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教育給予未來前所未有的關注,我們對未來學校充滿了想象與期盼,對未來教育模式充滿了好奇與探索。關于未來教育,筆者認為重在做好兩件事:一是教給孩子認識知識、認識世界所必需的符號系統,即與知識的連接,包括文字、圖形、數字、符號等。二是培養孩子面對世界的能力,即與未來的連接,如閱讀習慣、合作能力、信息分析處理能力、文化判斷力等。
筆者從課程建設、成長空間、習得本質三個維度來談談浙江省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面向未來的“連接學習”。
構建豐富多元課程,滿足孩子未來學習的需要。學校構建了“育智、育心、育志、育體”四育并舉課程。
在育智方面,落實基礎課程,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如蘭心少年再戰“雷神山”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互聯網直播進行線上迷你版雷神山醫院模型的制作,樹立遠大理想,養成自信樂觀、善思樂學的精神品質。在育心方面,強調家庭教育與健康心理的深度融合。在未來的家庭教育和心理輔導中,不是讓家庭變成學校,而是讓家庭更像家庭,讓孩子更能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在育志方面,學校特開設英雄主題探究課程,讓學生與自我、與時代英雄進行連接,思考青少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偶像、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偶像,為他們樹立多元化的正面偶像。在育體方面,從服務學生終身體育運動需求和身心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設置育體課程,以縱向銜接、橫向一致、內在統一、形式聯合為基本內涵,凸顯課程的人文性和時代感。
此外,在勞動教育方面,學校積極開展智慧勞動、低碳生活課程,從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生產勞動三個維度,拓展課程專項實踐,實施蘭圃勞動主題課程。
打造未來成長空間,實現孩子與世界的連接。個體從一個自然人發展成為一個社會人的過程,離不開與自然社會等外部世界的連接。
其一,未來,學校將打造一個開放的自然空間,校內大多公共設施(如體育場館、圖書資料等)都與社區實現融合、共享。其二,大自然、社區和企業都會成為未來的社會空間,奧妙無窮的大自然、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將為孩子們提供多樣的課程資源,比如學校的“屋頂都市生態農場”。其三,在文化空間中,會有越來越多的課程是由社區和專家等團隊來實施。如開展“家長職業體驗周”活動,讓孩子走出校門,走進企業,走上工作崗位與社會進行接觸。學校還成立了引路人成長顧問團,邀請杭州市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希望他們能夠提升專業興趣,未來有更好發展。其四,在虛擬空間上,采用“融合+選擇”模式,探索線下學習與線上學習的連接、自定內容學習與小組協作學習的連接、結構化課程與非結構化課程的連接、深度學習與個性化學習的連接。
探索新簡約課堂,引導孩子習得本質。打造新簡約課堂包括四大要素:個性化學習、真實性學習、游戲式評價和信息技術支持。
首先,在個性化學習中,我們有備課前測、作業分層、個性化作業。通過技術手段對學生每日作業出現的錯誤形成錯誤知識圖譜,電腦再據此推送精準的錯題練習,真正做到“私人訂制”,實現個性化的教學和學習。其次,在真實的學習中,如語文課中我們結合當前全國抗疫的社會現象,讓學生舉例闡述對孔子發出“雖微晉而已,天下其孰能當之”這一感慨的理解。把學習融入真實的生活情景。再次,通過游戲情境、游戲任務、游戲故事、游戲互動、游戲成就來貫穿新課,環環相扣、全員參與,達成整堂課的活動成果評價。最后,信息技術支持,通過云作業的批改、二批、云響應,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微課的學習檢查和數據解讀。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挖掘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凸顯高效、個性和青春。
通過對未來教育的思考,筆者認為未來很多年我們將會集中思考如何實現教育的終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多元化以及教育技術的現代化。教育一定是面向未來的,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