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越
(南昌市育新學校紅谷灘分校,江西南昌 330038)
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狀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得不到鍛煉與提高。尤其對于藝術類學科,這種模式更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因此,新課程改革環境下,為更好地構建小學美術課堂,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將更多新型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中。“學導練”主要分為三個環節:自主學習、教師引導、鞏固練習。在“學導練”教學模式當中,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隨之提高,教師也能更好地構建高效課堂,保證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改革當中,美術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但是,當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具體包括:其一,教學質量不高。在新課程改革后,教材、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等都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創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時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的學習和進步并沒有跟上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步伐,他們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針對性不強,教學方式和方法也比較單一,導致小學美術教學質量普遍不高。其二,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只能被動學習,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而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時候,課堂枯燥乏味,不符合學生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普遍不高。
想要解決當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構建高效美術課堂,教師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分析原因。這些原因包括:其一,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傳統教學理念有著很長一段時間的實施歷史,對教師的影響比較大,所以盡管當前已經推行了新課程改革,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也逐漸被引入課堂教學中,但還是有教師習慣采取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從而導致美術教學質量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美術技能與審美能力的提升。其二,學生年齡的影響。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喜歡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同時又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相對比較浮躁,對課堂的依從性也不高。加上小學生本身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對一些抽象性、概念性的內容很難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學習美術的難度大大增加,美術課堂教學質量很難真正得到保證。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想要構建高校美術課堂,教師就需要引入更多教學方式,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學導練”屬于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將“學導練”教學模式融入小學美術教學中,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處于被動狀態,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多有忽視,導致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也比較差,甚至部分學生開始敷衍了事,不利于美術高效課堂的構建。“學導練”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將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發出來,讓學生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去自主學習,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更高。教師可以將課前的時間充分地利用起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前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教師在布置課前學習任務的時候,需要對美術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找到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明確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然后結合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況來合理地布置課前學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學習習慣,這樣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會更高。
例如,在《珍愛國寶——古代青銅藝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青銅器,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教師首先需要了解這是一堂欣賞評述課,在布置課前學習任務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書籍、互聯網等多種渠道,搜集青銅器有關資料,包括青銅器的起源、樣式、花紋、發展史、作用等。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對青銅器會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其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得到鍛煉。教師根據學生搜集到的資料展開集中討論,豐富學生對青銅器的認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青銅器的魅力,提高美術課堂效率。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識能力相對比較差。為了更好地構建美術高效課堂,教師需要加強美術課堂指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美術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教學指導也是“學導練”模式環節之一。教師在進行教學指導的時候,應該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問題,通過教師指導或者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找到問題答案,從而加深對美術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山水畫”相關內容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山水畫的表現手法,學會欣賞山水畫,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山水畫中的筆墨要求和呈現形式,然后鼓勵學生自己嘗試繪制簡單的山水畫。學生繪畫水平有限,在繪制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技法不純熟的情況。但是,在學生繪制過程中,容易激發學生對山水畫的好奇心。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山水畫,讓學生更好地欣賞山水畫,還能很好地學習山水畫的創作思路和繪畫方式。這樣學生繪畫水平也能得到鍛煉和提升。
在“學導練”教學模式中,練是指課后練習,屬于最后環節。在“學導練”模式下,教師創設高效美術課堂的時候,需要重視課后練習的布置。教師通過課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美術知識,并且找到知識點之間的相關聯系,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堂最后,教師可以先對這堂課學習的美術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然后設計一些練習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例如,在學習完《畫扇面》的時候,教師布置課后練習,讓學生繪制自己喜歡的扇面。學生在繪制扇面的時候,能夠鞏固課堂內容,鍛煉和提高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師再進行相應指導,讓學生糾正錯誤筆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通過“學導練”構建高效課堂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課堂指導和課后練習,通過“學導練”環節,更好地提高美術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