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玲,朱廣鋒
(1.甘肅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崇信縣分校,甘肅崇信744299;2.甘肅省崇信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崇信744299)
改革開放40 多年來,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糧食產量翻了一番還多,從原來的3 億t/年增加到現在的6.5 億t/年,人均糧食產量從320 kg/年增加到480 kg/年,增長了50%。但農業發展仍然面臨著嚴峻挑戰,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自從2004 年以來,我國的農產品進口就超過了出口,成為了凈進口國,大米、小麥、玉米、高粱、大麥、大豆、棉花、食用油、糖、豬肉、牛肉、羊肉全是凈進口。凈出口的主要是蔬菜和水產品。農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用越來越少的土地、水資源和越來越貴的勞動力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進行制度、技術、組織、業態的創新,實現農業現代化。這些歸根結底是需要各種人才的,只有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才能解決農業發展問題,保障糧食安全。
當前,許多農民不會運用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高效率的農業設施、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思維和新商業模式的能力不強,急需培養一大批具有較強市場意識、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能創新、帶動能力強、極具社會責任感的新型職業農民,引導提高其規模化經營水平,以發展家庭農場為主,逐步發展專業大戶,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規模化種植水平。同時發展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減少,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嚴重且文化程度較低,農業生產后繼乏人。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是市場主體;全職務農,把務農作為終身職業;熱愛農業,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具有創新的特點;能進行大規模經營,收入相對較高;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受人尊重,個人能力強。
2.3.1 大學生村官 每年有許多大學生進入到農村,其有文化、懂技術、懂互聯網、思路清晰,可以快速幫助當地農民掌握新技術。
2.3.2 大中專畢業生 大多數大中專畢業生是在農村長大的,熱愛農業生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能更快掌握新的種植和養殖方法,從而改變農業生產現狀。
2.3.3 農村創業者 農村創業者是農村的致富能手,其渴望成功、渴望增加經濟收入、渴望能過上好日子,其也是發家致富的帶頭人,能帶領其他農民脫貧致富。
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要根據平時的調查、座談了解農民的所需所想,加強同主管部門及農經、農產品質監等部門的交流溝通,爭取在制訂政策性文件時將職業農民培育考慮進去。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惠民工程,要落實好這一惠民政策,讓更多的農民自覺接受培訓。縱觀全國每一個明星村和示范村,都有有能力、熱愛農業、能調動老百姓的積極性、能帶領老百姓致富的新型職業農民。這些新型職業農民中有退伍軍人、有返鄉創業的農民工、有從農村出去的大學生和企業家,其發展過程和心路歷程都感人肺腑、催人奮進,應把其事跡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從而調動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讓全社會關注、支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
充分利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強大的兼職教師隊伍,同時聘請農村“土專家”“田秀才”作為生產實踐的兼職教師,通過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專業的師資庫,進一步加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