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洋 劉文利
2016 年1 月1 日起,我國正式開始全面實行“二孩政策”。從一孩家庭過渡到二孩家庭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會發生某些變化,家庭關系也會發生改變。如家庭由“2+1”模式轉為“2+2”模式;家庭關系也因此變得復雜:在原來的親子關系和夫妻關系基礎上又增加了兄弟姐妹關系。[1]角色的變化起初可能會讓父母感到不能應對,從而影響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比起只有一孩的父母,二孩父母盡管會面對一些相同的經歷,但是由于每個孩子都具有獨特性,所以父母不得不面對新的經歷和挑戰。從這個角度來說,二孩父母并不比一孩父母在養育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因此,父母需要不斷地覺察和提高自身的養育水平,積極應對二孩家庭所帶來的各種養育挑戰,為孩子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回顧現有二孩家庭的研究,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即積極的養育與消極的養育。如果父母為兩個孩子提供積極溫暖的養育模式,那么將會有助于他們之間建立和諧的同胞關系;相反,如果父母為兩個孩子提供消極的養育模式,將會阻礙同胞關系的建立,并且導致兩個孩子出現不適應的問題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
在兒童的任何年齡階段,父母的差別對待都會引起同胞間的嫉妒行為或沖突。例如,當二寶處在嬰兒期時,父母對處在兒童期的大寶作出忽視行為,將更多的注意力轉向二寶,被忽視的大寶會表現出更高的嫉妒情緒,這種嫉妒情緒還會對隨后同胞關系的建立產生負面的影響。[2]同樣,當同胞都處在童年期時,父母的差別對待會導致兒童出現諸多行為問題。[3]因此,父母需要注意在養育過程中盡量避免出現差別對待。
研究顯示,父母如何協調同胞之間的關系,對二孩家庭中兩個孩子的心理發展以及同胞關系都具有深遠的影響。[4]有研究發現,在兩個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母親在行為上禁止大寶做事情(包括通過懲罰等手段),反而會讓大寶做出激惹二寶不開心的事情。[5]父母應該在適當引導的前提下,讓大寶和二寶有獨立的機會去探索,這有助于同胞關系的建立。
當孩子們出現沖突時,父母無須太緊張,事實上它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能夠獲得相互理解能力并且促進品德發展的情境。在這些情境中,同胞沖突可能會涉及公用物品、私人物品的共享和分配等問題以及攻擊等行為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積極解決,能夠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如果此時父母能夠積極參與同胞沖突的協調,如與兩個孩子討論平等、傷害等話題,將能幫助他們逐漸習得道德的標準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二寶出生以后,全家喜氣洋洋。但是在這愉快的氛圍中,大寶的心里也許是七上八下。二寶的到來對于大寶來說不僅是多了一位家庭成員,他更關心的是父母對他的愛是否會有變化,游戲玩樂時間是否會減少。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大寶順利接納擁有弟弟/妹妹的新生活。
二寶出生后,許多父母發現大寶的行為和脾氣會發生一些變化:他/她可能會出現亂扔東西等行為,遇到不順心的事可能會突然歇斯底里地大哭,還會“無緣無故”地和父母鬧別扭。面對大寶發脾氣,父母應該想到這可能是他/她對你愛的訴求。因為二寶的到來減弱了他/她的安全感,他/她需要不斷從父母那里確認愛并汲取愛的力量。如果此時父母不能接納大寶的情緒波動和心理訴求,他/她會產生悲傷甚至是怨恨的情緒,而這種消極的情緒往往會被發泄到二寶身上。要減輕大寶的這些情緒波動,除了在二寶出生以前就要與大寶進行適當的交流溝通外,在二寶出生以后更需要關注大寶的情緒變化。當大寶出現情緒波動時,父母可以陪伴他/她一起平復心情,然后引導他/她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當然,無論何時,父母都不要忘了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當迎來二寶的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大寶:“你現在已經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這意味著你可以當弟弟/妹妹的小老師,可以教他/她翻身、爬行、說話、走路、吃飯等;意味著在家里多了一位和你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意味著在家里有了一位能夠理解你、了解你的朋友……”這些身份和生活的變化,會讓大寶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和獨特作用,能有效減輕他對二寶的抵觸情緒。
有一位媽媽說,她的大兒子一看見她抱弟弟就開始大聲哭鬧,還抱著她的大腿不放,她只好把二寶放下來安撫大寶,這時放下的二寶又開始哭,令她焦頭爛額。有的父母可能會由于生了二寶減少了對大寶的照顧而產生內疚感,進而面對大寶的哭鬧與發脾氣百般忍讓。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對于大寶來說,二寶的出現以及如何學會與其相處是他/她人生中的寶貴經歷。父母需要讓大寶明白,他/她和二寶在父母眼里都是一樣的,父母對他們的愛一視同仁,但由于二寶還是一個嬰兒,需要給予更多的時間和照顧。父母可以與大寶商量、溝通并分配好陪伴大寶和二寶的時間,同時也需要與大寶訂立相應的規矩,例如:媽媽在給二寶喂奶的時候大寶要自己玩玩具;二寶哭的時候媽媽需要去抱他/她等,規矩一旦制定大寶就必須遵守和執行。
我們一直強調父親在育兒中的重要性,當二寶出生以后,這種重要性體現得更為明顯。當大寶和二寶同時需要照顧時,父母就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工:當大寶粘著母親時,父親可以替二寶洗澡、換尿布;當二寶需要母親母乳時,父親就可以和大寶互動、玩耍、看書。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
在二孩時代,我們可能會發現,父母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機會越來越多,因為孩子會觀察到更多的現象,從而提出更多的問題。例如,大寶看到媽媽懷孕時的特殊變化就是一個進行家庭性教育的好機會。母親可以告訴大寶自己是如何懷孕的,為什么肚子會變大;還可以和大寶一起聊聊關于二寶的話題,讓大寶體會到參與感,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是重要的,并沒有因為有了二寶就被忽視。在媽媽懷孕甚至備孕期間,父母還可以與大寶進行一些家庭游戲活動,這些游戲有助于減輕大寶對二寶的抗拒和誤解。
當父母決定生育二寶時,可能會問大寶:“你喜歡小弟弟小妹妹嗎?”對于年齡尚小的大寶來說,他/她可能還不知道什么是弟弟或者妹妹。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共同閱讀描述男寶寶和女寶寶的繪本讓大寶了解弟弟和妹妹的含義。通過閱讀繪本,大寶不僅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性別,還能了解男寶寶和女寶寶的區別。此時,如果父母再問他“是否喜歡小弟弟小妹妹”,他會開始在小腦袋里分析弟弟或者妹妹的出現會帶給他怎樣的感受。
在小區里,如果見到比大寶年齡小的鄰家小弟弟小妹妹,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和他們一起玩耍,在玩的過程中,讓大寶體會和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玩的樂趣,并適時地對大寶說:“如果你自己有個小弟弟或小妹妹該多好啊,你可以帶著他一起玩,還能教會他很多東西呢。”讓孩子在自然的玩耍中,期待著自家小弟弟/小妹妹的到來。
“有了弟弟/妹妹以后,我的玩具會被搶走嗎?”“有了弟弟/妹妹以后,爸爸媽媽還會陪我玩嗎?”“弟弟/妹妹會是什么樣子的呢?他/她會吃東西嗎?他/她會說話嗎?”當大寶知道自己將要迎來弟弟/妹妹時,他/她可能會思緒萬千,天馬行空地想象著自己并不太了解的未來。大寶產生這些焦慮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父母可以與大寶一起閱讀描述兄弟姐妹的繪本故事,讓大寶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有了弟弟/妹妹后的生活其實是充滿樂趣的。在弟弟/妹妹面前,大寶不僅是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還是他們的小老師,讓大寶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優越地位和重要性,這是一個幫助大寶更好地接納弟弟/妹妹的好方法。
在母親懷二寶期間,父母可以和大寶一起翻閱他/她小時候的照片,看看照片中的寶寶是如何從只會哇哇大哭發展到咿呀學語;如何從只能喝奶到學會自己拿勺子吃飯;如何從不會爬行到能夠穩步行走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大寶,媽媽肚子里的小寶寶也會像他/她一樣慢慢成長。這不僅能讓大寶感受到自己成長的點滴和父母對他的關心、愛護,還有助于減輕他在弟弟/妹妹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抵觸情緒。
二孩時代,胎教不一定只有準爸爸準媽媽才能進行,準哥哥/準姐姐的加入,可以讓傳統的胎教活動發展為有趣的親子胎教游戲。親子胎教游戲可以是講故事、聽音樂、唱歌,也可以是大家一起感受胎動、和胎兒說話等。讓大寶為媽媽肚子里的小寶寶講故事,不僅為親子故事時光增添了許多樂趣,還能夠發展大寶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除了邀請大寶一起聆聽優美的音樂,父母還可以鼓勵喜歡唱歌的大寶為肚子里的寶寶演唱歌曲;當媽媽感受到胎動時,可以嘗試讓大寶來撫摸自己的肚子,與他/她一起感受在子宮里做著運動的寶寶。邀請大寶一起為肚子里的寶寶進行胎教,可以幫助大寶逐漸感受到自己作為大哥哥/大姐姐的責任,他/她會通過這樣的活動慢慢地與肚子里的弟弟/妹妹建立最初的情感。
當媽媽的肚子一天天隆起時,好奇的大寶可能會問媽媽:“你的肚子為什么變大了?”媽媽可以告訴大寶:“里面有一個寶寶,是你的弟弟/妹妹,你以前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也是這樣慢慢長大的。”讓大寶感受媽媽孕期的變化對于他/她來說其實是一堂非常寶貴的性教育課,特別是對于3~4歲的孩子來說,他/她會開始好奇自己是怎么誕生的。閱讀性教育繪本以及聆聽爸爸媽媽的講述,能幫助孩子建立關于生命誕生的初步印象,而親身陪伴母親整個懷孕的過程,會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一個生命誕生的奇妙之處。通過這樣的體驗,大寶不僅能夠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而且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是重要的一員,他/她還能通過感受媽媽懷孕期間的變化和辛苦,體會到父母無私的愛,學會感恩。
在兒童性教育過程中,我們希望孩子能夠明白,無論家庭類型是什么樣的,只要有愛,所有的家庭都可以獲得幸福;無論自己是獨生子女還是擁有兄弟姐妹,只要有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