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朝盾 譚就維 陳映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廣東廣州 510370)
抑郁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臨床上致使該病發生的原因具有多樣性,既有內在因素又易于受外在因素影響。臨床多見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樂趣喪失或動力缺乏等癥狀,并伴有焦慮、精神運動性抑制、自我感覺不良、自罪自責,嚴重時可出現自傷自殺念頭或行為,食欲改變和睡眠障礙也很常見。為了控制患者病情進展,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給予患者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意義重大[1]。常規治療除藥物治療外,改良的無抽搐電休克也常用到,但后者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仍不少見,且有部分患者不適合該治療,為此探索更安全、高效的臨床治療方法意義重大。本次研究主要以抑郁癥患者為對象,分析經顱磁刺激治療的應用效果。
選取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診治的110例抑郁癥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5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年齡42~54歲,平均年齡(48.35±3.74)歲;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43~54歲,平均年齡(48.84±3.3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ICD-10抑郁癥診斷標準[2];②年齡處于18~65歲;③對本次試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同時合并癲癇患者;②同時合并有其他嚴重性軀體疾病患者;③具有經顱磁刺激治療禁忌癥患者,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腫瘤、腦出血急性期、顱內感染、嚴重心臟病等。本次試驗取得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該組患者給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選取藥物為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山東京衛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03548,規格:5 mg),起始劑量為 10 mg,1 次 /d,后遵循醫囑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對其用藥劑量進行適當增加,最高不超過20 mg/d,連續治療2周;觀察組:該組患者在西酞普蘭治療基礎上給予經顱磁刺激治療:經顱磁刺激儀來源于深圳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將磁場強度設置為500高斯,確保頻率低于0.2 Hz,選取抑郁癥治療模式,開啟GABA刺激模式,連續治療10 min,每次治療時間合計30 min,5次/周,共計治療10次,連續治療2周。
應用抑郁(HAMD)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抑郁癥狀改善情況,應用自殺意念(SIOSS)評分量表評估兩組自殺意念改善情況,HAMD評分和SIOSS評分均與臨床療效成反比。評估兩組治療效果,基本控制表示患者的焦慮、不安、抑郁等各項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控制;顯效表示患者的焦慮、不安、抑郁等各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表示患者的焦慮、不安、抑郁等各項臨床癥狀無變化或者是惡化,治療有效率為基本控制率和顯效率之和。評估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記錄兩組出現頭痛、惡心和口干的例數,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抑郁(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79,P=0.781;t=0.796,P=0.428),治療后,觀察組的HAMD評分和SIO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939,P=0.000;t=8.052,P=0.000),見表 1。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對照組55例患者中有2例發生頭痛、有3例發生惡心、有3例發生口干,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55%;觀察組55例患者中有2例發生惡心、有2例發生口干、有1例發生頭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0.785,P=0.376)。
抑郁癥是臨床上多發的一種精神疾病,近些年來,在人們生活壓力增大,以及社會發展進步等各項因素的影響下,該病在臨床上一直表現出增加趨勢,已經成為現階段影響到人們身心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疾病[3]。經過長時間的臨床研究表明,抑郁癥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患者容易反復發作,并且不僅僅存在有緊張、焦慮、抑郁癥狀,嚴重時還可能表現出自殺或者是傷害別人的傾向,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選取科學有效的臨床治療方式具有重要意義[4]。
經顱磁刺激治療的主要臨床原理為通過將脈沖磁場穿透患者顱骨,最終于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處形成刺激,從而有效作用于患者的腦部神經遞質,并對其具有的調節作用進行增強。經由顱骨傳導,在患者的腦內深層次組織產生作用,同時在患者的大腦內部產生具有特殊性的感應電流,對患者大腦內存在的各個神經遞質的實際生理功能產生刺激[5]。經顱磁刺激治療不會對抑郁癥患者的神經細胞產生直接刺激[6],不會致使其形成動作電位,不會對患者的神經細胞產生不良影響,不需要與患者機體進行直接接觸,具有無聲響、副反應低以及不會給患者帶來痛苦等優勢[7]。目前經顱磁刺激治療已經成為抑郁癥患者在臨床治療工作中的重要輔助性治療方法,該方式可以對患者的腦內神經遞質效能進行有效改善,可以使患者的抑郁癥狀獲得顯著緩解,同時對抗抑郁藥物起效滯后性進行彌補,能夠在獲取到顯著臨床療效的同時,提升臨床治療安全性。另外,對抑郁癥患者使用經顱磁刺激治療可以使其依從性有效提升,且不會損傷到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甚至是對于部分癥狀比較輕的患者來說,該治療方式還可以使其認知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的抑郁(HAMD)評分和自殺意念(SIOSS)評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HAMD評分和SIO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相比,觀察組明顯偏高(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經顱磁刺激治療的使用有利于優化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治療,有利于更快更好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能使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得到提高。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抑郁癥狀和自殺意念改善情況(,分)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抑郁癥狀和自殺意念改善情況(,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HAMD評分SIO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5 40.35±12.35 12.41±5.35* 31.35±2.35 8.53±2.35*對照組 55 40.98±11.35 25.61±5.35* 31.68±1.98 13.39±3.81*t 0.279 12.939 0.796 8.052 P 0.781 0.000 0.428 0.000
綜上所述,給予抑郁癥患者經顱磁刺激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安全性高,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