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袁莊鎮袁莊小學 張 琳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直接影響最終的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起到關鍵性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生逐漸成為課堂的主體,如何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成為現代小學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前期需對本節課所講述的內容進行準備,并研究課堂提問內容,在課堂教學期間,按照提前研究的教學流程開展教學。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發散思維,常在課堂中提出各類問題,教師需在講述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解答疑問。而部分教師僅能在自己預設的情境中開展教學,在學生提出數學疑問時無法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此情況直接影響課堂靈活度,降低學生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喪失與教師互動的積極性。
雖然新課改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部分教師依然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直接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重,部分教師雖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教學,但所創設的游戲情境與學生需求不符,游戲與課程內容聯系不大,從而導致所開展的教學活動無法發揮作用。部分教師開始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并將教學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播放,但所制作的課件過于簡單,多媒體教學最終僅停留于形式。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但要為學生傳授新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行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小組討論式學習主要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進而實現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但就實際而言,許多學生還未明確討論主題便開展小組合作式學習,此情況下,學生將無法真正地參與到小組討論過程中。
學生情緒能夠直接影響其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目的,教師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立足于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教師所營造的氛圍中參與學習。每位學生的成長環境及知識儲備不同,因此,其學習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教師需因材施教,了解每位學生的知識儲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教學,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解題思路,不斷創新解題方法,使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得到鍛煉。
小學生雖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但此階段學生常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況,針對于此,教師應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及探索精神,通過引導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可為學生準備三角形、圓形等圖案的材料,而后由學生自行拼裝,學生在拼裝過程中能夠充分認識到圖形的特點,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邏輯思維。
另外,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建立思維結構,使學生能夠形成解題思路,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運算能力進行培養,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自身觀點,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印象。教師還應對問題進行合理設計,制訂啟發性問題,使學生能夠在不同角度和思維環境下思考問題,從而實現思維水平的提升。
在課前,教師應為學生布置任務,如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及數學相關材料,使學生能夠對課堂教學知識形成初步認識,在教學任務完成后,組織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解答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加深學生知識印象,建立生活與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在學生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后,引導其進行小組討論并匯報,此學習方式不但能夠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針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數學題目,使學生能夠明確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生處于成長階段,身心尚未發育完全,常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厭學的情況,針對于此,教師應充分考慮現階段學生的基礎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 同時,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其學習積極性,通過生活化教學鞏固數學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進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促進其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