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勝
(甘肅省民樂縣農村自來水公司,甘肅民樂734500)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我國重大的民生工程,對于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條件,確保農村飲用水安全,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供水管網建設是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的核心,承擔著把飲用水安全送到每家每戶的任務。但據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存有供水條件差等問題。因此,需針對農村飲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網優化方法與應用展開較為深入的研究,使農村供水工程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村供水工程的特點:以集中式供水為主、工業用水比例提高、應用間歇式運行等。
相對于城市發展而言,農村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并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性,使得大部分農村供水都比較偏向性價比更高的集中式供水模式。如在實際供水工程建設中,若是當地離城區之間具有較大距離,但是因農村居多且集中等因素,選擇的供水模式以集中式供水為主;若是當地村落之間存有較大距離,且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開展建設時,就會從經濟層面考慮最科學、合理的供水模式,一般選擇在村落內部實現集中供水。
針對農村而言,供水工程建設目的是為了給農村居民生活提供飲用水,其中還包含牲畜及庭院作物需要使用的用水量。但是基于當前經濟發展背景下,很多工業或家庭副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在一定層次上加大了用水量,尤其對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而言,工業用水比例正在逐漸提升,甚至占據整個供水量的70%左右。由此可見,農村供水工程的建設不僅給工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發展基礎,使得工業用水比例逐年提高,進而使得農村供水工程規模不斷擴大[1]。
據目前農村供水現狀可以看出,農村供水主要是以生活用水為主,加上人們居住在一起,具有相同的生活和生產規律,且季節變化也具有一定的規律性特點,整體的用水時間都比較集中,所以部分供水工程都是以間歇式運行為主要供水模式,但是間歇式供水的缺點在于取用不方便、無法保障水質。所以,為了能夠有效適應農村供水工程集中的特點,在供水工程設計時需高度重視變化系數取值。
目前我國農村供水工程還存有一些問題,如供水管網的設計難以在實際供水過程中有效應用、供水管網優化中沒有充分的技術人才支撐等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飲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設中主要應用的設計方案是以相關決策人員為主,而決策人員確定下來的設計方案都是以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或者是對影響供水的主要技術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實施,并沒有根據建設實際需求和標準進行,從而使得最終設計的方案與實際需求不相符,不僅在其主觀角度存有較大偏差,更是在實際供水需求方面存有較大偏差,最終導致供水管網的設計無法在實際供水工程中應用。
技術人才缺失在一定層次上阻礙了農村飲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網優化,對飲水工程的正常有序運行造成嚴重影響。眾所周知,農村供水管網優化工作具有任務繁重、時間緊張等特點,而且在崗人員都沒有在上崗之前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使得工程技術與管理職位的工作人員并沒有全面掌握其技術。除此之外,員工的薪酬待遇與實際生活條件與城市存有較大差異,無法長時間吸引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最終造成人才流失的現象。由此可見,需重視農村供水工程管網優化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職業培訓,通過提升技術水平等,促進供水管網優化工作的順利開展[2]。
在農村飲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設中,需要相關人員為供水工程建設選擇科學合理的水源,最好能與鄉鎮近期或遠期規劃工作有效結合,確保取水、輸入以及水處理整個過程中具有合理性。與此同時,從用水安全和經濟兩個層次展開深入分析,尤其針對取水工程中會牽扯到的地方水文現狀和地質條件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掌握,以此來掌握供水對象對水源在水質和水量等方面的需求,最終選擇出最佳的供水水源。在選擇的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一是所選擇的供水水源不僅需要具備充足的水量,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水質條件,從而達到生活飲水標準,滿足供水需求;二是若是在供水工程建設的過程當中,發現氟、鐵、錳等微量元素超標現象,亦或者是處于苦咸水區域時,可在原地應用水質優化技術和遠距離飲水工程之間實現技術與經濟層次方面的對比,從而選擇出性價比較高的方式。
農村供水系統需要在設計過程中遵循遠近結合的原則,對于近期規劃方案而言,應當以5~10 年為基礎,而遠期規劃而言則是需要保障能應用10~20年左右。以近期設計為例,在供水系統中需要以取水和水處理等設施的鋪設為依據,在一定層次上有效決定整個工程建設成本以及后期應用需要使用的費用。水量設計主要包含生活用水量、企業用水量和公共用水量等,而在設計時還需要經過以下幾個步驟:首先,農村人口生活用水量公式為Q1=R(1+1.2%)n Br,其中Q1代表農村區域人口每一天需要使用的生活用水,單位:m3/d;R 代表農村平均人口;n 代表水源運行年限,一般情況下n=15 年;Br 代表的農村人口用水標準,一般Br=0.0.5 m3/d。其次,牲畜的用水量公式為Q2=S(1+5%)n Bs,其中Q2代表牲畜每一天需要使用的用水量,單位:m3/d;S 代表農村大牲畜數;n 代表水源井的運行年限,一般情況下n=15 年;Bs代表每頭大牲畜每日用水標準,一般Bs=0.0.6 m3/d。在設計當中預計農村人口生活用水量和牲畜用水量總量23%為管網漏失水量、公共用水和企業用水量的綜合,也就是說Q3=(Q1+Q2)23%。由此可見:Q總=(Q1+Q2)(1+23%)[3]。
綜上所述,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屬于重大的民生工程,關系到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和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在優化的過程中全面開展調研工作,并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管道線路。在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要不斷強化農村飲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網優化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用,進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