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興冬

金振華,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分院動物寄生蟲病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動物臨床獸醫學領域研究,先后受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分院委派,赴青岡縣開展科技扶貧工作。
“小金啊,這幾天啥時候到村里,大娘家這鵝雛咋有點兒打蔫兒呢?”
“金姐,俺家的鵝該打疫苗了,你給看看咋整唄?”
“金老師,我是克山職教中心的小李,想請您給我們中心舉辦的肉鵝養殖培訓班講幾節飼養管理課……”
大家叫得倍兒親切的“小金”“金姐”“金老師”,就是金振華。
2018年,金振華接到省科技廳關于開展“科技扶貧計劃”的通知。她把剛滿三歲的女兒托付給親戚照看,簡單收拾一下行李,就趕赴青岡縣新生村開展幫扶工作。
吞下冷言冷語,掏出一顆真心
剛進村沒幾天,各種風涼話就擋不住地往金振華耳朵里鉆。
“吵吵這么長時間,結果來個女的,能幫上啥呀!”
“沒聽說過這人,不像啥有名的專家!”
“年紀輕輕的,準是想來咱村鍍個金就走人……”
這些話聽起來真是很刺耳,但金振華明白,大家對自己不了解、不信任是正常的,而了解、信任,總要有一個眼見為實的過程。
一天,金振華在走訪中偶然聽說新立屯貧困戶劉志彬家的母豬產崽兒后不下奶,立刻警覺起來:如果不趕緊采取措施,小豬崽兒肯定保不住。再一打聽,新立屯沒有獸醫,金振華立刻往劉志彬家趕。
令金振華難堪的是,劉家媳婦壓根兒就不讓她靠前:“你是個生人,我可信不著。等過幾天我去縣里找獸醫。”
金振華心里委屈極了,但一想到這幾只豬崽兒是劉志彬家脫貧的希望所在,先別管人家信任不信任,趕快采取措施才是真格的。她趕緊聯系縣里的朋友,自己掏錢買了藥,急火火地送到劉志彬家。
“要不趕緊治,這些豬崽兒死了你可別后悔。不管你信不信,再怎么說,我也是科班出身。你不相信我,也得相信科學吧?”
連勸帶哄,劉家媳婦不作聲了,麻溜地讓金振華下藥打針。別說,掛了幾天吊瓶后,母豬開始下奶了。劉志彬和媳婦總算松了一口氣,對金振華是心服口服了:“金老師看著年輕,可有真本事。”
為了切實掌握貧困戶的生活狀況,金振華深入村民家中走訪調研。她發現肉鵝養殖在貧困戶中占有一定比例,不過養殖手段傳統、不成規模。
金振華心中暗喜:這下可找到用武之地了。可當她和幾個家里養鵝的貧困戶聊起如何精進肉鵝養殖產業的話題時,大家卻不搭這個茬兒。
為了打開這個脫貧致富的突破口,金振華心里憋著一股勁兒。在挨家挨戶拉家常、問難處的過程中,她更著眼于從產業方向上深入調研,對肉鵝養殖在資金投入、技術支撐、經營管理、市場銷售等方面的情況,都做到刨根問底、了然于心。
每次下村,金振華從不空手,畜禽用藥、飼料樣品、農技讀物,凡是村民能用得上的,她都自己搭錢買。
“人家小金能這么真心實意地幫咱,咱咋就不能信她一回?都窮成這樣了,咱還怕啥!”很多人家打消了顧慮,決定跟著金振華把肉鵝產業搞起來。
全力排憂解難,提供暖心服務
高大房子屯貧困戶韓春利體弱多病,母親也有慢性病。金振華在走訪中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后,建議他養鵝脫困。剛開始,韓春利覺得養鵝需要專業知識,而自己又不懂,風險太大。
為了打消韓春利的顧慮,金振華依托項目合作方,為他爭取了300只鵝雛及飼料,日常藥品也沒斷過。
看著忙前忙后的金振華,韓春利感動了:“沒人這么幫過俺家。金老師,俺都記心里了,一定好好養鵝。”
經過金振華一年多的專業指導,再加上韓春利用心飼養,2019年,韓春利家的300多只肉鵝帶來1.2萬元的純收入。現在,韓春利成了金振華的“頭號粉絲”:“多虧金老師指路,俺家日子可算有奔頭了!”
郭剛是卞士顯屯貧困戶,也是最早跟著金振華飼養肉鵝的。他養的鵝雛在一個月時突然患病,郭剛慌了神,情急之下。趕緊給金振華打電話求助。
金振華立即放下實驗室的工作趕過去。在確認鵝雛的病情后,她跑遍附近的獸藥店,也沒有買到對癥藥。
當時,天已經黑了,通往縣城的公交車也停運了。看到郭剛急得都快哭了,金振華靈機一動,要不找駐村工作隊試試?電話一打過去,工作隊的同志馬上趕了過來,帶著郭剛去縣城買藥。因用藥及時,保住了鵝雛。
郭剛每次說起這件事,都忍不住夸贊:“金老師真是熱心腸!”
熱心腸也有堵心的時候。
一次,廖文清家的鵝雛錯過了疫苗注射,非常著急。金振華接到求助電話,坐了四個半小時的客車,從齊齊哈爾趕到青岡,連午飯都沒吃,就往廖文清家奔。
剛打完疫苗,在回程的路上,廖文清的電話就追了上來,一開口就像吃了槍藥似的責備道:“小金,你咋給我家鵝打的疫苗?鵝現在啥也不吃。我跟你說,鵝要是都死了,你可得賠!”
金振華感覺腦瓜子“嗡”地一下。她在腦海中快速過了一遍注射過程,確認沒有問題后,定了定神,耐心告訴廖文清,這是免疫后出現的應激反應,而且已經囑咐他母親,過一天就能好。
廖文清半信半疑。第二天,鵝雛果然好了。廖文清臊得不行,硬著頭皮給金振華打電話道歉:“金老師,我真是‘狗咬呂洞賓了。上秋時,你必須上俺家來,俺給你燉大鵝賠不是!”
再見到廖文清,金振華開玩笑地問:“還讓不讓我賠鵝了?”
大家哈哈一笑,一場誤會,暖心化解。
暖人心者得民心。隨著交往的深入,鄉親們對金振華越來越信任,把她當自家人看待。看著她忙得顧不上吃飯,就拉她到家里吃上一口;屯里路遠,大家就爭著送她到村部坐車;應季蔬菜下來了,鄉親們紛紛托人捎到金振華的單位。
為解決銷路問題,解除大伙兒的后顧之憂,金振華與村“兩委”聯手搞推廣、做宣傳,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幫助貧困戶聯系客戶和銷售渠道。2019年,新生村15戶養鵝的村民總收入近14萬元,戶均收入近萬元。
一家一策指導,網絡“農技主播”
參與肉鵝養殖的農戶越來越多,各家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誰家該育雛了,誰家鵝雛該免疫了,誰家鵝啄咬缺少維生素了,誰家的飼料需要調整比例了……一家一策,金振華都了然于心。
為了保證鵝雛的成活率,金振華與孵化場溝通,為大家集中育雛8天后再轉到家里,省去不少麻煩;為了節約成本和運輸問題,她聯系飼料廠家,直接為各家發貨,不僅能及時供應飼料,還減少了中間商賺差價。
各家按照金振華劃定的飼料配比,讓肉鵝養殖成了件容易事兒,不少“白字先生”在金振華的指導下都成了“養殖達人”。有了養鵝這樣的共同話題,村里人走動得也勤了,相互看看對方的鵝,學習經驗,取長補短。
為了推動村民提高養殖技術,金振華協調有關部門,針對青岡縣25個深度貧困村和養殖合作社開展大范圍的養殖培訓,目前已培訓千余人。
這幾年,金振華還先后到克山縣、肇源縣、林甸縣舉辦肉鵝養殖技術講座,根據養殖戶的需求,多次免費跨縣指導,解決了不少養殖戶的技術難題。
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金振華的培訓班無法如期開課,大伙兒急得直催她。金振華受到院里“科技在線幫”節目的啟發,決定利用網絡平臺,也當回“農技主播”。她通過網絡分享了精心制作的《肉鵝育雛期飼養管理技術》PPT課件,并利用齊齊哈爾廣播電臺、快手平臺等舉辦線上講座。為了方便答疑,金振華還建立了“青岡縣農民養殖技術”微信群,大家線上學習、線下操作,有問題隨時解決,反響特別好。
今年,青岡縣預計養殖肉鵝200萬只。在新生村,除原有養殖戶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外,另有153戶村民也參與到肉鵝養殖中來,預計飼養量將突破萬只。
金振華當初夢想的“養鵝大計”,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努力下終成現實。這一路雖然走得艱辛,但金振華覺得,值得!
秋日的傍晚,農家院里傳出稚嫩的童聲古詩誦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新生村,正在走向全面小康的田園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