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guī)范個別競賽在組織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切實維護教育公平,進一步規(guī)范競賽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競賽主辦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全面開展一次自查,對以往獲獎項目的真實性、獨創(chuàng)性進行復核。要堅決避免參賽項目明顯不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現象的發(fā)生,堅決防止由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費”。
《通知》明確,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各地要繼續(xù)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幼升小、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政策,不得將任何競賽獎項作為升學依據。要繼續(xù)對本地區(qū)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項目進行清理和規(guī)范,嚴禁將各類競賽獲獎情況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中考)加分依據。
《通知》強調,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對審核通過的競賽的管理,嚴肅查處競賽中出現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情節(jié)嚴重或者經警告、提醒仍不改正的,將從競賽名單中移除,并不再受理舉辦單位舉辦競賽的申請。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jiān)會四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調整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教財〔2020〕4號),通知明確,為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減輕貸款學生經濟負擔,經國務院同意,助學貸款相關政策調整完善如下:一是助學貸款還本寬限期從3年延長至5年。二是助學貸款期限從學制加13年、最長不超過20年調整為學制加15年、最長不超過22年。三是2020年1月1日起,新簽訂合同的助學貸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檔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減30個基點執(zhí)行。
近日,《北京市教育行政處罰裁量基準(2020年版)》公布,教育行政執(zhí)法有了“標準尺”。市教委表示,本基準適用于本市范圍內市區(qū)級教育行政機關和其他教育行政執(zhí)法機構,對有關違法行為行使教育行政處罰裁量權的活動。各類違法行為依據社會危害性被劃定為A、B、C三個基礎裁量檔次。其中:“違法行為本身社會危害性嚴重的”對應A檔,包括責令停止招生、撤銷招生資格、吊銷辦學許可證、較大數額的罰款;“違法行為本身社會危害性一般的”對應B檔,包括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一般數額罰款;“違法行為本身社會危害性輕微的”對應C檔,包括警告、較小數額的罰款,依法不予行政處罰的除外。
日前,國家網信辦發(fā)布通知,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huán)境專項整治。此次專項行動圍繞未成年人上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清理整治以下七方面突出問題:重點整治學習教育類網站平臺和其他網站的網課學習版塊生態(tài)問題;深入排查整治網站平臺少兒、動畫、動漫等頻道的不良動畫動漫產品;嚴厲打擊直播、短視頻網站平臺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密切關注即時通訊工具群圈和論壇社區(qū)環(huán)節(jié),嚴防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信息蔓延;從嚴整治青少年常用的瀏覽器、輸入法等工具類應用程序惡意彈窗問題;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集中整治網絡游戲平臺實名制和防沉迷措施落實不到位、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消費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