝技能傳承和創新。錢麗梅[9]的調查表明,迪慶藏族婦女承擔編織、乳制品制作、釀酒和制革等職責,傳承和創新了傳統手工藝技能,兼具傳承傳統記憶與創新雙重功能,在家庭中具有教育子女、傳承技能的權利和義務。近年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女性傳承人也是一支重要力量。據統計,四川涉藏地區先后有多位婦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中歌舞類(鍋莊山歌)2名、編織技藝類2名。在38名四川省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有8名藏族傳承人,其中2名女性傳承人以羊毛編織和歌舞為主(2)資料來源:http://www.sohu.com/a/231959165_244669。。牛羊毛編織是藏族婦女的家務活,她們編織帳篷、藏毯以及生活用品;民歌是藏族婦女的生活,鍋莊歌舞是藏族符號。藏茶、藏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的女性也不少。

(三)婦女享有與男子一樣的平等繼承權

按照藏族的傳統習俗,繼承家產不拘男女,只要是老大都有資格,一般老大為“地主”,藏族名為“薩達”,他(她)既繼承財產,又繼承戶名,傳統習俗確保了女性和男性享有平等的財產繼承權[10]。李錦[11]在四川寶興縣磽磧藏族自治鄉的調查表明,男女兩性對家屋房名具有平等的繼承權。林耀華[12]在《川藏嘉絨的家族與婚姻》中指出嘉絨藏族“房名繼承與家族繼承相配合,實際上乃是二而一的東西。繼承方法為雙系列,男女皆可傳代,但每代只傳一人”。女性享有的平等繼承權,充分體現了四川涉藏地區傳統文化給予女性較高的財產權利。四川涉藏地區人口性別比也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范圍,與藏族女性擁有平等的財產繼承權習俗有一定關聯。

(四)婦女受教育機會在傳統社會被普遍排斥

以云南迪慶藏族為例,其傳統文化教育是以寺院、男性為中心的宗教教育和僧侶、貴族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完全被寺院、貴族、男性所壟斷,女性特別是貧苦女性完全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藏文是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通用文,據《中甸縣志》記載,當地人“咸習藏經,不識漢字,惟進城市者能通曉”[10]。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北部地區(德格、白玉、甘孜、色達、道孚、爐霍等)同樣如此,寺院提供宗教教育,受教育主體多為男性成員,僧侶階層是四川涉藏地區文化水平最高的。在經過多年的掃盲之后,婦女識字水平、受教育年限與男性相比依然比較低,成年農村婦女文盲半文盲占成年女性的40%(甘孜,2010)。西藏女性文盲率到2017年依然保持在40%左右。在黑水傳統農村,“家務和社會事務都是男人說了算,女人只有勞動的義務。吃咂酒時,不管是才出生不久的男孩,也得先喝,然后才輪到婦女。男主人和來家的客人交談時,婦女不能插嘴,婦女不能坐在有神龕的上位。產婦必須到樓下牛圈去生孩子”[13]??梢妭鹘y藏族社會婦女在家庭中的卑微和從屬地位,公開場合的話語權缺失和被排斥。

三、田野觀察:當代藏族農村婦女角色與地位

婦女是家庭照料和農活的主要角色。表1是根據筆者2017年在四川松潘縣距離縣城8公里的一個半農半牧村調研時獲得的信息。我們在這個村住了兩個晚上,對5位婦女進行了訪談并形成4個案例(2號案例是對婆婆和兒媳同時訪談)。從4個個案所反映的信息來看,婦女承擔了全部家務活,涵蓋了做飯、收拾、打掃衛生、帶孩子;地里的農活也是婦女的主要職責,從栽種—田間管理—收獲—入倉,全程參與;砍柴仍然是婦女們的責任。在這4個個案中,婦女唯一不能夠決定的事情是家里的現金管理,男人們牢牢掌握著家庭的財務大權,錢多錢少的家庭,都是這樣。在家庭資源的了解度上,大部分對耕地面積比較清楚,對林地、草地面積似乎都沒有概念,清楚哪一片山林和草地是自己家的,但不知道面積有多大。此外,婦女受教育程度堪憂,從27—64歲大跨度年齡段的4位婦女,全部不識字(沒有上過學)、漢語交流不順暢、沒有技能和沒有收入來源。在這4個案例中,丈夫們都不同程度的務工、放牧,是家庭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1號、3號和4號個案在訪談中強調自己沒有收入來源(只有2號跟著丈夫在寺院和工地做粉刷匠有現金收入)。在女性的心中,現金才是收入,家務勞動、農活都不創造價值,都沒有收入。由于自己沒有收入來源,家里收支由丈夫管,也就理所當然。婦女們真的不創造財富嗎?在外務工的男人們,回家有飯吃、有干凈的衣服穿、有舒適的家居環境、有健康的孫子孫女和兒子女兒,這難道不是財富嗎?

表1:松潘半農半牧區農村婦女訪談個案

(一)婦女生產生活空間不斷拓寬

女性外出打工的現象也開始增多,在丹巴等距離成都較近的嘉絨地區特別明顯。以“打工縣”聞名的丹巴縣,有9700余人在外打工,女性是丹巴縣勞務輸出的主要群體之一。近年來,返鄉創業的女性不斷增多,甲居藏寨、中路藏寨、梭波藏寨等民宿旅游經營已成為女性返鄉創業的樂土。女性正從傳統家庭走向社區,從農事活動走向非農活動,從鄉村走向城鎮,加入做生意的隊伍中,甚至成為女司機(3)2017年,GZ的通村道路修通了,一位40多歲的婦女購買了電動三輪汽車(電動三輪汽車不需要考駕照,婦女不識字,沒有辦法考駕照),用于運輸肥料、糧食等,偶爾還會順帶捎村民下山和幫村民拉貨。。國道318線、213線以及旅游景區線,沿途有很多經銷特色產品(水果、牦牛奶、牦牛制品等)的攤點,其販賣主體以女性為主。在松潘川主寺鎮,女性開店售賣的人數也不少。文華對迪慶的調查發現,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松贊林寺前有32家左右經營手工藝品買賣的店鋪或小攤,經營者以女性為主(約20家)。商品經濟和旅游經濟的沖擊,使女性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8]。商品經濟在四川涉藏地區的初期發展,在一定程度助長了女性新文盲現象。棄學經商的短期行為在早期比較明顯,一些本該在學校讀書的女童過早卷入到經營活動之中,“蟲草假”就是這樣,還有大量的女童因采集松茸和從事松茸加工而離開學校[10]。

(二)家庭經濟管理權偏弱狀況持續存在

筆者在四川省內的松潘縣、紅原縣等地的調查發現,女性對家庭中的財務狀況并不清楚,家庭經濟大權控制在男性手中。紅原縣月亮灣景區附近,一位50多歲的夫妻與小兒子生活在一起,戶主是未婚小兒子并掌握家庭財務大權。紅原縣麗灣酒店一位女性服務員,在酒店工作已有半年之久,其每月工資交由老家留守的丈夫。邛溪鎮一位55歲的婆婆,在民宿旅游接待家庭做衛生所得工資也直接交給她的弟弟(弟弟是戶主,單身;婆婆也是單身但有3個孩子)。在紅原縣瓦切鎮的牧場(夏季牧場)訪談時發現,妻子負責帳篷相關生活,包括擠牛奶、制酥油奶渣、做飯、洗衣、衛生等,丈夫負責銷售牦牛奶、酥油、牦牛以及購買家庭所需日常用品(甚至是妻子所需的衛生用品),各類惠農補貼生態補貼等也是丈夫掌管。四川涉藏地區農村女性管家少見,男性管家多見。這并非婦女家庭地位低的表現,而是一種傳統習俗的延續,也是對獨特的地方關系的適應。四川涉藏地區人口居住分散,距離城鎮比較遠,出行不便,男性可依靠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在家與城鎮之間來回切換。

四、生態扶貧:藏族農村婦女的參與路徑

四川涉藏地區以生態功能為本底,因城鎮化水平低、非農產業的嵌入型特征等,非農就業呈現出一種“稀缺”狀態,非農就業崗位表現出“稀缺”特征。家庭從經濟理性與比較優勢視角出發,交通便利、農外或域外生存適應能力較強的區域,男性勞動力優先轉移。已婚婦女因家庭照料、生育撫養等內化角色而成為農村留守主體,承擔著原本屬于“外”但收入微薄的農牧林生產活動,支撐家庭基本生存需求和補充家庭經濟收入(4)來自全國的統計調查是,自2000年以來,農村女性外出務工人數只有男性外出務工人數的二分之一。。在四川涉藏地區全域主體功能區與高密度的生態建設保護項目背景下,留守農村的女性不可避免地成為各類生態建設與保護活動的重要參與主體,也是生態扶貧項目的參與主體和受益主體。以生態建設項目為本底、生態產品開發為支撐、生態價值服務為動力的生態扶貧[14],成為農村婦女精準脫貧的重要平臺。通過各種形態的生態參與,進一步強化了農村婦女與生態之間的聯系,提升了婦女的生態脫貧能力。

(一)婦女是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村域的生態保潔提供者

生態保潔崗位是女性參與最多的崗位,具有突出的地域特點,專屬于風景名勝區周邊地區和自然保護區周邊區域。據調查,在松潘縣的黃龍—牟尼溝風景區,生態保潔工以女性為主,她們撿拾游客丟棄的垃圾、維護景區衛生,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月工資2000元左右。保潔女工的年齡都在45歲以上,經短期培訓即可上崗。大寨鄉水草壩村,在黃龍從事保潔的6位女工均來自建卡貧困戶,她們每年在黃龍工作6個月(半年)。馬姓建卡貧困戶(回族),女主人自2016年即在黃龍景區做保潔,每月保底工資2000元,每周“做6休1”,每天回家。參與保潔的女性,在保潔工作中接受更多生態理念與環境衛生理念,生態認知、衛生意識、交往能力等都得到提升,家庭衛生狀況亦有明顯改觀。村級層面的生態保潔以清掃通村道路、灑水作業、村活動室公區衛生、垃圾清運等為主,其中道路清掃類工作多由女性承擔。

(二)婦女是野生資源采集與交易的重要主體

野生資源是指生長在森林、草原、濕地中的各種可供人類食用、藥用類的資源總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一種資源利用形態,是生態扶貧的資源基礎。采集野生資源一直是四川涉藏地區農村人口最為重要的生產活動,甚至成為暑期學生勤工儉學的重要收入來源(5)2017年6月27日,筆者在紅原縣瓦切鎮調研時,路遇一位藏族女青年,背著一背簍甘松(一種藥材,大約15斤),提著一籃子菌子,到鎮內一處收購點出售。訪談得知,這位藏族女青年正在四川綿陽某大學讀書,二年級,利用暑期到山上挖藥材和撿菌子,趁機掙點生活費。同行的紅原縣科技局一位同志當即購買了甘松(50元),用于試驗田的育苗試栽。。進入21世紀后,野生菌類藥材蔬菜等廣受城市消費者喜愛,松茸、冬蟲夏草、雪蓮花的價格扶搖直上,采集者獲益豐厚,采集強度不斷增強,特別是近年來物流設施的完善,野生資源的采集交易量不斷增多。成都牧云坡的羊肚菌可持續采集小組,其采集者多為藏族婦女,她們在羊肚菌采集季(每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每天天未亮即穿梭在海拔2800—4000米的高山間,按照不觸及菌絲的可持續方式采集羊肚菌并出售給牧云坡合作社,合作社按照238元/斤售價銷售。四川涉藏地區的松茸,其采摘期從每年6月中旬一直持續到9月上旬,小金、丹巴、雅江等松茸產地的村民,松茸等菌類資源已成為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家庭一年的松茸收益就超過5萬元。

(三)婦女是生態產業的發展主體

生態產業是生態扶貧之動力。生態農業、生態牧業以及生態旅游等是常見的生態產業。四川省按照國家《生態扶貧工作方案》并結合本省涉藏地區當地特色,其生態產業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形成以玫瑰、藍莓、藥材、地理標志類水果、干果以及民宿旅游等的特色產業。除民宿外的生態產業是勞動技術密集和資金需求的產業,從整地到栽植再到收獲,都需要勞動力和資金的大量投入。留守婦女是這類產業發展的重要參與主體,是生態產業中的重要力量。以小金縣冒水村的玫瑰產業為例,其發起人和參與群體,基本以女性為主。冒水村位于達維河流域(6)達維河流域,是大渡河上游重要的干旱河谷區,也是嘉絨地區,藏族女性是農耕和林牧發展的傳統主體。,野生動物對村內農作物持續的糟蹋而致其幾乎絕收,返鄉回村的村主任(女)將玫瑰作為替代作物(以防止野豬啃食)并開始了玫瑰產業發展模式,由此帶動周邊區域的玫瑰種植繼而成為精準扶貧產業。從玫瑰定植、田間管理到采摘,基本由女性勞動力完成。達維河流域的釀酒葡萄基地,參與群體同樣是女性勞動力。

(四)婦女是生態工程的實際參與者

生態工程泛指為保護涉藏地區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而實施的系列工程,包括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一二期)、退牧還草、草原生態保護獎勵制度、川西北沙化治理,等等。在諸多的生態建設工程中,農村婦女以不同形式介入,成為生態工程的重要力量。在生態造林合作社中,女性成員集中在庭院路邊造林,從造林中獲得務工收入。傳統的“男逸女勞”習俗猶存,女性事實上成為退耕還林、川西北沙化治理等生態建設項目的實際操作主體。以紅原若爾蓋沙化草地治理為例,女性在項目實施和項目維護兩階段參與且是主要勞動力,她們負責整地、栽植沙障植物、施肥、撒種、建圍欄、管護等。男性介入第一階段,即項目的培訓。

五、女性參與生態扶貧:困境與約束

在我國公共政策缺乏性別平等理念[15]的背景下,包括生態扶貧在內的精準扶貧項目性別盲視現象普遍存在。扶貧資源以貧困家庭為瞄準,其邏輯基礎在于將家庭成員視為同質的,瞄準家庭的扶貧資源和脫貧成果會自動惠及每一成員(包括女性成員)。但家庭內部是異質的,家庭資源分配更傾向于男性成員,男性成員對外代表一個家庭行使社區決策權,對內以女性照料和比較優勢來進行家庭分工,女性角色更多處于一種服從或屈從地位,女性在家庭內部與社區均存在權利排斥現象,女性貧困程度高于男性[16]。藏族婦女在鄉村社會中,更處于一種弱勢地位,生計資源相對單一、生計能力相對薄弱、對社區生態環境依賴度高。盡管在四川涉藏地區農村留守人群女性化、農牧業活動女性化現象已經凸顯,女性化與女性傳統社會性別角色疊加而客觀上形成女性在生態保護、生態扶貧中的主體作用發揮,但女性在生態扶貧中的參與還是存在著多種約束。

(一)女性脫貧的主體地位被忽略,包括生態項目在內的發展項目普遍忽視女性的主體地位

農村地區婦女的話語權和決策權一直有被代表的現象,留守農村婦女被視為“弱勢”與“邊緣”的代名詞。四川涉藏地區傳統社會文化對婦女的公共空間話語有一定的限制,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于男性,女性社會空間的話語權缺失。現在,這種狀況雖有所改變但變化小,女性的發展權利被家庭和社會所盲視。涉及生態扶貧的農村精準扶貧項目,從項目規劃到項目實施,均以男性和家庭為導向,忽略了家庭內部的性別分工和差異,女性的脫貧主體地位未被確認。但世界反貧困實踐表明,女性貧困是反貧困關注的重點群體,女性反貧困能力對反貧困具有重要作用,女性脫貧不僅關系到女性自身發展,更關系到兒童健康和素質提升。按照權力話語理論(7)權力話語理論認為:話語就是權力,權力存在于話語之中。它對社會中一切話語的產生進行控制、選擇和配置,對潛在的威脅、暴力、危險和煽動性的話語進行壓制和排斥。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可以主導話語。傳統農村地區,女性普遍存在話語缺失問題,也就缺少話語背后的權力,對社區發展缺乏主導。,話語就是權力,權力存在于話語之中。女性缺少在公共空間的話語,也就缺少權力,缺少反映自身需求的渠道和方式。貧困決策以男性為中心的傾向尤為嚴重,男性在家庭中居于主導地位,女性在家庭中處于從屬地位,女性的發展意見和發展需求不被重視[17]。

(二)村級決策層面女性數量不足和參與有限

婦女在村兩委中的數量和比例是衡量女性決策參與的重要指標?!端拇ㄊD女發展綱要(2011—2020)》就農村女性參與決策提出了“村委會成員中女性比例達到30%以上。村委會主任中女性比例達到10%以上”,以強化婦女在村級層面的決策權。四川涉藏地區村兩委中女性成員占比和女性村主任占比極難滿足這個條件,表2是調研點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的性別結構。盡管如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小金等地,其婦女地位相對較高且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男性勞動力外流已經十分明顯且村寨女性化極為突出,但村兩委中女性成員占比極低。GZ村村支書年近七旬、村主任五旬有余,留村成員以婦女、老人為主,但婦女依然未能進入村級權力中心。在紅原縣安曲鎮的一個民宿旅游村,村書記和村主任多次談到“我們牧區女的很辛苦,里里外外都要做;我們牧區的男的很幸福,我們要幫媳婦也只能是偷偷地幫,否則會被大家笑話的”。傳統家庭性別分工模式下,婦女的角色是承擔家務活和牧區生產勞動,男性以聊天聚會、當僧人等主外活動為主;村書記和村主任意識到性別不平等,但也不能改變傳統語境,只能在家里偷偷地幫媳婦做家務活;在村級活動層面,基本沒有婦女的參與權和話語權。

表2:調研村相關組織成員性別構成

(三)地廣人稀村落分散客觀上限制女性參與

四川涉藏地區人口密度低,2017年甘孜州每平方公里人口為8人、阿壩州為11人;與人口稀少相對應的是村落極度分散,每百平方公里土地上僅1.63個(阿壩)、1.79個(甘孜州),每個村落人口很少(甘孜為343人、阿壩州為485人),也就是說,每百平方公里范圍內不到2個村落(行政村),村落面積大、海拔高程變化大、自然環境復雜、生態系統多樣、自然資源種類多、利用季節不同。結合男女兩性的社會分工,男性的資源利用以動態性和遠距離為主,女性對資源的利用以家(住屋)為中心呈靜態和近距離特性。滿足家庭基本生計需求的自然資源,是女性利用的重點,支撐家庭發展需求的資源是男性利用的重點。隨著自然資源從以利用為主轉變為以保護為主,男女兩性在自然資源保護上的分工沿襲原分工特征,巡山類活動成為男性的職責,近距離的保護成為女性的專屬。同樣,人口稀少的高原,村(牧)民日?;顒訉Νh境的影響有限,其保護更多體現為一種生產活動的退縮,如減少牲畜存欄、坡耕地還林還草、以電代柴、生態移民、非農就業等,由此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干擾,繼而保護生態環境。這種活動往往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決策行為,視家庭成員平等分享生態保護。

(四)常住人口持續增加擠占女性本地就業空間

四川涉藏地區是多年來持續人口凈流入區域(見表3),特別是甘孜州,常住人口一直大于戶籍人口,有7%的人口凈流入,阿壩州是2%,在全省常住人口低于戶籍人口10%(也就是說有10%的戶籍人口在省外)的背景下,甘孜州和阿壩州呈現出人口凈流入,常住人口增加意味著這個區域有吸引力,能夠為常住人口提供較多的發展機會。在甘孜州,常住人口以非農領域為主,廣泛分布在城鎮餐飲零售、住宿、民宿以及技術含量較高的嵌入型產業(如水電、礦產等),搶占了本已稀缺的非農崗位。與此同時,“甘—眉”工業園、“成—阿”工業園等“飛地經濟園”吸納部分川西藏族勞動力,加上四川涉藏地區“9+3”專項計劃(8)四川涉藏地區“9+3”專項是指在9年義務教育基礎上,為四川涉藏地區孩子再提供3年的免費中職教育。該計劃始于2009年,以川辦函〔2009〕156號形式下發。按照規劃,參加“9+3”的四川涉藏地區學生,每人每年免除學費2000元;在前兩年中,每年生活補助3000元,第三年生活補助1500元。對于交通、住宿、書本等雜費,每生每年補助1500元;新生還有冬裝補助300元。到內地中職學校就讀的四川涉藏地區學生,整體被納入當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范圍。這項規劃實施后,四川涉藏地區學生受教育狀況大幅改善,在內地接受中職教育并在內地就業,對四川涉藏地區人口轉移流動發揮重要作用。筆者在小金、丹巴等地調查發現,調查對象的孩子幾乎在內地接受中職教育,有的畢業后留在內地就業,有的回鄉考公務員等,完成9+3教育的孩子,幾乎沒有留在原村落的。的學生群體和持續勞務輸出扶貧,理論上四川涉藏地區人口以凈流出為主,但常住人口大于戶籍人口,說明四川涉藏地區常住人口是持續流入的,流入人口年齡應該是勞動年齡人口(老年人口流動性弱,也不適合高海拔的氣候條件),流入的勞動年齡人口是來尋找發展機會的,其工作機會和收入高于內地,才有可能吸引這部分群體。人口凈流入,其背后隱含著3個假設:假設之一是本地缺乏搶占域內非農機會的能力,或者說本地人的能力不能勝任這些崗位;假設之二是本地人不愿意從事這些非農崗位,或者說這些崗位的收入太低;假設之三是本地人的收入機會太多。從實際調查結果來看,本地人更多是缺乏能力(競爭能力),其素質不足以滿足用工需求,文盲半文盲率太高,還游離于工業化和商品化社會之外。農村婦女,面臨的就業擠壓更為嚴峻,被進一步禁錮在農牧業活動之中,對自然資源極為依賴。

表3:四川涉藏地區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比例(2010—2016)

六、結語

青藏高原被譽為“高山的王國、江河的家園、歌舞的海洋、中華的水塔”。藏族對“神山圣湖”保持敬畏,注意保護神山及其周圍的環境,神山圣湖的生態環境一直保持完好。轉山是藏族的傳統習俗,具有較強的宗教意義。如四川嘉絨地區的墨爾多神山(9)墨爾多神山,位于大小金川之間,跨馬爾康、金川、小金、丹巴地界,處于嘉絨地區腹地。墨爾多神山是嘉絨地區佛教和苯教共有的神山,自古以來就是整個嘉絨地區的自然崇拜中心,為整個嘉絨地區的保護神。對墨爾多神山的膜拜形式主要有煨桑、掛風馬旗、轉山、建瑪尼堆;圍繞墨爾多神山轉大經,每年農歷七月初十的墨爾多神山廟會等。,在信教群眾中流傳著“圍繞墨爾多神山轉一圈,相當于念經7萬遍,來生不得下地獄,今世也得消災難”的看法。婦女是最虔誠的信徒,她們把宗教活動視為祈求平安和來生幸福的寄托。神山圣湖以及對神山圣湖的保護被婦女嚴格遵守,是生態保護中的重要力量。這種對宗教文化的虔誠,客觀上轉變為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和參與途徑。藏族女性日常生活與生態環境有著天然的聯系,婦女是近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承擔者。她們是大多數生態項目的具體實施者,是生態產業的發展主體,是林下資源的采集者和利用者,是景區保潔的提供者。但藏族女性在生態扶貧項目中的參與,依然面臨著來自女性自身、家庭、項目本身以及社會各方面的約束和限制。未來,有必要針對藏族農村女性化特點,從女性自身、項目建設、社會治理等維度提升女性在生態扶貧項目中的參與度和女性的自我發展能力。

猜你喜歡
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大營鎮生態雞
貴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6:32
生態之旅
鄉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2
潤豐達 微平衡生態肥
茶葉通訊(2017年2期)2017-07-18 11:38:40
生態保護 有你有我
“知”與“信”:《逃逸行為》的生態自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在线色综合| aaa国产一级毛片|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91网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h网站在线播放| 无码免费视频|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99re经典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亚洲一区第一页|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国产a网站| 亚洲天堂777|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区|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欧美在线视频a|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97在线国产视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欧美激情福利|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亚洲视频二|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亚洲三级影院|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国产97色在线| 亚洲视频影院| 国产一级毛片yw|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AV老司机AV天堂| 成人精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