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翠林 薛 峰
(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江蘇鹽城 224200)
在對各種心臟疾病進行診斷的過程中,超聲心動圖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診斷時,由于診斷指標相對較多,分析具有較高難度,易致診斷結果出現假陽性[1]。而心電圖主要是對患者的心臟生理變化產生反映,對原發病有間接性提示。為此,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針對心電圖以及超聲心動圖對心衰患者進行診斷時的表現進行研究探討,并對兩者的診斷價值以及相關性進行分析?,F將相關內容總結如下。
選取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6例心衰患者作為研究組,并選取同期36例正常體檢的同年齡段相同性別比例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研究組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38~55歲,平均年齡(45.21±5.21)歲;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38~55歲,平均年齡(44.87±4.45)歲。經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人員對相關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配合完成實施相關檢查。
①超聲心動圖檢查。采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二維及M型超聲顯像儀進行檢查。患者取左側臥位,從患者的胸骨旁左心室長軸、心尖兩腔心切面以及心尖四腔心切面等多方位對患者的各個節段室壁厚度進行檢查;②心電圖檢查:采用十二導聯同步心電圖檢查儀對患者進行檢查。
①觀察心衰患者以及36例健康人員的超聲心動圖指標(左心球形指數、室壁運動評分、左室質量、左室壓力上升速率、心臟指數及射血分數等)差異;②觀察心衰患者的心電圖異常表現(如PtfV1異常、Q-T間期離散度異常、左心室肥大、左室低電壓等);并對異常表現進行對比,觀察其是否存在相關性。③分析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單獨診斷心衰以及聯合診斷心衰時的診斷結果。
本研究中采用SPSS20.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用[例(%)]來表示,兩組間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人員相比較,研究組患者的左心球形指數、室壁運動評分以及左室質量增加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而左室壓力上升速率、心臟指數以及射血分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PtfV1異常陽性率為91.67%,Q-T間期離散陽性率58.33%,見表2。

表2 36例心衰患者的心電圖異常表現[例(%)]
研究組心電圖聯合超聲心動圖診斷陽性率都明顯高于單獨心電圖診斷或超聲心動圖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心電圖聯合超聲心動圖診斷陰性率明顯高于單獨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3。
心力衰竭患者與健康人相比較而言,心衰患者的心臟超聲診斷異?,F象主要體現在以下6個方面:①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形態存在異常現象,主要的改變形態為球形改變。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呈現出球形擴大狀態,球形指數越高,則表明患者出現心力衰竭病癥的可能性就會越高[2]。②患者的左心室質量增大。一般通過利用左心室質量與體表面積之比來表示。出現左心室質量增加的原因有兩種:容量超負荷導致患者出現左室擴張的現象;壓力超負荷導致患者出現左室肥厚現象[3]。③患者的左室壓力最大上升速率有所下降。左室等容收縮期的收縮功能的評價指標為左室壓力最大上升速率,該指標能夠對患者的心肌收縮能力產生的變化進行準確的反應,并且不會受到后負荷的影響,如果左室壓力最大上升速率有明顯下降則提示患者的左室收縮能力有所減退[4]。④射血分數以及每搏輸出量均有所降低。射血分數主要是指患者的每搏輸出量與左心舒張末期容積之間產生的比值。由于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導致每搏輸出量降低,不能在體型較小的患者中準確反映患者的心功能減退現象,但是射血分數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此現象進行彌補,因此,在臨床診斷中,射血分數的應用較為廣泛,并且射血分數在所有的左心收縮功能指標中具有較高準確性[5]。⑤心臟指數降低。心臟指數主要是指患者每分鐘內的心輸出量與體表面積之間存在的比值。本研究心臟指數以<2.2 L/m2為標準數值。⑥室壁運動評分有明顯升高。室壁運動評分主要是通過對半定量進行目測,從而對患者的心肌各個節段所產生的運動情況進行分析。該評分的應用優點就是應用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點,該評分在應用中極易受到觀察者的主觀影響,因而僅僅只是半定量分析。但是該評分能夠對患者的局部心肌收縮能力進行反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患者由于心肌代償導致出現總體心肌收縮現象而導致的漏診現象的發生[6]。
表1 36例心衰患者以及36例健康人的超聲心動圖指標差異()

表1 36例心衰患者以及36例健康人的超聲心動圖指標差異()
組別 左心球形指數 室壁運動評分(分) 左室質量增加評分(g/m2)左室壓力上升速率(dt) 心臟指數[(L/(min·m2)] 射血分數(%)研究組(36例) 0.81±0.06 3.42±0.41 113.43±18.21 926±251 1.87±0.21 35.24±6.41對照組(36例) 0.45±0.10 1.23±0.41 93.43±17.34 1654±323 2.43±0.21 68.32±8.43 t 18.522 22.662 4.772 10.678 11.314 18.74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兩組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單獨及聯合使用時的診斷結果[例(%)]
本研究中,從表1數據分析,研究組與對照組人員診斷結果相比較,研究組患者的左心球形指數、室壁運動評分以及左室質量增加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左室壓力上升速率、心臟指數以及射血分數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顯示超聲心動圖診斷中患者的左心球形指數、室壁運動評分、左室質量增加評分以及左室壓力上升速率、心臟指數、射血分數等指標與心衰緊密相關,對輔助診斷患者心衰具有良好的臨床價值[7]。
根據表2數據分析,研究組患者PtfV1異常陽性率為91.67%,絕大部分患者的心電圖均存在PtfV1異常現象,且陽性率明顯高于其他心電圖指標的表現,表明該指標對心衰診斷參考價值應以加權重視[8]。Q-T間期離散度異常陽性率58.33%,大部分心衰患者在Q-T間期均存在明顯的離散度異常現象。左心室肥大以及左心室低電壓現象對輔助診斷心衰也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本組數據表明心電圖檢查中PtfV1異常和Q-T間期離散度異常指標對于心衰診斷具有顯著相關性[9]。
由表3數據分析,研究組患者應用心電圖聯合超聲心動圖診斷陽性率都明顯高于單獨心電圖診斷或超聲心動圖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對照組健康體檢者應用心電圖聯合超聲心動圖診斷陰性率都明顯高于單獨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本表數據做進一步分析,從研究組數據看,患者在單獨應用心電圖臨床診斷時,對心衰診斷的敏感度為:25/36×100%=69.44%;單獨應用超聲心動圖時,對心衰診斷的敏感度為:29/36×100%=80.56%,聯合診斷心力衰竭的敏感度為:35/36×100%=97.22%,特異度為:35/36×100%=97.22%。從對照組健康體檢情況看,單獨應用心電圖對心衰診斷的特異度為30/36×100%=83.33%;單獨應用超聲心動圖對心衰診斷的特異度為31/36×100%=86.11%;聯合診斷心力衰竭的特異度為:35/36×100%=97.22%。經統計學計算,聯合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均明顯高于單一檢查(P<0.05),表明超聲心動圖與心電圖聯合診斷對心衰患者的診斷效果更好。這與吳志宇[10]等的既往相似研究結論一致,且該研究認為,應用聯合診斷, 有利于醫師了解和分析各項指標,特別是患者的心臟結構、心動周期、心臟功能等情況,從而根據患者病情科學地制定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心電圖與超聲心動圖進行聯合診斷的方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具有較高的相關性,能夠將兩種檢查方式的優勢和缺陷進行有效彌補,并且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將超聲心動圖導致的高假陽性率降低,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臨床醫師可以根據患者的主訴靈活運用兩種檢查方式,提升臨床診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