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興
(甘肅省古浪縣景電工程古浪指揮部,甘肅古浪733100)
景電二期古浪灌區于1993 年10 月全面建成,涉及海子灘鎮、大靖鎮、裴家營鎮、直灘鎮、民權鎮、西靖鎮、黃花灘鎮7 個鎮。設計發展農田面積約1.979 萬hm2,經后續發展開發農田面積增至2.288萬hm2,其中配置水權的農田面積1.932 萬hm2、未配置水權的農田面積0.356 萬hm2。灌區設計調水量15 460 萬m3/年,實際分配水量為11 990 萬m3。目前,灌區種植結構不合理,灌溉形式單一,高效節水設施建設和節水農業發展緩慢。古浪縣黃花灘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規劃利用景電二期古浪灌區節水量3 000 萬 m3,開發黃花灘閑置土地 0.575 萬 hm2。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不斷深入和搬遷移民數量的不斷增加,2017 年底黃花灘移民區搬遷移民達到6.24 萬人,項目區共需產業用地0.733 萬hm2,按設計灌溉定額5 595 m3/hm2測算,共需灌溉用水4100萬m3。而灌區實際灌溉用水為6 810 m3/hm2,共需灌溉用水5 000 萬m3。甘肅省景電管理局沒有給黃花灘項目區配水,灌溉用水需景電二期古浪灌區通過節水滿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發展節水型社會,積極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堅持以水調結構、以水定產業,推行水權水價改革。堅持政策引導、示范帶動、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堅持農田節水和農民增收相結合,積極推進耕作制度和灌溉制度變革,突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堅持農藝節水、工程節水相結合,突出田間農藝節水技術創新和普及,構建節水高效農業技術體系,形成景電二期古浪灌區的高效節水技術模式,最大限度的實現農田節水。
按照以水調結構、以水定產業的總體思路,壓減景電二期古浪灌區未配置水權農田配水量,合理配置水權,指導產業結構調整,注重工程節水與農藝節水并重,發展高效節水滴灌面積,將景電二期古浪灌區凈灌溉定額從 5 014.5 m3/hm2降為 3 325.5 m3/hm2,節水4 100 萬m3調配給古浪縣黃花灘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區進行農田灌溉,保證黃花灘灌區的農業生產用水,實現搬遷群眾“搬得下、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目標。
景電二期灌區未配置水權的農田為0.356 萬hm2,政府以減少配水量或不予配水的方式逐步引導發展以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業,并同步配套高效節水滴灌項目,減少灌溉用水量。對于拒不配合政府產業結構調整的農戶、集體農場等,一律視為放棄灌溉需求,不予配置水量。
在保證灌區農民穩定增收的前提下,按照以水調結構、以水定產業的總體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壓減小麥、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的種植,發展以瓜菜、番茄、辣椒為主的設施農業和以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業,并積極發展加工型馬鈴薯產業。到2020 年底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從2017 年的1.209 萬hm2壓減至0.7 萬hm2,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由2017 年的0.533 萬hm2提高至0.652 萬hm2(其中設施蔬菜 0.2 萬 hm2、壟膜溝灌馬鈴薯 0.3 萬 hm2、飼草0.152 萬hm2),以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種植面積穩定為 0.992 萬 hm2。
計劃到2020 年底景電二期古浪灌區共計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203 萬hm2,其中經濟作物滴灌0.211 萬hm2、以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大田滴灌0.992 萬 hm2。2017 年完成了 0.358 萬 hm2,2018 年完成了 0.2 萬 hm2,2019 年完成了 0.3 萬 hm2,2020年計劃完成0.345 萬hm2。
積極爭取調蓄水池項目資金,根據灌區內夏秋作物結構的調整立項建設一批調蓄水池,提高灌區水資源調蓄能力。計劃到2020 年修建215 萬m3的蓄水池,其中 2018 年修建 50 萬 m3,2019 年修建 75萬 m3,2020 年修建 90 萬 m3。
對景電二期古浪灌區內1.085 萬hm2渠灌面積內的斗農渠進行維修改造。由甘肅省景電管理局、古浪縣水務局,古浪縣自然資源局及古浪縣財政局爭取項目資金,于2018—2020 年統籌規劃、分年度實施,于2020 年全部完成改造。
為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及部門之間的協調功能,形成產業結構調整及農田節水技術向大面積推廣擴散的扶持機制及協作合力,成立由縣委分管領導為組長,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縣農辦、農業農村局、林業局、水務局、自然資源局、發改局、財政局、縣政法委、灌區鄉(鎮)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景電二期古浪灌區農業結構調整暨高效節水推廣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對景電二期古浪灌區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效節水項目推廣的組織管理、督促檢查和協調調度工作,著力推動工作落實。各有關鄉(鎮)也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負責結構調整和節水項目日常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項目實施工作機構和技術服務小組,抽調精兵強將,全力搞好服務,確保景電二期古浪灌區種植業結構調整及高效節水工程的有序開展。
明確各成員的分工和職責,將責任落實到單位。景電二期古浪灌區農業結構調整暨高效節水推廣工作領導小組內各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為農業結構調整及高效節水工程推廣工作提供技術、項目支撐。一是農業農村局要做好高效節水項目實施區各鄉(鎮)、村(組)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推廣發展高效特色優勢產業,形成有利于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種植模式。引導各鄉(鎮)、村(組)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形成專業化的種植大戶,為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奠定良好基礎。林業局要做好景電二期古浪灌區林果業苗木引進、對口項目的核實、技術指導和綜合驗收工作。水務局要根據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要求,做好本部門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項目資金的爭取及實施工作,同時配合做好種植區域規劃工作。自然資源局要做好土地整體利用規劃的編制及項目所需土地的審批工作。發改局要根據項目區需求,做好相關項目的審報批復工作。財政局要做好項目區資金調度工作,積極爭取財政項目資金支持節水工程的實施??h政法委對節水方案的實施對社會穩定造成的影響進行評估。各成員單位要結合各自職能,根據節水方案的具體任務制定詳細完整的方案。二是灌區各鄉(鎮)要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及高效節水項目示范點的建設,落實產業結構調整任務及高效節水灌溉地塊。組織所轄村(組)成立用水者協會,做好和景電管理局灌溉管理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制定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農業水權配置管理和水價分級管理,建立水價動態形成機制,完善分檔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三是灌區用水者協會要嚴格按照水權配置方案,供水實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制度。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合理計劃、調配、管理灌溉用水,統籌兼顧節水灌溉和常規灌溉用水。
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及以高效節水技術為主的高效農田節水綜合技術的推廣應用,切實加大宣傳指導和技術培訓力度,在抓好縣、鄉農技推廣人員技術培訓的同時,按照“科學、實用、實效”的培訓原則,通過集中辦班、現場演示、典型觀摩、進村入戶蹲點指導等多種形式,大規模開展農民技術培訓,提高農田節水技術的入戶率和到位率。積極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特別要抓好新種植區和新種植農戶的宣傳培訓,做到不留宣傳培訓的盲角和死角,確保每戶至少有1 人接受培訓,使廣大農戶真正掌握節水技術,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高效節水灌溉建設工作。
為確保產業結構調整及高效節水技術推廣各項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縣委、縣政府應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鄉(鎮)任務完成情況,業務單位技術服務情況進行嚴格的考核驗收。對年度種植任務和高效節水項目實施任務完成較好的相關業務單位、重點村(組)給予表彰獎勵,對沒有完成任務或完成任務較差的鄉(鎮)和技術服務不到位的相關業務單位,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通過土地流轉形成家庭農場、合作社和農業公司等經營主體,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高效節水項目的實施,扶持打造一批高標準核心示范基點,力求技術示范、推廣效益最大化。通過示范點的建設,輻射帶動景電二期古浪灌區節水灌溉的全面實施。
要加大對高效節水項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并采取獎勵措施,使節水項目與各類農業補貼相掛鉤,同時與相關節水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每年對破損的管件、滴灌帶進行回收再加工,以僅收取適當加工費的價格供應給用戶,降低高效節水運行成本,提高農民使用高效節水設施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