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平
(三河市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站 河北 三河 065200)
2020 年入春以來,三河市氣候條件復雜,前期氣溫回升快,特別是3月中旬比常年偏高3.6℃,小麥生長發育進程加快,返青、起身期提前,比常年提早5d,拔節提前3d。3月下旬、4月下旬出現寒潮霜凍天氣,對小麥葉片造成不同程度的凍害,通過加強田間管理,總體看寒潮及霜凍天氣對三河市小麥生產影響不大。
目前本市麥田正處于孕穗期,距離收獲還有50d左右時間,同時也是麥蚜、吸漿蟲、白粉病以及干熱風等不利因素的多發期。因此,在麥田管理上要以“防倒伏防早衰、促粒數增粒重”為重點,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確保小麥豐產豐收。
入春以來,三河市降水偏多,麥田墑情好,利于小麥生長。目前小麥正處于孕穗期,孕穗期應用好孕穗期肥水。孕穗肥對于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進生殖細胞的良好發育,提高結實率和增加穗粒數,延長綠葉的功能時期,提高光合強度,增加有機物質積累,為小麥灌漿創造良好條件等方面均有顯著的作用。對近期受晚霜天氣影響的個別麥田及缺肥的田塊補追孕穗肥,一般畝補施5~8kg 尿素,促進花粉發育,提高結實率。
同時,孕穗期也是吸漿蟲防治最佳期。對已發現吸漿蟲的地塊,可畝用5%毒死蜱粉劑600~900g 配制毒(沙)土25~30kg 順麥壟撒施,注意不要撒到麥葉上避免受藥害。在抽穗開花期可結合“一噴綜防”加強吸漿蟲成蟲防治。
小麥開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約占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此期水肥供應充足,不僅能保花增粒,而且對防止葉片早衰和籽粒灌漿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小麥開花期至開花后10d 左右,視土壤墑情適時澆好揚花灌漿水。但注意采用噴灌地塊應盡量避免花期噴灌,否則易引發赤霉病,造成減產,影響品質。小麥揚花灌漿水應根據苗情、墑情、氣候條件靈活掌握。對于前期追肥不足、葉片發黃的麥田,可結合澆水畝追尿素5~8kg。
據三河市農業農村局植保站預測,預計今年小麥病蟲害總體呈中等程度發生,局部偏重發生。其中蚜蟲預計偏重發生,局部地塊大發生;吸漿蟲、白粉病、赤霉病偏輕發生;如揚花期遇連陰雨天氣,部分地塊赤霉病可能偏重發生;小麥條銹病受南部省、市等地菌源影響大,如氣候適宜,不排除在本市部分地塊流行的可能。要防疫生產兩手抓,加大宣傳力度,指導農民科學麥管。要結合本地病蟲發生趨勢,在小麥開花灌漿期選用殺菌、殺蟲、壯稈增粒重等多功能藥劑復配噴施,實現一噴綜防、一噴多效。防治時間:當小麥抽穗率達50%時,即5月7日左右。防治方法:每畝用15%氯氟·吡蟲啉15~20ml,再加入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28g,再加入磷酸二氫鉀100g,兌水45~60kg 均勻噴霧。
小麥抽穗以后應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抓好防災減災工作。今年小麥起身拔節期提前,對于播種早、播量大的麥田,存在群體偏大、旺長倒伏風險,在前期鋤劃適當推遲春一水基礎上,后期科學用好灌漿水防風抗倒伏。小麥生長后期要預防干熱風,采取的有效措施:一是在干熱風出現前4d 左右灌水,改善田間小氣候;二是在孕穗至揚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強植株的抗性。
小麥收獲日期過早,籽粒灌漿不好,種子飽滿度差、無光澤、皺縮、粒重低,增加收獲、脫粒困難。收獲日期過晚,則遇雨機率加大,易造成麥粒發芽霉爛,品質降低,還會引起籽粒養分倒流和大量呼吸消耗,粒重降低,影響產量。要在小麥蠟熟末期及時進行收獲,以達到豐產豐收、顆粒歸倉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