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真
(周口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河南周口 466001)
飼料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實體經濟中的較大支撐,成為農業畜牧業重要的產業鏈。而國家實施精準脫貧以來,農業農村面貌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縣域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考察飼料企業規模化經營與縣域經濟發展對接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陳曉艷等,2009)。我國的縣域經濟已經成為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橋梁,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域經濟的覆蓋面由省級下達鄉鎮級別,處于聯系上下、溝通內外、連接城鄉的重要功用。而飼料企業經過40余年的高速發展(完世偉等,2020),已經告別了高速擴張的時期,進入了整合發展以及不斷提升的發展階段,規模化、集約化、扁平化、市場化的發展成為這個時期基調。而新時代里,我國的供給側改革使各行業均面臨著發展規則的改變,對飼料行業關于環境、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生產成本下行等方面的要求進一步嚴格(鄧小娟等,2020)。我國當前經濟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而飼料行業經營管理也面臨著較強的壓力和困難。較大型的飼料企業在運營方面面臨較大的困難,如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市場宣傳等方面需要進一步理順,轉變經營發展思路,而縣域經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亟待發展,各地域招商引資為企業提供較好的營商環境,國家層面的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全面開展,這都為飼料企業提供了較好機遇(張燦,2020)。對飼料企業來講,如何抓住對接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的契機,轉變企業的發展思路,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在危機中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與高質量發展能力,是擺在飼料企業面前的重大課題 (丁波莉,2020)。要把飼料企業規?;l展的坐標放置在推進縣域經濟整體發展的大局中考量,不斷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王凡非,2020),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不斷強化自身的創新能力,使飼料企業規?;l展成為推進縣域經濟的重要引擎,為新時代縣域經濟發展做出飼料企業的突出貢獻 (李朝云,2020)。
1.1 自然條件約束大、規模經營受限 目前來講,我國的縣域對于農業發展的支撐力度不夠,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包括飼料企業的)支撐相關作用不夠 (姜寶興等,2019)。技術人才比較缺乏,飼料企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以及對于縣域的生態效益不高,飼料企業的產業鏈條比較短,空間分布比較分散,聚集度不高,所以大規?;l展具有很大的挑戰性。飼料企業產品的附加值往往比較低,綜合產出的效益不夠,大型規?;娘暳掀髽I數量少,規范化運營程度不高,帶動縣域經濟的能力不夠。
1.2 飼料企業目前存在競爭激烈、產業集中的情況 近年來,我國對于飼料企業加強了法律管控,推進飼料企業從分散性的經營到產業集中經營,飼料企業數量進一步減少 (石先羅等,2019),此外,我國的宏觀經濟“調結構、穩增長”的策略也對飼料企業影響較大,使飼料企業不斷升級,同時該行業也進入競爭階段。未來幾年,我國的企業將進一步減少,大規模企業將會增多,由此我國的飼料產量會有所下降,并在長時間內保持低增長。
1.3 環境保護壓力日漸增大 環保已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指標,一旦環保不達標會遭遇“一票否決”。作為工業企業,飼料行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黃季焜等,2019),同樣面臨著極其嚴重的環保壓力,如在飼料生產的整個流程中,原材料發酵會產生廢液,飼料加工容易導致粉塵超標,機器運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噪音污染,飼料企業必須在優化生產流程、強化技術賦能、調優產品結構等經營管理環節注入新的動力,才能對沖環保壓力增大帶來的成本上升。
1.4 產業鏈一體化進程推進,經濟利潤下降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農牧業以及種植業的經濟基礎迅速提高,飼料產品需求不斷加大,所以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何嘉,2019),行業利潤也比較豐厚。但是隨著企業進一步增多,造成價格下降,區域企業出現飽和,大部分的企業出現效益下降的情況。大規模企業占據有利地位,兼并小型的飼料企業,并擴展自己的生產規模,不斷提升企業贏利點。
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縣域經濟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主要基石。國家農業政策將從過去主要依靠化學農業支撐產量增長的增產導向型政策,轉變為以綠色農業為支撐、追求質量和效率的提質導向型政策。在鄉村振興提振縣域經濟的背景下,飼料企業綠色化、有機化、特色化產生巨大的需求,同時可通過發掘縣域的多功能價值,去主動適應消費升級產生的各種需要。
2.1 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為主 大型飼料企業以及企業集群可以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推動科研與生產密切聯合,合理開發飼料資源,擴大原材料的供應來源,優化原材料質量,從源頭提高飼料品質。優化對飼料配方的研究,開發名優飼料產品。關注飼料添加劑的研制與開發,科學規范飼料添加劑的應用。合理處理加工飼料的“三廢”資源,實現重復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減輕環境壓力。同時,加大對飼料加工工藝的改進和飼料加工機械的研制,引進外國先進的飼料加工機械和飼料安全檢驗技術與設備。
在當前飼料企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我國鄉村振興計劃開始實施之際,飼料企業要摒棄原先大開大合的方向,圍繞綠色共享經濟發展,突出高質量發展的社會大背景,強化技術支撐,并降低質量安全風險,使養殖業進一步提升品質的目標,同時對原料使用、生產加工、產品質量管控、倉儲運輸以及銷售渠道進行多方位立體式的管控,提高飼料的質量與效用。同時,飼料企業應該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因為我國的飼料產業已經經過高速發展的平臺期,處于低速增長階段了,但是由于經濟增長的拉動,飼料企業的總產量仍然位居世界前列。飼料企業在縣域投資,要著力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優化飼料企業的產品結構,這是飼料企業融入縣域經濟的接入點之一。此外還要樹立綠色的發展理念,飼料企業無可厚非的以經濟效益為第一目標,而除此以外我們也要關注產品質量、環境保護等情況,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廣低排放、低能耗的生產標準。
2.2 加快飼料業產業整合,推動大型企業的發展速度 政府要繼續加大飼料業在縣域發展的市場管理,關注飼料添加劑的研制與研發,科學規范飼料添加劑的應用。走清潔生產的道路,淘汰陳舊、落后、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生產設備,采用標準化生產方式,規范生產操作過程,徹底清洗、殺菌,防止毒素產生。開發清潔生產過程中要求的健康友好型的飼料添加劑,采用綠色天然的飼料添加劑。加強對廢棄污染物的治理和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減輕環境污染的壓力。
2.3 加大技術投入,吸引高質量人才 當前我國的飼料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實施人才戰略是我國飼料產業鏈整合優化的重要步驟。現代飼料產業已經不僅僅是局限于飼料專業、動物營養學方面的人才需求,而是對包括從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人才的需求,也同樣包括對優秀飼料企業家的需求。要注重企業家能力的培養,企業家可對企業內部資源進行識別、評估,在決策權限范圍內,進行合理配置與部署。外部整合是企業家與企業外部環境,包括與上下游企業、要素市場、產品市場甚至政府機構進行溝通和聯系,進行資源的整合分配。其次是對采購、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各方面人方的培養。隨著我國飼料行業的不斷優化,對飼料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行業對具有專業技術能力、出色創造能力、較強組織協調交際能力、吃苦耐勞的人才需求迫切。飼料產業鏈上的各企業主體可以通過培養和引進優秀的國際先進人才,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發揮人才的聰明才智,創造智慧結晶,不斷提高全員的專業水平,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2.4 創建優質企業文化,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傳統的大型飼料企業將經濟利益放在產品的研發以及渠道銷售商,但對于客戶服務比較淡薄,并對于市場服務理念以及經營管理體系等都不是太在意,在高質量發展的經濟社會下,對于客戶服務的生產銷售比較重要,為了推動飼料企業融入縣域經濟,一定要注重客戶服務,追求工匠精神,提升產品質量,強化企業的流程管理,不斷加大產品質量管控,加大企業的品牌建設,提高企業產品的口碑推薦率。此外,還需要在技術層面培養技術團隊,實現主動服務,為飼料企業的下游產業鏈送去專業的技術服務,指導生產,從而反哺飼料企業,使飼料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
2.5 利用互聯網創新企業管理理念,推動企業管理升級 加快飼料產業的網絡化、信息化進程,建立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體系。利用現代化信息網絡技術能夠接近于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利用信息,能有效地加快經濟運行速度。對于我國飼料產業鏈來說,使用信息網絡化技術能有效地促進產業鏈各主體之間及時交換各種信息,促進利益共同體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由于信息的快速傳遞,也會進一步促進各項生產要素的分配,使市場資源的進一步配置更為合理,消弭資源的浪費。同時,網上買賣信息的不斷及時發布,使原材料、產品生產供應雙方能及時掌握市場供求信息,把握市場脈搏,及時作出生產銷售的戰略調整,由于信息的及時更新,避免了由于信息滯后所帶來的生產銷售成本的增加。與傳統的工業社會物質生產的邊際效益遞減不同,網絡經濟呈現的是邊際效益遞增。隨著網絡化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入網,網絡使用的邊際成本遞減,同時信息使用又具有傳遞性,使得網絡經濟的參與人越多,邊際收益越大,能有效地擴大飼料產業鏈的規模經濟效益,不斷增加產業鏈的整體效益。
本文從我國飼料企業融入縣域經濟出發,分析飼料企業融入縣域經濟的困難,找出我國飼料企業產業鏈的特點,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歸納出飼料企業融入縣域經濟的路徑。重點提出了飼料企業產業鏈提升思路,即是以產業鏈整合確定為基礎,籌劃競爭力提升路徑,加強競爭力提升管理。在融入縣域經濟中,有計劃地進行飼料工業科技攻關,提高飼料行業的總體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走清潔生產的道路,淘汰陳舊、落后、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生產設備,加快飼料產業的網絡化、信息化進程,建立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體系,以及人才資源的大量注入,實施人才戰略是我國飼料產業鏈整合優化的重要步驟。文章將此幾點作為重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的措施,希望對飼料企業融入縣域經濟有所借鑒。同時,本文由于未在企業飼料企業中做較多調研,對其產品創新迭代、服務差異化建立理解得不夠透徹,實際操作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主要是理論層面的分析、探討,這也是本課題的一個短板,希望以后對此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