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凱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互聯網+”衍生模式的不斷快速演進,共享經濟得以興起。這一過程中,共享經濟也與新興技術不斷結合發展,其中與AI技術的互促互動又大大增強了雙向的發展潛力,共享經濟的場景與AI技術的支撐作用得到相互提升。共享經濟以移動互聯網平臺為依托,基于協同分享的價值理念,促使資源供需雙方縮減中間交易環節,使技術與市場無縫對接、同頻共振。國家發改委意見稿也曾指出,共享經濟是指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分散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新型經濟形態。《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19)》指出共享經濟是一種技術、制度和組織的組合創新方式,能夠大幅降低交易過程中供需雙方的相互尋找、討價還價、安全保障等成本,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我國飼料工業作為輕工制造業,不僅僅是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成分,更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掣肘,以及上下游產業生態發展的中軸產業,其對于我國的第一產業與畜牧水產養殖業均具有重大的驅動意義。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由要素投資驅動的高速增長正在轉向為由創新驅動的高質量增長,伴隨而來的是國內消費需求減弱,飼料工業也不例外,我國飼料需求總量不斷壓縮(葛平平等,2020)。而唐金湘(2020)研究表明,互聯網與飼料行業結合發展帶來了巨大優勢與作用。但是由于共享經濟在我國興起時間尚短,與其結合程度尚淺,目前還不足以呈現快速結合發展的模式。由此而言,探究共享經濟對我國飼料工業結合發展的作用影響以及如何應對等問題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共享經濟的特點 相關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其中2015—2018年,網約出租車客運量占出租車總客運量的比重從9.5%提高到36.3%;共享住宿收入占住宿業客房收入的比重從2.3%提高到6.1%;在線外賣收入占餐飲業收入的比重從1.4%提高到10.6%(《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由此可見,共享經濟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但是發展領域主要局限于出行、住宿、餐飲等行業。
共享經濟作為資源集約與節約下的產物,節省開支、保護環境以及減少浪費等均成為其發展動因(伍世安等,2020)。共享經濟的發展極大地加強了冗余資源與閑置資源的再分配與利用。ADEME調研機構組織也指出,日常消耗品的25%為共享資源,替代與重復使用可以有效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同時共享理念也指出閑置資源即為浪費,共享能夠產生價值。這一理念也揭示了產權私有逐漸轉向共享的過渡過程,其不僅能夠強化節約意識、降低資源浪費,而且能夠顯著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的實現(王娜等,2020)。
目前學界對于共享經濟主體劃分已經基本形成一致性觀點,包括三大主體:共享經濟平臺、服務供給方以及需求方。其中共享經濟平臺是指在共享經濟交易活動中充當匹配任務的數字化媒介。由于自人類存在開始便一直存在共享行為,但是直到平臺化媒介的出現,共享才逐漸發展為共享經濟(涂科等,2020)。這是由于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共享平臺注入了網絡基因,原小規模的共享活動擴展為大范圍的共享,從而逐漸形成目前的共享經濟。由于形成共享經濟,需要弱關系的大范圍共享,但是弱關系主體之間缺乏信任與情感維系,很難通過利他情結進行共享,因此基于商業動機的弱關系主體之間更容易通過利益驅使進行共享。所以為了遏制弱關系中共享活動中可能存在以次充好、違規越界等行為,目前諸多共享經濟平臺一般存在信用與名譽評價機制,以此可以極大規范共享主體間的活動行為。
1.2 飼料行業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飼料行業逐漸歷經萌芽期與快速發展時期,并進入競爭整合期(丁云霞,2020)。在此期間受益于我國畜牧與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飼料行業也一直保持穩健的提升與增長。但是近幾年來,由于飼料工業已經形成飼料原料、加工、添加劑等整流程為支撐的完備飼料工業體系,且已經日漸成熟。因此準入門檻極低,導致利益誘使下的中小企業大量進入該行業,這也進一步造成飼料工業的整體產能過剩,行業產品同質化問題突出,極大加劇行業惡性競爭,并大肆擠壓原有飼料工業的利潤空間。盡管行業面臨著洗牌,諸如大部分飼料企業所經歷的破產、兼并以及聯合等,但是這些問題依然存在。
飼料工業在我國起步較晚,但是起步階段由于設備與技術的制約,企業產品類極其有限,同時行業企業規模很少,供需關系不平衡,市場需求遠大于供給。初期的飼料大受歡迎也引致供不應求。因此,這一時期也存在特定的現象,即飼料銷售員不用刻意推銷也不愁售賣問題,甚至可以睡覺營銷,因此被戲稱為“睡銷”模式(李新,2019)。正是由于此時飼料工業具有相當吸引人的高額利潤,資本的趨利性致使各路資本加入飼料行業,導致大批企業建立,飼料產量急劇增加,形成非常嚴重的產能過剩。此后,由于惡性競爭導致的利潤下降使企業陷入困境之地。這一階段下,很多中小企業由于缺乏資金與技術導致破產或者被兼并,留下的多為有技術、有資金,以及產品質量優秀的大中型飼料企業。盡管如今的企業競爭更為透明,但是也更為激烈(董崇祥,2017)。
目前飼料工業銷售渠道依然是多種方式并存的局面。盡管我國飼料行業已經漸漸由傳統分銷向專銷模式轉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直銷模式與網絡鋪店模式也已經踐行開展,但是并沒有完全取締原有模式,即中間商過多,層層攫取利潤,抬升飼料的現象依然存在。
1.3 契合性分析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電子商務已經應用于飼料行業,并形成良好的應用場景。如電子商務將飼料工業跨區域限制進行網絡連接,整合銷售市場;加強行業間區域交流,規避了壟斷行為的產生;提高飼料行業信息透明度,并可以實現自主營銷。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技術應用于飼料工業已經比較成熟,而共享經濟同樣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但是可以看做是電子商務某種程度上的進一步深化。而共享經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去中介化、促進企業間共享,規避惡性競爭,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等,因此共享經濟與飼料行業可以實現最優匹配,達成有效的契合性。
2.1 共享經濟催生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依托于互聯網而崛起的電子商務給傳統飼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其通過降低搜尋成本、削減中間商環節等降低產品價格,提升銷量。而共享經濟作為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深化,可以降低供需雙方的交易成本,加之去中介化,并從飼料行業的上游產業獲取更為廉價的原材料,進而對于傳統飼料工業的沖擊影響更大。
由于共享經濟主要依托于共享經濟平臺,且初期在利益誘使下,基于資本的逐利性,準入門檻不高的情況下,會不斷有資本進入飼料行業共享經濟。而共享經濟平臺會遍地開花,其構建與管理者企業間會形成惡性競爭,如初期的共享單車企業間的競爭策略,因此會極大影響飼料工業共享經濟的良性發展。
2.2 共享經濟伴隨的優勢 共享經濟與飼料行業的契合性可以使傳統飼料工業結構轉型調整。共享經濟與人工智能技術的互促互動又大大增強了雙向的發展潛力,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作用使共享經濟的網絡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共享經濟突破了原有空間與時間的限制,而且可以實現服務與信息的最優匹配,提升交易成功率,并降低交易搜尋成本,減少消費者的購買支出;由于傳統飼料行業存在著多級的代理商、分銷商以及經銷商等,層層利潤被攫取,抬升飼料價格,而共享經濟能夠剔除分銷商等中間商去中介化,進而降低由于利潤攫取造成的消費者購買支出;共享經濟能夠顯著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的實現,進而能夠實現飼料工業過剩產能的再優化配置,可以有效避免資源的浪費;共享經濟可以促進飼料企業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進而形成某種程度的研發與銷售合作,降低產品同質化問題的出現,以及有效實現行業競爭優勢;共享經濟平臺可以實現有效的信譽評價機制,飼料企業受限于消費者的信譽評價,會積極提升產品質量,促進銷售規模的提升。
3.1 完善共享平臺企業監管 由于共享經濟與飼料行業結合初期,共享經濟平臺收益誘使下,資本會不斷進入,搭建各式共享經濟管理平臺,這樣將導致平臺數量激增且質量參差不齊。在此情況下,政府部門應該出臺管制措施,對于有違規行為的平臺依法進行取締,對于平臺管理企業依法進行追責。而且企業也應自行進行監管,明確主體責任,以規避共享平臺上可能存在的平臺交易問題。如果存在企業自行監管不力的情況下,政府部門要強行介入,并對其進行相關處罰與懲戒。
3.2 鼓勵傳統飼料企業轉型 受限于傳統保守思維的制約,亦或憂于風險且抗風險能力較差,傳統飼料企業不敢輕易嘗試新生事物,因此政府部門應該鼓勵傳統飼料企業積極轉型調整。政府部門應出臺一系列有力的措施鼓勵飼料企業向共享經濟調整,諸如為了減少資金壓力與抗風險能力,政府部門可以給予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融資支持以及相關獎勵等,以促進飼料行業與共享經濟的結合發展,實現飼料企業的有效轉型調整,促進共享經濟背景下我國飼料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已經為社會經濟帶來不可預估的增長力量,而共享經濟作為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近幾年同樣得到高速發展,而且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飼料工業作為傳統行業,困于受眾比較穩固,所以不如與任何人都息息相關的金融、醫療、教育等的融合程度深入。但是共享經濟作為新興事物為飼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開出了一劑良方,因此飼料行業也應抓住此次機遇期,實現結構轉型調整,突破行業瓶頸,促進行業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