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中學 馬 嘯
新課程改革促使高中數學教學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教學目標到內容、方法,再到評價,均需要適應新課改需求而有所變化,從而增強高中數學課程的科學性,致力于培養更加符合新課程要求及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教師應當對新課程改革有深入了解,并采取合理措施對數學教學進行全面創新與改善,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新課程改革使得高中數學教學目標得以拓展和優化,教師不能再以傳統目標指導課程教學活動,而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適當調整及優化。新課程下數學課程教學目標最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核心素養培養方面,提高學生數學成績不再是唯一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優秀核心素養并引導學生全面均衡發展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當積極了解核心素養內涵,并將核心素養培養與課程教學相結合,深挖教材內容并找出其中的核心素養培養素材,在實際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引導和培養,務必確保學生掌握數學思維與能力,而不再只會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解數學題。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的相關內容時,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掌握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等內容,更要培養學生直觀想象核心素養,強化學生借助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態與變化并利用圖形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為了保障教學有效性,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確保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增強能力。傳統課堂教學的一大難點就在于課堂導入困難,學生從一開始就缺乏學習興趣,無法投入到教學情境中來,導致整節課的教學效果都較難達到預期。因此,教師需要重視課堂導入,通過激發學生興趣的方式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學“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伊始便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課桌桌面是長方形的,假如你要制作一張課桌,你怎么確保桌面的對邊平行且鄰邊垂直呢?”通過這個生活化的問題,學生的興趣頓時被激發出來,紛紛展開討論,而教師也順勢引導學生對“傾斜角與斜率”“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等內容展開教學,大幅提高了課堂教學有效性。
傳統教學之所以難以取得良好效果,很大一個原因便在于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機械式的反復練習中記住解題步驟。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和落后,無法有效激發學生能動性,更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改背景,在實際教學中積極拓展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以更加簡單、有趣和高效的方式展開學習。除了合作教學法、問題導向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優秀教學方法外,教師還應當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展更多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圓與方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提前準備好合適的微課資源分享給學生,并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同時提出一系列基本問題:“如何證明圓的標準方程為(x-a)2+(y-b)2=r2?如何判斷一個點是在圓外、圓上還是圓內?如何求圓的標準方程?方程x2+y2+Dx+Ey+F=0 表示圓的一般方程的條件是什么?圓的標準方程與圓的一般方程如何互化?圓的一般方程有哪些特點?如何用待定系數法求圓的方程?怎樣求與圓有關的點的軌跡?”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并在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圓的標準方程及一般方程的相關知識點。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主預習情況進行簡單總結,幫助學生解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與研究,進一步掌握相關知識的運用方法,從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有效掌握知識,提升核心素養。
傳統教學評價機制完全以成績為中心,難以完全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情況,更不能有效反映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情況,不能充分發現教學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有效改善。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當對教學評價機制加以健全,以更加科學、全面而合理的評價準確反映教學情況,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充分發揮教學評價對教學效果改善的積極作用。教師需要拓展評價范圍和內容,加入對學生日常表現、自主探索能力等的評價,同時引入學生自評、互評等機制,更加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打破成績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限制和束縛。另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主觀評價,結合學生自身意見,有針對性地制訂核心素養培養策略,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采取合理措施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和改善,從而適應全新教學要求。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要求調整和優化教學目標,同時重視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創新拓展教學方法,健全教學評價機制,全面推動教學改善,促進教學有效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