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殿宏 安建強 馬建輝 孫 超 姚國勝 付國森 孫 靜 吳永權
(廊坊市農林科學院 河北 廊坊 065000)
西瓜黃豆醬是民間盛行的一種醬料,尤其是河南農家,喜歡做西瓜黃豆醬,他們稱作“豆什兒”。西瓜黃豆醬,除了具有其他豆醬的營養物質和風味外,還含有西瓜中的糖類、維生素和其它營養物質,是一種優質、高營養的醬料。不論作坊制作還是家庭制作,成品品質不亞于市面上的任何一種醬料。
大豆500g,西瓜瓤2000g,面粉400g,粗鹽200g,曲精、十三香、白酒適量。
2.1 制作霉豆的工藝流程。大豆—洗凈—浸泡—煮熟—冷卻— 拌面和曲精— 鋪放— 發菌培養—晾曬—霉豆(豆曲)。
2.2 操作要點。大豆挑出雜質,水洗干凈,用水浸泡,最少要浸泡4h。倒出浸泡的水,換新水煮豆。煮豆過程中撇去浮沫,煮至軟爛為度,撈出瀝干水分。當豆溫降至35℃左右時,接種曲種。先將曲精與干面粉混合(曲精用量占大豆量的0.15%~0.30%),再將混合粉拌入大豆中,要拌勻,使豆粒表面都裹上混合粉。然后將拌好的大豆平鋪在通風透氣的發菌床上。發菌床可以選用竹席、涼席、木板等材料,上面鋪上籠布或編織袋,把豆粒鋪放在上面,攤平成1cm厚的一層,上面再蓋上籠布或編織袋,進行發菌培養。上面要蓋嚴實,不留縫隙,防止蒼蠅產卵。下面要懸空,能夠通風透氣,防止發菌時溫度過高發生燒菌。大豆鋪放發菌后,一般在第2d 就開始升溫了,這時要注意觀測溫度,用手在籠布上面可以直接感知溫度。如果溫度過高,要通風降溫,或撤去覆蓋的籠布等降溫。高溫一般持續2~3d,此后溫度就會下降,進入菌絲生長階段。起初會長出灰白色的菌絲,以后逐步變成黃綠色菌絲。如果出現黑色菌絲,說明是溫度過高長出了根霉。發現黑色菌絲,要把長黑霉的豆子挑出去,留著會影響豆醬的口味和質量。當大豆表面長滿了黃綠色的霉菌后,發菌完成。此時,將大豆轉移到室外晾曬。在晾曬中,把結塊的搓開成豆粒。同時需注意,要用紗網罩住霉豆,避免蒼蠅產卵。霉豆曬干后,搓去表面的霉菌,把豆粒與菌粉分離,這樣霉豆制作完成。搓下的菌粉,還可以作為以后接種用的曲精。霉豆一年四季都可以制作,但是,最好的時間是7~8月份,這段時間發菌快、菌絲生長旺盛,會做出高質量的霉豆。
3.1 制作豆醬的工藝流程。西瓜瓤—去籽搗碎—加入霉豆—加鹽—加十三香—拌勻裝壇—加白酒—曬醬翻醬—成品。
3.2 操作要點。將西瓜瓤挖出來,去掉瓜籽并搗碎成西瓜漿。將霉豆倒入西瓜漿中拌勻,再將粗鹽加入拌勻,然后放入適量的十三香拌勻。拌好的醬料裝入玻璃或陶瓦壇子中,注意不要裝滿,留有一定空余以防止發酵時漿液溢出。裝好后,倒入適量高度白酒,防止發酵中表面長醭,然后密封壇口,將壇子移到陽光下曬醬。曬醬的過程中不要輕易翻動,尤其是在溫度較高的時候不要翻醬,否則容易發酸。每隔3~5d,在清晨涼爽時翻醬,使得醬料發醬均勻,翻完后仍然密封曬醬。一般20~30d 就會完成發醬。發好的醬可以分裝到瓶或罐中保存食用。為了提高醬的保存期和香味,做好的西瓜黃豆醬可以用香油炒制,炒后放涼,再裝入瓶或罐中,隨時取食。裝醬的壇子和瓶或罐一定要洗干凈、晾干,不能有油脂,也不能有水。否則,醬料會酸敗,影響質量和口味。所有容器要密封,主要是防止蒼蠅產卵。醬做好的感官指標是:醬表面滲出油脂,顏色為紅褐色,有光澤;有醬香和脂香氣味,味道鮮美醇厚、咸淡適口;豆瓣破碎呈粘稠狀,很少有囫圇豆瓣。如果呈現這種狀態,說明西瓜黃豆醬完全做好了。
制作西瓜黃豆醬的最佳時間是盛夏西瓜大量上市的時期,這一時期貨源充足、物美價廉,發菌、發醬都速度快、質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