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偉,陳雙紅,費清清,張官巨
(四川省大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四川 大竹 635100)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對于農產品的需求逐漸從數量向質量轉變。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中的重要一環。隨著國家層面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持續重視和人們對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快速檢測技術已經不能夠滿足縣級實驗室對實際檢測工作的需要[1-2]。液相色譜儀具有分離效率高,選擇性好,檢測靈敏度高,操作自動化,應用范圍廣等優勢[3-4],為保障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及及時性,我省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分批次逐步配置了液相色譜儀。
本文根據大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采取液相色譜儀在實際檢測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解決對策。
2013年大竹縣農產品質檢站在縣級農產品質檢機構項目建設中購買了安捷倫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一臺,經過2年多的時間準備,于2016年1月順利通過“雙認證”現場考核認定,通過農產品、畜產品、水產品、產地環境4大類共計92項參數,其中14項參數涉及液相色譜儀。2015~2019年,檢測站接受省級或縣級的農產品風險監測任務,合格率均穩定在97%以上,其中液相色譜儀總計檢測1200個樣品,圓滿完成上級下達的檢測任務。
縣級農產品質檢站大多數都未配備質譜儀,在檢測過程中,若發現疑似超標樣品,檢測人員一般采取改變流動相流速、改變流動相比例、更換流動相類型等方式來進行篩除,若仍未排除,須進一步聯系省級檢測部門進行復檢,整個過程復雜,耗費人力,物力,財力。
縣級檢測站由于工作性質原因,除檢測工作外,還涉及其它工作,基本上是每季度展開一次檢測工作,檢測結果出來之前,所涉及的農產品有可能已經被居民消費了,滯后性明顯。
液相色譜儀為精密儀器,準確的結果需要無誤的樣品前處理及良好的儀器維護和保養。液相色譜儀每種檢測參數前處理均不一樣,對于檢測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需要進一步加大對于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其次,液相色譜儀操作人員缺乏對儀器的操作維護系統化的培訓,維護過程簡單甚至沒有維護,儀器易出故障。由于缺乏對整機系統結構的了解,簡易的儀器故障無法處理,在面對應急檢測時有時候無法滿足要求。
檢測站共認證了14項涉及液相色譜儀檢測的參數,其中農殘檢測2項,獸殘檢測12項,當初參數選擇是按照按照2015年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關于開展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的通知》內容設定,實際監測過程中發現農戶使用的農藥獸藥已經更新換代,無法滿足實際生產監測需求。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不準向被檢測人收取費用,由于縣級財政緊張,《人力資源部 財政部關于調整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和畜牧獸醫醫療衛生津貼的通知》(人發[2015]99號)中的津貼在本站還無法實施,而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大量接觸甲醇、乙腈、農藥等有毒有害試劑,致使檢測人員積極性不高,間接導致檢測技術無法快速提升。
縣級檢測機構不應僅僅局限于完成定量檢測的數目,可以在定量檢測前對有條件檢測的科目實行定性檢測,檢測結果未超標的樣品及時反饋結果,真正做好市場準入前的把關。
建立市縣兩級檢測機構的對接程序,在市級層面應建立一個全面覆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參數的綜合檢測機構,能夠對轄區內的農產品檢測資源進行整合,有能力對各縣液相色譜儀檢測疑似樣品進行復檢及最終定性。
聯合相關部門,定期對本地的農藥、獸藥銷售及使用情況進行摸排調查統計,根據縣域內調查情況制定符合本縣的監測計劃及檢測參數,符合實際生產需要,切實保障居民“舌尖上的安全”。
液相色譜儀檢測所涉及農產品種類廣,數量大,對試劑耗材的需求量大,對設備的更新較快,對技術性要求高;技術人員長期大量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目前的實驗室環境根本無法保證技術人員的身心健康,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的大量財力投入需要政府部門不斷加大經費保障,強化人員的技術培訓,改善實驗環境,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鼓勵技術人員技術創新,更好更快更高質量地完成相應檢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