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明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水務局,甘肅肅南734400)
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穿城而過的梨園河屬于內陸河黑河水系,是黑河最大的一級支流,全長169 km。梨園河發源于祁連山北麓,源地海拔高程4 755 m,自西北流向東南,于白泉門折轉流向東北,注入黑河。流域呈長條形,流域內總的地勢是西南高、東北低,上游祁連山內山勢陡峻巍峨,源地終年積雪,有少量現代冰川分布,山地陰坡面分布有天然林,牧草豐盛,植被較好,山區雨量較大,是流域的主要產流區。肅南至梨園堡站植被逐漸減少,區間較大的支溝有肅南縣城附近的東柳溝、西柳溝以及縣城下游約7 km 處匯入的海牙溝和青莊子溝,其余支溝皆為間歇性溝,干溝門—梨園堡區間由于植被較差,溝道暴雨洪水陡漲陡落,是梨園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地。
由于縣城段河道堤防工程標準較低,河道岸坡侵蝕嚴重,沿岸人民群眾為了保障工程設施和耕地家園安全,多年來與洪水進行堅持不懈的斗爭。每年在河道汛期之前,當地政府和水管單位都要出資投勞,對沿岸防御洪水薄弱的地方和已沖毀的地段進行加固修復,承受著巨大的經濟負擔,同時汛期防洪搶險也是水務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縣城段左岸防洪堤2012 年7 月16 日的洪水沖毀堤防400 m,洪水沖進城區,嚴重威脅肅南縣縣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縣城段東柳溝是梨園河的一級支流,且位于肅南縣城的中心區,兩岸無防洪堤,洪水對東柳溝兩岸農田及城市造成嚴重威脅,給肅南縣縣城人民正常的生活、生產以及河道兩岸道路、渠道、高壓輸電線路等基礎設施造成極大的威脅,是當地工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
2014 年1 月4 日,甘肅省發改委和甘肅省水利廳組織專家對初步設計進行了審查,并提出了專家書面意見,經過補充修改完善,完成《甘肅省張掖市梨園河肅南縣城段河道治理工程初步設計報告(報批稿)》,該項目由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甘發改農經〔2014〕455 號文件批準建設。
建設資金來自中央財政補助、省級財政補助和縣級財政投入資金。2014 年5 月12 日完成招標投標工作,工期2014 年5 月20 日—11 月10 日。
縣城段及東柳溝下段為一般城鎮防護IV 等,梨園河上段及東柳溝上段為鄉村防護IV 等,按《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2013),確定梨園河縣城上段(梨0+400—4+280)及東柳溝上段農防段(梨0+000—0+500)堤防按5 級設計,梨園河縣城段(梨4+280—6+500)及東柳溝下段(0+500—1+600)城防段堤防按4 級設計。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確定本工程縣城上段(梨0+400—4+280)防洪標準按10 年一遇洪水設防,設計洪水流量201 m3/s,其中護腳設計按2 年一遇洪水流量確定其設計水位,相應流量為64.3 m3/s;梨園河縣城段(梨4+280—6+500)防洪標準按20 年一遇洪水設防,設計洪水流量283 m3/s。東柳溝防洪標準0+000—0+500 段為10 年一遇洪水設計,設計洪水流量34.3 m3/s,0+500—1+600 段為20 年一遇洪水設計,設計洪水流量56.0 m3/s。
縣城段采用重力式C20 砼防洪堤,每隔5 米設1 道伸縮縫,縫寬3 cm,內填低密閉孔泡沫板,聚氯乙烯膠泥灌縫,砼抗凍等級為F200。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隸屬于甘肅省張掖市,全縣人口3.76 萬人。梨園河肅南縣城段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河段長7.7 km,主要防護對象為肅南縣城及大河鄉0.84 萬人及66.67 hm2耕地。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旅游資源豐富,是我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北麓,東西長650 km,南北寬120~200 km,總面積2.38 萬km2(2014 年)。有祁豐文殊寺景區、明花鄉旅游景區、皇城景區、馬蹄寺風景名勝區等著名景點。防洪工程作為城市防洪安全的重要保證基礎設施工程,工程完工后,為了進一步提高肅南縣的旅游元素,美化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縣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縣政府投資對防洪堤堤頂加設欄桿進行安全防護及美化,同時加設了兩岸的人行步道供人們休閑娛樂,并設置了濱河綠化帶美化環境,增加3 座彩虹橋方便人們通行,起到了美化景觀的作用。
2014 年至今,肅南縣逐步建成防洪景觀帶,集防洪、農灌和景觀為一體,可保護流域內0.84 萬人及66.67 hm2耕地。肅南縣城梨園河兩岸數公里景觀帶,高樓隔河輝映,岸邊步游道環繞延伸,景觀樹錯落有致,各種雕塑遍布其中,自西北向東流經肅南縣的梨園河煥發出獨特的魅力。經過科學治理,一條集防洪安全、生態治理和文化景觀“三位一體”的防洪景觀帶已然呈現,今后應積極完善梨園河流域水利基礎設施,全力推動梨園河全流域系統治理取得新成效。
將縣城段梨園河主河道主城鎮區的防洪標準提高到20 年一遇,其余河段防洪標準提高到10 年一遇,極大地提高了梨園河沿線鄉(鎮)的防洪能力,有效保障了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充分保護修復肅南縣城現有旅游景觀——全國直徑最大的轉經輪、紅灣寺等建筑外,將肅南當地獨特的歷史人文景觀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博物館、古代杰出代表人物、肅南裕固族民族風情等融入生態綠化景觀,提升地域文化品位。同時,加強水土保持及生態綠化建設,在全縣宣傳水法、水資源法等,提升群眾保護水生態意識,號召自覺抵制污染環境行為,保護和發展肅南縣少數民族特色,改善肅南縣的生態環境和旅游環境,提高肅南縣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