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夏春娣
小A 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三年級開學后,班里來了一位男數學老師,小A特別喜歡這位老師,上課表現很積極。小A 的母親負責他的學習和生活,父親做生意比較忙,時常不在家。小A 的母親喜歡嘮叨,但小A 并不違拗,是大人心目中的“乖寶”。
最近一個月,小A像是變了個人,會在家罵代課的體育老師。母親非常生氣,嚴厲地批評了他。此后小A 在家時常發脾氣,有時還會撕壞作業本。小A 的睡眠也變得很不好,夜里時常翻來覆去,一周內還尿床兩次。在學校里,他不愿意接受數學老師的批評,有時會說肚子疼,要媽媽接他回家,帶到醫院卻查不出病因。后來,母親得知小A 在學校曾被代課的體育老師責罵和體罰過。
小A 父親做生意應酬多,對小A 的關心較少,數學老師出現后,小A表現出的欣喜是他渴望父愛、渴望被關注的表達。被代課的體育老師責罵和體罰后,小A的內心出現了驚恐、憤怒等消極情緒,表現出逆反行為。加之家長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只是從行為上責怪、壓制孩子,相當于火上澆油,導致小A 出現遺尿、肚子疼等軀體反應。
小A 在母親的帶領下來到咨詢室,母親向他介紹了我之后就離開了咨詢室。我微笑著問他:“小朋友,你知道媽媽為什么帶你到這兒來嗎?”“媽媽說幫我解決心里的不愉快。”小A 輕聲回答。“哦,你有什么不愉快?能和我說說嗎?我們這里會對你說的每一句話都保密!”小A 的眼睛亮了,他把被體育老師責罵和拉到墻角罰站的情況說了出來,他的聲音非常低,都是從嗓子眼里發出來。
首次訪談,我運用傾聽、共情和積極關注的咨詢技巧取得小A 的信任,與他逐漸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通過訪談收集到相關臨床資料,探尋其心理創傷的原因,確定咨詢目標,制訂咨詢方案。
第二次咨詢,為了幫助小A 把不良情緒宣泄出來,我采用了空椅子技術。我指著對面的墻對小A 說:“孩子,如果前面就是那個體育老師,你最想對他說什么?不管你說什么,我都和你在一起!”他漲紅了臉,過了好長時間才冒出一句話:“只要你說話溫柔些,我就聽你的話。”“很好,能不能大聲些?”我在一旁鼓勵他,他慢慢大聲起來。“再大聲些!”在我一遍遍的鼓勵下,小A 大聲喊了出來。我高興地問:“你說出來了,有什么感覺?”“舒服多了!”小A的臉上有了一絲笑容。“想不想更舒服?”我緊接著問。“想!”他大聲回答。我把小A帶到了宣泄室,讓他戴上拳擊小手套,邊打拳擊袋邊把剛才的話說出來。小A越打越精神,把最近憋著的怒氣、怨氣在打擊和吶喊中都宣泄了出來。
結束后,我把小A帶回咨詢室,讓他坐在桌子邊安靜一會兒。我對他說:“桌子上有彩筆和紙,請你在紙的上半部分畫出你前一階段的情緒,下半部分畫出現在的感受,隨便畫什么圖案都行。”小A 點點頭,從彩筆盒里抽出了一支紅筆,在紙的上半部分畫出了像心電圖一樣的曲線,在紙的下半部分,他用綠色的筆畫了一座山。我對他說:“你能講給我聽聽嗎?你為什么這樣畫?”小A指著畫說:“上半部分就是我前一階段的樣子,心里有一團火,不停亂竄,所以我會發火。現在我感覺心情就像高山流水,舒服多了!”
小A壓抑的情緒通過吶喊、擊打、涂鴉等得到了宣泄。此次咨詢后,小A 的睡眠有了明顯改善,沒有出現遺尿的現象。
第三次見到小A,從他的表情、聲調可以看出他的情緒已經有了明顯好轉。對于上體育課,家長很擔心,怕孩子受到二次傷害。我和小A 討論打算怎樣去上體育課,小A 說:“本來媽媽讓我不要去上體育課,在教室里做作業,但是我覺得現在心里舒服多了,也不太恨那個老師了,我想表現好一些,老師也就不會訓我了。”我伸出大拇指,表揚他積極面對,而且有自己的方法。可以看出,小A 對自己的情緒有了一定的覺察,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新的認知,對避免教師的懲罰有了新的辦法。
在對小A 進行咨詢的同時,我也和小A 的父母進行了溝通,他們積極改變教育方式,特別是小A 的父親,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活潑可愛的小A又回來了。
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要有樂觀的心態,善于傾聽和積極關注,用高尚的師德、精湛的師能引領學生成長。
當孩子宣泄情緒時,家長應冷靜處理,對于孩子宣泄性的語言,要學會傾聽,不要急于指責,更不能火上澆油。當孩子出現軀體癥狀和行為異常時,要及時求助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心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