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彬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黑河城防工程管理站,甘肅張掖734000)
結合《防洪法》相關規定,針對泛洪區、蓄滯洪區建設的非防洪類項目,需要對項目運營階段造成的影響作出分析評價,擬定洪水影響評價報告,并針對性地提出相關補救措施。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河道建設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影響河道防洪效果的因素也不斷增加,防洪評價期間遇到的問題也相應增多。因此,針對防洪評價報告編制期間存在的主要問題,應提出優化措施。
河道治理范圍為黑河中游省道213 線至國道312 線約11.97 km 河段,工程內容包括左岸新建輸水堤7.24 km,右岸加培防洪堤7.4 km,右岸新建防洪堤2.18 km,右岸新建輸水堤1.44 km,修復省道213 線黑河橋上游左岸水毀導流堤283 m。
工程總體布置要合理。省道213 線至連霍高速黑河:兩堤呈擴展布設,河道寬311~733 m。連霍高速黑河橋至樁號7+400 段:河道長4.4 km,堤距733 m。樁號7+400 至堤防末端:河道長2.18 km,左岸樁號7+400~8+900 輸水堤直線布置,右岸樁號7+445~8+885 輸水堤直線布置,兩岸堤距733 m。堤防末端至312 線黑河大橋段:河道長度2.4 km,河道維持現狀,不施以任何工程措施[1]。
一是在闡述基本狀況時,未能全面收集與水文、氣候、水利規劃等相關的資料,未能系統地闡述現存工程和新建工程的關聯性,未能詳細闡述涉河建筑物對應的施工計劃。二是針對河道演變歷程,未能全面、清晰地闡述,定性分析內容缺乏全面性,定量分析文字所占篇幅相對較少。三是在壅水計算時,一些單位僅計算了運行期,沒有計算施工期洪水的壅水;在計算沖刷時,未能加強局部沖刷的計算[2]。四是在闡述防治和補救手段過程中,經分析計算獲得的防洪影響結論和擬定采用的防治補救措施不統一,不能有效對應,補救手段缺乏針對性。
河道管理與防洪評價范疇和評價效果密切相關,應予以足夠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作出了明確規定,特別是針對護堤地的規定,包括河道堤防的管理及保護范疇。不同地區實施的法律規章作出了差異性規定,對于珠三角的西江、北江及東江等干流的堤防管理范圍而言,應經由內、外坡堤腳算起每側30~40 m;保護范圍為水利工程管理范圍邊界向外拓展≥200 m。防洪評價范圍還涉及施工項目在河道上下游對應的范圍,需要分析評估建筑物在上下游占據的河段長度。
項目所處地域與水文土質有關的資料主要包括水文、泥沙、氣候、河道地質與建筑物工程地質、地形測量、堤防、所在堤防防洪標準及相關洪峰流量等資料。若無法采集水文、地形檢測等資料,則建議委托相關單位進行勘測作業。本堤基工程的地質資料包括河床寬度由鶯落峽出山口的100 m 左右逐漸擴散,至省道213 線黑河橋河床寬度擴散為2.2 km,國道312 線黑河橋以上最寬處達到5 km。兩岸階地高度由出山口150 m 逐漸降低至國道312 線黑河橋1~3 m。
項目所在地的相關規劃資料包括整體規劃、防洪規劃、治導線規劃、岸線規劃、河道(口)整治規劃等。項目影響范疇中現存水利工程狀況調查主要有項目所在地域及其影響范疇內的河道、堤防、水庫、泵站等水利(防洪)工程所處方位、建設規模、設計準則、功能、特征及運營要求等基本狀況[3]。
針對涉河建筑物要作出系統性的防洪評價,嚴格計算其在河道內的占用面積。在現實評價中,對于涉河建筑物的橋梁、碼頭、渡口等,均依照建筑物外輪廓線予以計算。對于過江隧道、管道、纜線等,應嚴格依照其施工設計要求在隧道、管線兩端保護范圍或不允許開展其他類施工利用的河道范圍,計算其占用的河道面積。
河道演變分析過程的主要內容包括涉河建筑物所在河段歷史演變過程分析、近期演變分析以及與演變趨向相關的定性或定量、半定量分析等。針對影響相對較小的情況要進行定性分析,分析內容主要涵蓋河段中深泓、洲灘、漢道、岸線等的平面改變、縱剖面變化及河床沖淤屬性等。
針對項目施工臨時建筑物占用河道過水斷面的工程,一些編制單位可能僅在工程完工后計算壅水,不重視項目施工期壅水分析計算工作,但現實中施工期的壅水能造成較大影響,應予以關注。
利用數學模式分析壅水帶來的影響時,應關注其對應的計算范疇是否包含建設項目可能影響的范圍及模型進出口邊界穩定所需要的河道范圍,是否全面分析周邊河道水文測站的排布狀況;測算網格對應的規格尺寸、開邊界調控條件等是否具有合理性。多數情況下,開邊界約束條件為上游用流量調控,下游用水位潮位調控。與此同時,應用差異性的水文檢測材料去分析模型的率定,其形成的偏差在相關規范標準設定區間內。
涉河建筑物運營后很可能對其所處河段河勢穩定性與防洪效果造成較明顯的影響,或者所在河段持有關鍵性的防洪任務、重要的防洪工程項目,需要對其進行定性分析,同時加強數學模型與物理模型的試驗探究[4]。但部分建設方為了減少資金投入量,基本上不開展或很少開展物理模型的試驗分析,相關部門應重視這一現象,加強督促。
沖刷計算多是河道演變歷程的沖刷、常規沖刷與局部沖刷的疊加,前者應依照流量配置狀況分別計算河灘與主河槽。局部沖刷被定義為跨河建筑的橋梁、管道墩臺阻擋水流以后,水位上升從而朝下部淘刷侵蝕河底的過程,所測算的沖刷深度對應的是常規沖刷線以下沖刷坑的深度。
在編制《防洪評價報告》時,必須要明確設計方案與施工計劃,從根本上保證防洪評價的準確性。建議水利部門不斷明確上報流程、擬定相關要求與審批約束條件,主動加強與對口部門的聯系,共同做好評價報告的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