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圓
【作者單位:南京市紅山小學 江蘇】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南京市紅山小學家長學校作為“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精神,根據新形勢下青少年思想新動向,探索思路、研討方法、培訓家長,努力構建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學校重視家長學校工作,職能部門明確家長學校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并將其納入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常規工作。
打造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形成以家長學校為中心,校務委員會、各年級家長委員會各司其職的家長學校教育模式。學校專門成立了由校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聯合“愛·自然·生命力體系”卓越父母研究院,簽約開展“讓每一個家庭笑起來——系列公益講座”的合作項目。
家長學校授課達到“四定”,即定計劃、定課時、定時間、定人員。家庭教育課程由學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并精心選拔一支由學校領導、工作站導師、德育骨干教師、法制副校長、優秀家長等組成的師資隊伍,由他們舉辦講座、解答家長的疑問。
學校定期召開校務委員會會議,研究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家長工作。創立研究課題,研究新時期學校家教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確立研究計劃和實施過程,促進家校合作,推動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家長課程主題包括“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理解孩子”“促進成長”“支持學習”四大方面。將學生中時常出現的令教師和家長棘手的心理焦慮、逆反心理問題,以及后進生轉化教育、勞動教育、艱苦奮斗教育作為家長學校研究和教育的重點,使家庭教育更深入學生實際,更有的放矢。
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家長大講堂”的學習,采取文獻學習、專家講座、聽課、參與活動、經驗交流等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教學形式,定期開展活動。開設的講座包括“做專業型父母成就孩子未來”“身份的認定,跨越人生的欄桿”“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愛孩子從懂孩子開始”“青春期孩子愛的教育”“怎樣給孩子空間”等,幫助家長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理論,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學校鼓勵和引導家長參與學校德育活動,在活動中與子女一起成長和受教育?!皩W校運動會”“慶六一活動”“十歲成長禮”“文明禮儀伴我行”“愛心義賣”“才藝大舞臺”等活動,都有家長的鼎力支持。家長們作為孩子的校外輔導員,積極帶孩子參加雛鷹假日小隊活動,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活動,讓同學們假期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家長的積極參與,豐富了活動的內容,融洽了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溝通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獲得了家長的贊譽和社會的好評。
學校成立了家長義工隊伍,明確了家長義工們的工作職責、時間和內容。每天上學和放學時間校門口車輛擁擠混亂,他們義務執勤,協助學校管理,為孩子營造更安全更有序的校園環境。
家長們各盡其才,各展其能。身為交警的家長,講解交通法規,增強學生安全意識;身為科研工作者的家長,用實驗引領孩子們看到神奇的世界;身為餐飲廚師的家長,通過邊吃邊介紹的方式讓孩子們知道怎樣烹飪最有營養。
學?!拔锖蛲ぁ毖芯恐校幸豁梼热菥褪恰岸墓潥庹n程”的開設,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感受傳統的節氣與生活的關系。如端午節各班組織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冬至到了,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在各班包餃子,體會老南京的傳統風俗……
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家長學校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既提高了學生家長的教育水平,也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發展。使教育真正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合力,發揮了教育的作用,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斷提高。
紅山小學地處玄武、鼓樓、棲霞三區交界處,轄區內南京新市民占多數,學校的外來務工子女占30.8%,還有約10%的孩子屬于單親家庭、父母迫于生計無力管理或者自身水平不足以輔導學生的情況。學校老師傳承“愛的教育”主旋律,用心關愛每一個學生。
老師結合平時的學生表現,對不同學生有選擇性地進行家訪。一類是成績優秀全面發展的,深入家庭,了解家庭教育情況,并給班上其他家長進行經驗介紹。一類是成績上下如過山車的,老師及時與家長溝通,查找原因,家校共同努力穩定學生。還有一種情況是特殊的孩子,老師通過走訪,對孩子家庭情況更加了解,便于更好地進行管理。有的老師在孕期中,有的老師剛生完孩子不久,有的老師冒雨或餓著肚子家訪,更讓家長和孩子從內心增加了對老師的尊重。
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加強與學校的配合。老師組織每班學困生家長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并填寫學科推進表。家長在和孩子一起分析的過程中,既是對孩子學習情況的深入了解,又是與孩子溝通的過程,更是對孩子關愛與幫助的過程。
QQ群、微信、電話是現代快捷溝通方式,老師借助這些方式,加強與家長的群體交流和個別溝通。在大群中,老師特別注意傳遞正能量,讓家長們相互鼓勵,抱團兒促進孩子成長,形成班級的良好氛圍;也讓部分動力不夠的家長能緊跟大部隊走;家長們更多地談學習、談教育經驗。對于個別特殊情況,多采取一對一單線溝通,樹立家長的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家校合作,共同為孩子構建一個和諧共生的“德育場”,促進孩子成長為具有健康心理、友愛品質和進取精神的人。在多年的家校合作實踐中,學校逐步形成了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讓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同盟軍,使家校關系變為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共同助力學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