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建
(甘肅省高臺縣三清渠水利管理所,甘肅高臺734304)
灌溉渠道出現問題不僅會耗費維護成本,還會影響農田的實際收益。因此,應強化安全防范意識,加強灌溉渠道的管理養護力度,充分發揮灌溉渠道的功能,推動農業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灌溉渠道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損壞,具體表現為雜物淤積、渠面沉陷、渠道滲漏等現象。部分灌溉渠道因長時間得不到維修養護而荒廢;部分灌溉渠道的垃圾阻流裝置設置不合理,導致水的流速及流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1]。
灌溉渠道斷面流速較小時,易發生泥沙石塊的淤積及渠底高程抬高的現象,導致正常過流受到一定影響。渠道內雜草的生長會增大水流阻力,不利于渠道過流。生活垃圾等會導致居民區附近的灌溉渠道出現阻塞現象,對正常過流造成影響。
在施工質量與設計要求嚴重不符的情況下建設的灌溉渠道,其地基位置易出現渠面沉陷及邊坡失穩的現象[2]。這是因為在地基挖方過程中,基礎土質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沉陷性,一旦遇到水就會出現軟化現象,進而引發地基沉陷問題。
經過長久運行的灌溉渠道,滲漏問題導致輸水效率逐漸降低,影響了水利工程實際效益的發揮。此外,滲漏也會使地下水位上升,導致土壤鹽堿化現象日益加劇,不僅不能保障渠道的良好運行,還會對農民的經濟收益造成一定影響。
在渠道養護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水管組織機構是尤為重要的,應建立健全務實、高效的水管組織機構,將崗位責任落實到人,確保分工明確[3]。相關部門在管理工作人員時首先應健全責任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渠道運行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及優化,可促進渠道養護及維修工作的落實。
經常清理渠道側邊山坡上截流溝、引水溝中的障礙物,確保截流溝、引水溝暢通。在渠道外坡腳填方及渠道最高水位挖方的上部位置,加強綠化帶建設。在渠道內或岸邊設置標示,避免周圍出現放牧及挖坑等現象。禁止將垃圾及工業廢棄物、腐爛生活雜物等傾倒到渠道中,確保渠道通暢、水源質量達標。對設置有防滲護面的渠道進行養護時,要查看是否有干裂及沉陷等現象,發現有填料脫落及砌體不堅固等現象時應及時進行加固處理。混凝土建成的渠道發生凍脹損壞時,應對墊層進行加厚處理或增設相應的排水設施。
按時撥付灌溉渠道專項維護資金,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推動渠道養護工作高質量、高效率進行。在經濟責任和經濟利益相融合的基礎上開展灌溉渠道管理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