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金光
【作者單位:煙臺市福山區張格莊鎮張格莊完全小學 山東】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科學素質的形成是長期的。科學素質一般包括: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能力,具備進行科學探究所必需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等等。這樣一個內容含量的大學科,導學藝術在每節課的成敗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課型需要選擇不同的方法導入,創設什么樣的情境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生?這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我在執教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制四年級上冊《科學》第四單元“水循環”的第一課《蒸發》時,是這樣導入的:上課,同學們“大家好”(用事先準備好的濕抹布在黑板上寫出“大家好”),很高興和大家來上這節科學探究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用來寫字的水發生了什么變化?
設計這節課時,我就考慮到盡管蒸發在我們身邊常常發生,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即使學生知道是蒸發,但是因為這些過程往往看不見摸不著,而且進行得較為緩慢,液體蒸發后的氣體又看不見,所以學生不能真正感受到“蒸發現象”。怎樣讓學生能注意到蒸發的存在?這是需要我動腦筋的。因此,上課時,我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上“大家好”,讓學生現場觀察水的變化速度,變抽象為直觀,引出“蒸發”的概念,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現代教育家斯賓塞說:“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讓一切的教育帶有樂趣。”游戲是兒童喜愛的活動形式。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為體現“課堂教學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的新課程理念,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做一些有預設的小游戲或者小競賽,融知識、趣味、思想于一體,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積極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來,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我在執教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年制四年級下冊第十一課《潛望鏡的秘密》時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咱們福山是一個革命老區,最近,東留公預備役部隊準備舉行一次軍事演習,部隊首長希望邀請咱們班的部分同學參與到這次演習中去,大家想不想參加?
生:想!
師:想參加需要提前進行一次軍事技能小選拔,勝利者才可以參加,大家敢迎接挑戰嗎?
生:敢!
師:紅方是防守方,這座碉堡(課件出示碉堡圖片)就是紅方的陣地,本節課我們用講桌代替,武器就是它(潛望鏡)。藍方是進攻方,你們的武器是槍。本次選拔的規則是,紅方發現藍方,只要在陣地中向老師匯報他的位置,藍方隊員就出局。藍方隊員,你們的身體不允許低于桌面,只要紅方一露頭就可以開槍,紅方就出局。只要你能發現選拔中存在的科學秘密,就可以去參加演習。
對于我教學的對象——處于比較偏僻的農村孩子來說,潛望鏡離他們太遠,許多孩子甚至不知道有潛望鏡這種器材。結合我班學生的知識水平,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利用潛望鏡進行軍事小競賽的游戲。學生在游戲中使用潛望鏡,了解了潛望鏡的功能;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了潛望鏡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而突出了潛望鏡的特點。學生們通過參與這個游戲或觀察游戲過程,在玩中找到學習的樂趣,自然會激發起探究的欲望,希望解開謎底,為后面的探究做好了基礎知識的儲備。
教師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時,用精心準備的小故事,巧設懸疑,也必將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進而讓學生在思考、合作、探究中產生思維的碰撞,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我在執教青島版小學科學五年制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與環境”的第五課《密切聯系的生物界》時,就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個小故事:
故事發生在20世紀初美國西部的凱巴伯森林,這里山水如畫,生長著各種珍奇的花草樹木。這里的主人是4000多只活潑可愛的小鹿,而與之相伴的卻是一群群兇殘的狼,嚴重地威脅著鹿的生存。為了讓這些鹿生活得安寧,你會怎么做?(生答:殺狼)是的,當地的人們和大家想的一樣,美國總統甚至下令開展了一場除狼行動,到1930年累計槍殺了六千多只惡狼。大家想想這時候會出現一幅怎樣的場景?(生答:小鹿快樂地生活)是呀,這些可愛的小鹿無憂無慮地生活,并且很快增長到十萬余只。大家想想,10年以后這片森林會怎樣?(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答案是這片森林被破壞得很嚴重,小鹿的數量也降到了八千多只,并且也是病弱者居多,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又有什么辦法能夠幫助這片森林恢復生機呢?相信通過本節課的研究大家就會找到答案的。
在這里我為學生講了一個發生在美國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中提到了花草樹木、小鹿、狼等幾種生物,為接下來要講授的食物鏈埋下了伏筆。同時我在這個故事中設計了幾個小問題,問題表面很簡單,但是卻能夠考察到不同學生對生物之間聯系的了解程度,以及學生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們在交流自己的想法時也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的見解,進行對比、互動、交流,進而達到思維的碰撞。同學們將帶著自己的疑問展開本節課的探究,相信學習的效果肯定會很好。
導入新課的方法還有許多,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新課;可以選擇精美的圖片、制作生動的課件導入新課;可以表演小魔術導入新課;可以通過猜謎語導入新課;可以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導入新課。課程的導入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不同年級、不同教材、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不同時間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方法。切記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追求形式花樣,甚至故弄玄虛、畫蛇添足,更不能占用過多的時間削弱其他的教學環節。
課堂導入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堂科學課的教學成功與否,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整堂課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在科學教學中還應更深層次地思考課堂導入的問題,為新的教育科研活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