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卜弋小學 張曉霞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數學學科具有邏輯性強、思維抽象等特點,所以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作為數學教師,更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愛上學習,在數學中尋找到學習的樂趣。
由于小學是教育的初始階段,學生的各個方面發育都不成熟,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憑著自己的思維定式來學習數學知識的。而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也沒有將學習的精力放在對問題的靈活思考上,這樣的學習是在做無用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既應該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培養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習興趣,并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對小學數學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并且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這就使得教學中學生無法跟住教師教學的腳步,對教授的內容不理解,課堂也變得枯燥乏味,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另外,一些教師容易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注重因材施教,學生的學習效率十分低下,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小學數學教材的抽象性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由于課本教材涉及的知識具有概括性、活躍性的特點,內容也比較復雜多變,學生對其理解存在很多的困難,所以教師要深入了解這些問題,通過分析現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把文本知識轉變成直觀的學習材料,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數學課程中,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小學生天性活潑,學習態度積極,很樂于思考,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特點,利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來創建課堂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內涵。例如,在學習“乘法”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故事情境,如:小紅去商店為同學買水喝,一瓶水的價格是2 元,小紅要買6 瓶水,那么小紅需要付給商店老板多少錢?通過這樣的情境設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讓其感受到數學的真正本質,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有很多現實中的問題都需要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物體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實際物品或案例能更深入地理解這些數學問題,還可以利用視覺上的影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揮學生的思維自主性,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對知識的運用。例如,在學習“正方體”和“長方體”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正方體和長方體模型,再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實際生活中應用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例子,使抽象的圖形具體化,加深學生對圖形的理解,為以后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師可以把書面化的課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給學生,還可以用黑板展示,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導入優質課程資源,有效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明白自己在這堂課中應該學習哪些重點內容和自己存在的問題。教師在課堂導入優質課程資源的過程中,要深入了解教材更深層次的內容,將教學方法和內容相結合,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以全新的方式來教學教材中的數學知識。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引導才能逐漸提升思維能力,要結合自身特點將復雜多變的知識變得易于歸納總結,把困難的學習體系轉變為簡單的思維體系,這樣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知識結構對學生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完善,那么就沒有辦法把復雜的知識內容變得簡單化,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只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把復雜的知識轉變為簡單的知識體系,才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只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掌握高效且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加強與學生的思想溝通,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本文提出了以上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培養思維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