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泗洪縣上塘鎮中心小學)
教育信息技術手段的有效運用,為我們的課程教學帶來新的變化,賦予了學校教育新的生命活力。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期待教育信息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最大化的效果,都在努力運用新的手段推動課堂教學的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整合更多的教學資源,可以讓生活畫面、大千世界、虛擬時空走進行學生的課堂,可以將更多的數學知識信息帶進課堂,這樣,便能改變學生的固有思維觀念,拓展他們的認知,進而培養學生的時空思維、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生活、世界與未來。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好信息教育技術手段,以促成數學課堂的精彩呈現呢?
情境教學是我們數學教師常用的教學策略,它可以將學生潛移默化地帶入數學探究的境界,可以引領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深入探究。然而,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不是靠教師煽動的語言、情感的渲染,更多的還是要借助信息教育技術手段。利用信息教育技術手段創設的教學情境更具有感染力,更生動,更能把學生帶入學習更深處。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件將學生日常見到的各種形狀、各種顏色的鐘表、紙盒、杯子等物體呈現出來,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建立聯系。這樣,便能把學生對這些物體的已有認知調動起來,激發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物體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不僅能讓學生看到這些物體的顏色、形狀,甚至還能讓學生聽到部分物體所發出的聲響,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多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輕易地就能獲得應有的體驗。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把預設的問題拋出來,或者引發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學生也自然能夠樂于進行問題的思考與探究。
教育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可以利用幻燈片、投影儀等多媒體工具,還可以借助更為高級的教學一體化電腦。這樣,更方便我們的課堂教育教學工作。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教學一體化電腦進行課件的制作,讓教學內容更具有生命力與靈動性。當然,利用好課件制作的軟件,更多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難以用言語或動手操作來解決的問題,進而達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數的大小比較》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軟件制作蹺蹺板游戲畫面,用一體化電腦呈現出數的大小。這樣,不僅讓學生學習數學更加生動、形象、直觀,也讓數學知識自然而然地“動”了起來。如此,學生怎能不感興趣?怎能不獲得生動的理解?教學重點內容就此輕松地解決了。
再例如:在教學“圖形的變化方式”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軟件制作三角形、長方形等圖形圍繞一個點旋轉的課件,用多媒體呈現出旋轉的整個過程,這樣,學生就能深刻理解旋轉圖形的基本畫法。原本教學用語言難以講透、學生即使動手操作也難以理解的問題,借助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學生輕松地理解了。這不僅解決了教師對“旋轉圖形畫法難教”的頭痛問題,也讓學生輕松掌握了其基本畫法。
為此,數學教師要深研教學內容,把握好一節課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努力創新,力求設計出讓學生更易理解的教學課件來,這便把靜態的數學問題化為動態的生成,靈動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熟練掌握利用軟件制作教學課件的常用方法,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要越來越純熟。這樣,教師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才能掌握數學教學規律性特點,才能呈現富有嚴謹思維的數學學習內容,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一些找規律的數學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件為學生呈現出一些圖形、物體,讓學生直觀地觀察、猜想、分析,進而發現數學規律。在教學《間隔》知識時,教師就可以用課件呈現兔子、蘿卜等不同物體數量的規律性圖片,學生不僅感興趣,而且也能積極調動自己的數學思維。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用圓形來代替小白兔,逐漸由物體轉化為有規律的圖形,再由圖形規律轉化為數字規律,不斷讓學生學會數學遷移,學生的思維能力漸進地得到了提升。
當然,在一些難度較高的規律性數學知識探究中,教師要做到有取舍地進行,要與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習能力相匹配,以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呈螺旋式上升,切不可大躍進式地進行。
此外,利用好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教師的不懈追求與努力,需要教師不斷地提升自我的教育理論水平與課堂教學水平。在具有一定教育智慧的前提下,教師才能做好優質教學課件,才能讓優秀的課件發揮它應有的教育價值。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與水平,要與時俱進地開展好數學課堂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地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努力制作更多優質的教學課件,以優質資源來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以靈動的探究活動過程來培養好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進而更好地培養好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