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軍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甘肅張掖734000)
張掖市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市,有充足的光熱資源、干燥的氣候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肥沃的土地資源、潔凈的祁連山冰雪融水,使生產的瓜果蔬菜綠色環保、品質上乘、營養豐富、色鮮味美,長期以來因質優價廉在全國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是不可多得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蔬菜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學習先進發達地區經驗開拓思路,深入有關鄉鎮村社和企業實地交流了解,按照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思路,對張掖市蔬菜產業各個環節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認真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對策措施。
近年來,張掖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品牌,大力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綠色富農”行動,著力優化發展環境,狠抓產業培育,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全市蔬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2019 年張掖市蔬菜播種面積 5.49 萬 hm2, 總產量達到309 萬t,總產值達到44.59 億元。蔬菜種植業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額和貢獻率分別達2 012 元和 14%。
張掖市蔬菜生產布局逐步向規模化、區域化發展,形成了以近郊鄉鎮、交通干道沿線鄉鎮、沿山冷涼鄉鎮為主的重點蔬菜鄉鎮集群,呈現出日光溫室、鋼架大棚、露地生產三種生產模式并行,反季節蔬菜、高原夏菜、加工蔬菜三大優勢蔬菜齊頭并進的優勢產業發展新格局。
累計建成高原夏菜標準園、設施蔬菜標準化小區93 個,育苗基地16 個,認證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蔬菜類產品125 個,蔬菜品牌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張掖市從事蔬菜種植、物流配送、營銷加工的農民專業合作社809 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50 家,在組織生產、促進產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掖市蔬菜銷售網絡不斷健全完善,蔬菜銷往國內25 個省市,已在國內大中城市建立蔬菜直銷檔口44 個,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廣西憑祥口岸建立直銷檔口2 個;2019 年全市出口蔬菜備案基地達1.72 萬 hm2。
基地建設規模小、布局零亂,主導品種規模化種植的基地較少,尚未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生產格局。蔬菜生產方式上以一家一戶為主,生產規模小,市場信息獲取滯后,不能及時、準確、有效地應對市場變化。在品種結構調整上,一哄而上、跟風種植現象嚴重,生產盲目性較大,組織化程度較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
在品牌建設管理上,沒有形成區域特色明顯、大眾認可度較高的蔬菜品牌,蔬菜企業大都各自注冊蔬菜品牌,“金張掖夏菜”這一區域公共品牌使用率低,導致精品蔬菜對外銷售時品牌雜亂,在南方市場的占有率不高,影響力不大,品牌優勢還沒有充分彰顯。
張掖市蔬菜加工企業和流通銷售企業少,現有龍頭企業經濟實力、帶動能力、抗風險能力較弱,科技含量較低,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骨干產業體系和龍頭企業集群尚未形成。企業運營不規范,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運行機制,經營理念、營銷方式、發展戰略、產品規劃設計和包裝停滯在傳統運營方式上,不能適應市場發展新形勢。
一是始終保持產業發展的戰略定力。盡管目前張掖市蔬菜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黨中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市場消費端注重健康、綠色的巨大消費需求沒有變。全市上下必須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從制約蔬菜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入手,制定出臺切實可行、對焦精準的政策措施,全力推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形成整體推進合力。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和黨政“一把手”工程,列入領導班子考核體系,市、縣、鄉三級成立專門的蔬菜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專門負責蔬菜產業的戰略謀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獎勵辦法的制定和實施,定期分析會商產銷形勢,統籌各方面力量和資源,齊抓共促、協同推進蔬菜產業發展。三是積極爭取項目支持。搶抓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視察張掖的重大歷史機遇和黨中央、國務院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政策機遇,積極向上爭取,從國家和省級層面得到更多政策、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集聚產業發展的動力源。
一是打造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基地。以城郊鄉(鎮)和重點鄉(鎮)為主,規劃建設一批高起點、高標準的生產基地,打造一批蔬菜生產面積萬畝以上的鄉(鎮),建成一批千畝以上的高原夏菜生產基地,促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基地規模化布局的形成。二是大力發展高標準設施蔬菜。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和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大力推動集中連片的鋼架大棚、日光溫室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提高蔬菜均衡生產供給能力。三是推進標準化、精細化、品牌化生產。全面推進精細化生產、包裝、加工,嚴格執行產前、產中和產后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積極開展綠色蔬菜基地認證、產地標志注冊,大幅度提高“三品一標”蔬菜面積和產品數量,打響市、縣兩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商標品牌協同發展、互為支撐的“金張掖夏菜”知名蔬菜品牌。
一是增加蔬菜營銷方面的資金投入。積極培育和扶持流通組織、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發展,在沿海城市設立蔬菜直銷點、擴大廣告宣傳等方式,全力推動甘州優勢優質蔬菜產品推介、展示和外銷。二是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建立政府、銀行、擔保公司溝通合作平臺,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針對蔬菜產業生產周期和經營特點,延長蔬菜產業貸款期限,提高貸款審批發放效率,助力蔬菜企業成長發展。三是完善蔬菜產業保險政策。完善政策性保險,加大政府補貼力度,提升財政補貼比例,擴大蔬菜保險品種和保險產品覆蓋面,合理確定保險費率,降低產業發展風險。四是強化技術人才要素保障。制定蔬菜產業高層次實用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蔬菜產業工人培養提升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充實基層技術力量,培養一支與蔬菜產業產前、產中、產后發展相適應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