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江蘇徐州 221006)
近些年來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高齡產婦不斷增多,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也不斷升高,妊娠期發生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減)以及妊娠期出現的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對孕婦及圍產兒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1]。妊娠期甲減的發生會導致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風險高于健康孕婦,尤其是對圍產兒會造成較大的影響。甲減的發生對人體糖脂代謝有一定的影響,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因此妊娠期甲減患者容易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出現的糖尿病,是糖尿病的特殊類型,僅發生于妊娠期婦女。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健康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威脅,容易引起妊娠期高血壓、巨大兒、胎兒畸形等不良結局。甲減與糖尿病都是內分泌疾病,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且妊娠期甲減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會對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學的關注。本次研究主要針對妊娠期甲減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及胎兒的結局進行探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100例孕中期產檢時確診為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孕婦作為對照組,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29.5±2.6)歲,入選孕婦均符合《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中關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診斷標準[2]。并選取同時間段100例產檢確診為甲狀腺功能減退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作為觀察組,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30.1±2.2)歲,入選孕婦經糖耐量實驗均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口服耐糖量2次均為異常,空腹血糖超過5.8 mmol/L,餐后2 h血糖超過11.1 mmol/L)且《妊娠和產后甲狀腺疾病診療指南》中關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糖尿病家族史、孕前確診為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孕前存在甲狀腺病史、孕期服用影響甲狀腺功能的藥物、多胎妊娠、合并高血壓以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
比較兩組孕婦在血清TSH、FT4、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差異;并比較兩組孕婦母嬰結局的差異。兩組患者均給予左旋甲狀腺素鈉片(深圳市中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86,規格:100μg×60 片)治療,定期檢查甲狀腺功能。觀察組患者同時給予飲食、運動干預,對于血糖水平仍超過正常水平的患者給予降糖藥物干預,定期檢查血糖水平。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差異、組內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例(%)]表示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孕婦在TSH、FT4、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1。
兩組孕婦在羊水異常、前置胎盤、胎膜早破、早產等指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在妊娠期高血壓病、產后出血、剖宮產等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P < 0.05),見表 2。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宮內窘迫以及低體質量兒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中巨大兒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P<0.05),見表3。
表1 兩組孕婦在甲狀腺功能指標與糖代謝相關指標的差異()

表1 兩組孕婦在甲狀腺功能指標與糖代謝相關指標的差異()
組別 TSH(mU/L) FT4(pmol/L)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 3.5±1.1 13.4±2.8 4.4±1.2 6.6±0.8 5.9±0.6對照組 3.4±1.2 13.3±2.9 4.3±1.3 6.5±0.9 5.3±0.3 t 1.265 1.258 1.305 1.274 5.048 P 0.117 0.116 0.121 0.118 0.040

表2 兩組孕婦在不良妊娠結局方面的差異[例(%)]

表3 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以及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
妊娠期甲減和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飲食結構的變化,這兩種妊娠期并發癥發生率也不斷升高[7]。有統計學指出妊娠期甲減的臨床發生率為2.0%~3.5%,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發生率為3.0%~4.5%,妊娠期甲減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風險[8]。臨床研究發現高齡是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的高危因素之一,這主要是由于高齡產婦的胰島功能下降,容易出現糖脂代謝異常的問題[9]。BMI指數(Body Mass Index)能夠反映體質量狀況,BMI超標孕婦與BMI正常孕婦相比,甲狀腺功能異常檢出率更高。還有研究指出肥胖孕婦的TSH與體質量呈正相關性[10]。超重孕婦不但甲減發生風險升高,同時子癇、妊娠期高血壓以及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顯著升高[11]。此外,還有研究指出肥胖孕婦巨大兒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體質量孕婦,因此孕婦孕期需要加強飲食以及體質量管理,預防肥胖引起的各種妊娠期并發癥[12]。
甲狀腺功能狀況對于糖脂代謝具有直接影響,甲狀腺功能異常可影響糖脂的合成、代謝與分解,從而引起糖脂代謝異常[13]。孕婦妊娠期間腸道脂肪吸收能力提升,會導致血脂水平進一步升高。而體內糖類攝取受血清游離脂肪酸影響,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會加重胰島素抵抗程度[14]。本次研究中兩組孕婦在TSH、FT4、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P<0.05),這說明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期甲減存在相互影響的情況,導致孕婦出現血糖代謝紊亂的情況。
妊娠期甲減的出現會增加自然流產、胎盤早剝、早產、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等并發癥發生率,甚至對胎兒宮內生長發育有較大的影響。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是妊娠期甲減的高危因素之一,且合并妊娠期高血壓或子癇前期患者出現妊娠期甲減的發生率為30%~40%。有研究通過觀察發現[15],妊娠期甲減孕婦若未經過規范化治療,子癇前期的發生率顯著升高。因此妊娠期甲減與不良妊娠結局之間的關系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門課題。妊娠期甲減孕婦合并妊娠期高血壓風險升高主要是由于甲狀腺激素能夠調節心輸出量以及外周血管阻力,當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時會導致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從而引起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也是妊娠期高血壓的高危因素之一,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會引起糖脂代謝異常,從而刺激血管收縮,導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最終引起了妊娠期高血壓。且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每升高1 mmol/L,子癇前期的發生風險升高13%。本次研究中兩組孕婦在羊水異常、前置胎盤、胎膜早破、早產等指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孕婦在妊娠期高血壓病、產后出血、剖宮產等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孕婦(P<0.05),由此可見妊娠期甲減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與單純妊娠期甲減相比,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病、產后出血以及剖宮產的發生風險。同時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宮內窘迫以及低體質量兒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中巨大兒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新生兒(P<0.05),由此可見妊娠期甲減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會增加巨大兒的發生率,這可能與甲減和糖尿病引起的糖脂代謝異常有關。
綜上所述,妊娠期甲減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率明顯高于單純甲減孕婦,因此臨床要加強此類孕婦的臨床觀察和預防干預,改善母嬰預后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