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實驗小學 王治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趣味環節中主動思考,在精力集中的狀態下認真分析教材內容,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注重以趣為導,利用多樣化的趣味環節增加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趣味體驗,讓他們在快樂的探索中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實現高質量的小學數學教學。
在設計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導入環節來激趣,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分析數學知識,可以有效發展思維的活性,快速地掌握數學概念,并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在設計導入內容時,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學情,探究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開展,學生在導入內容的推動下進入新知識的探索中。導入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運用故事導入、多媒體導入、游戲導入等方式,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快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習的高效進行。
在小學數學新課改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操作活動,讓學生在直觀的操作中深入思考、認真觀察,對所學知識獲得直觀的認識,通過操作來經歷知識的推導過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設計操作環節,讓學生準備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認真觀察紙盒,并觸摸紙盒的每個面、棱,直觀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然后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探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含義,長方體的長、寬、高的含義以及正方體棱長的含義。在完成了數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操作環節深化這些知識,觀察長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入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主體意識,在自主學習中利用學習激發更多的學習動力,使他們能夠養成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習慣,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在學習過程中,讓優秀的學生擔任“小老師”,對其他學生進行指導,可以讓他們在輕松和諧的狀態下進行互動,促進學習的深入進行。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中的“分數乘整數”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通過深入研究教材內容,了解分數乘整數的實際意義,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并掌握計算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效率較快的學生完成學習內容后,教師可以讓他們擔任“小老師”,關注其他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指導。在“小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每個學生都正確掌握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結果等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讓他們能深入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優缺點,在獲得激勵的同時,確定努力和改進的方向,不斷優化自主學習過程,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練習環節,讓學生通過練習深入理解這些知識,并能根據練習題目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在設計練習環節時,教師要把有趣的形式與練習內容結合起來,充分提高學生的練習主動性,讓他們認真分析練習題目。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過關型的練習題目,設計競賽型的練習,讓學生自主出題等。在趣味性的練習過程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向自我挑戰,在練習中進行薄弱知識的補充學習,通過練習深化所學知識,使練習環節起到鞏固知識、激發學習主動性的作用。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趣味環節來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發揮數學潛力,在深入思考中掌握數學知識。在趣味教學中,學生能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和認真的態度,能通過多種環節進行深入探索,在體會學習快樂的過程中收獲知識,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構建趣味教學時,教師要保障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有效性,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探究,推動教學的高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