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新橋小學 朱之麗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引導學生總結全課,談談有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疑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反思能力有限,更多的時候需要教師幫助他們來提煉全課的知識點,這與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反思的環節,推動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課堂學習,反思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嚴密、更加完善,同時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出的“實踐反思”的相關要求。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加強對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要從養成自覺反思的習慣、形成自覺的反思意識的角度開啟。當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回溯學習過程中去,回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時,他們能夠將這些過程更好地串聯起來,從整體的角度、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樣學生會養成自覺的反思意識。
華應龍老師在執教“圓的認識”一課時創設了一個尋寶情境,提供給學生的線索是“寶物在離你三米距離處”,開始學生對于這個線索的反應是單個的點,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逐漸認識到符合條件的點在離一個中心點距離等于3 米的圓周上,這就幫助學生動態地建構了圓的概念。在之后的學習中,學生很快掌握了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并探索到圓的特征,在全課總結的時候,學生也說出了一些自己的收獲。但是在學生交流之后,華老師提出了一個疑問:寶物一定在這個圓周上嗎?學生因此愣住了,一段時間之后,有學生反應過來,說出寶物還可能在人的上方3 米處。接著又有孩子提出可以在地下3 米處,再接著探索下去,學生又動態地構建了一個圓球。在這個反思環節,華老師在黑板上板書“一定是這樣嗎”的問題,讓學生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反思的時候就可以循著這樣的問題來進行反思,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反思的習慣,他們的學習一定更加深刻、更加完善。
有了反思意識之后,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反思,要給學生寬闊的舞臺讓他們去交流,同時,在交流中,教師可以引發學生的討論,也可以點撥學生的反思過程,讓學生形成固有的認識,讓學生的反思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強。
例如在“一一列舉的策略”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嘗試解決例題,學生在獨立嘗試的時候,大部分是采用拼湊的方法,我先請拼湊比較隨意的學生來說說,然后組織其余學生來補充不同的結果,并對之前學生的做法進行點評。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但找到了所有的可能性,而且體會到在列舉的時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且在這樣的列舉中,學生還發現隨著長方形的長與寬逐漸接近,其面積也越來越大。在對照自己方法與別人方法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有了進一步的啟發,這為他們更好地掌握一一列舉的策略有很大的幫助。在這個教學案例中,學生在展示交流的過程中自然進行了比較,先前展示的學生也有了更多的啟發,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增強了反思能力。
提升學生的反思能力不僅要給足學生空間,還要用典型的例子帶給學生足夠的沖擊,讓學生體會到可以從哪些地方展開反思,讓學生增進一些必要的反思經驗,這樣不斷積累之后,學生比較容易抓住解題過程、思考過程和整體思路等環節來展開有效反思。
例如在“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面對在同一個方向中出現兩個離中心點距離相等的點,學生在用原來的知識來確定這個點的位置的時候,發現出現了矛盾,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們很容易想到要在方向上加上角度這個要素的方法。在嘗試將角度加入方向,再結合距離來確定位置的方法之后,我引導學生反思整個學習過程,學生不但清楚了角度的作用,而且對確定位置的時候如何測量角度有了清晰的體會,與此同時,還有學生提出在測量角度的時候,如果不以南北方向為基準,而是以東西方向為基準也是可行的,而且測量角度更加方便。就這個問題,我帶給學生一些參考資料,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人們習慣于先確定南北方向,從而拓展了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真正將這些知識都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
總之,反思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支撐學生的思維走向完善,促進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環節,在反思中,學生的審慎思維可以得到強化,學生的學習經驗得以增長,因此,教師要抓住這個教學環節,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深刻、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