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 云 曾 參 周靜艷
(無錫市江南大學附屬醫院,江蘇無錫 214000)
復發性口腔潰瘍(recurrent oral uleeration,ROU)是常見的黏膜潰瘍性疾病,該病無季節性,發病與否與患者本人體質有關,且發病后經久不愈,愈合后又可反復發作,如此循環,成為復發性口腔潰瘍[1]。患者發病后潰瘍部位疼痛難忍,進食或潰瘍面受到刺激時常有疼痛加劇,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極大困擾;由于老年人免疫力較低,所以該病容易反復發生。雷尼替丁是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藥物[2],可顯著降低酶活性,對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因此,臨床上常用來治療口腔潰瘍。為驗證雷尼替丁的療效,本研究選取無錫市江南大學附屬醫院14例患者進行了對照實驗,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無錫市江南大學附屬醫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14例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7例)與對照組(7例)。觀察組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1.5±3.1)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6.34±1.02)年;對照組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齡55~81歲,平均年齡(64.5±2.5)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6.58±1.31)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無錫市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納入標準:①根據《實用口腔內科學》[2]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口腔潰瘍患者;②患者年齡在55歲以上;③反復口腔潰瘍病史一年以上,每7~90 d發病一次;④本次發病后未使用相關治療藥物;⑤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有肝、腎等器官病變者;②患有老年病患者;③對本次試驗使用的藥品過敏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口腔潰瘍治療方法,首先讓患者進行口腔清潔,使用淡鹽水或漱口水漱口,確??谇粺o食物殘渣存留,而后采用黏膜潰瘍散(天津宏仁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2020224,規格:8 g/瓶)對潰瘍面進行噴涂,4次/d,保證黏膜潰瘍散能夠覆蓋整個潰瘍面及潰瘍周圍組織,噴涂后半小時內禁止飲水及漱口。囑患者每日進食后及時刷牙、漱口,清潔口腔,防止口腔細菌滋生,影響潰瘍愈合。
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聯用雷尼替丁膠囊(新疆華世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3046,規格:0.15 g)進行治療,2 次 /d,0.15 g/次。
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1周的治療。
兩組患者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治療前后進行評分,評分標準,0分:無痛;3分以下:有輕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疼痛難忍。
治療后1個月對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評測。將患者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類,評價標準如下:①顯效:潰瘍面積縮小到原來的30%以下,觸碰潰瘍面無明顯疼痛,可進行正常飲食;②有效:潰瘍面積縮小到原來的30%~60%,觸碰潰瘍面后有輕微疼痛,正常飲食不受限制;③無效:潰瘍面未縮小或縮小面積<10%,觸碰潰瘍面或進食時疼痛明顯。
有效率=(顯效人數+有效人數)/ 本組總人數×100%。統計兩組患者半年內的口腔潰瘍復發例數,并計算復發率。
治療前,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比治療前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受試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例數(n)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7 5.85±1.44 1.41±0.37*對照組 7 5.88±1.27 3.42±0.45 t 0.878 37.021 P 0.382 0.000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7.14%(P<0.05);觀察組患者半年內復發1例口腔潰瘍,復發率為14.29%,對照組患者半年內復發3例口腔潰瘍,復發率為42.8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是口腔黏膜病的一種常見類型,該病一般無季節性[3],且各年齡段均可發病。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中青年口腔潰瘍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常發生在黏膜角化較薄弱或角質層缺失的部位,如唇內側、舌腹、前庭溝、軟腭、舌頭、頰黏膜等部位。潰瘍可單發或多發,外觀一般為不規則圓形或橢圓形,常表現為潰瘍表面充血發紅,黏膜糜爛形成凹陷。長期潰瘍者潰瘍表面有白色小皰,小皰集中部位可相互融合形成灰白或黃色假膜。本病又稱為阿弗他潰瘍,“阿弗他”在希臘文中為“灼痛”之意[4],也說明了本病具有疼痛強度大的特點,口腔潰瘍患者雖然無實質臟器的病變,但由于潰瘍發生在口腔黏膜的表面,潰瘍面經常接觸水及食物等,其中的鹽分及食物的摩擦等會造成潰瘍面劇烈的灼熱、疼痛之感[5],患者因此進食困難或拒絕進食,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
口腔潰瘍具有周期性和自限性的特點[6],一般患者發病后潰瘍可在10 d內自行愈合,因此部分患者不予治療也可自愈,但部分患者在發病后潰瘍會遷延不愈或愈合后反復發作,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進食維生素等也較少,所以老年患者在本病中也占有較大的比例。目前治療口腔潰瘍的主要方法是在潰瘍表面噴涂黏膜潰瘍散,并且聯合其他藥物,如清熱去火藥物雙黃連口服液或雷尼替丁等,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于老年人來說,免疫力下降是造成口腔潰瘍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老年患者胃腸功能較差,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在治療口腔潰瘍的同時,還應調節好胃腸功能,這對于潰瘍的愈合和預防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雷尼替丁不僅能夠抑制胃壁細胞分泌胃酸[7],調節胃腸道的內環境,促進消化吸收,還能通過降低胃內酸度間接降低酶的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力,降低潰瘍面內炎癥細胞數量,從而達到減輕潰瘍面炎癥反應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5.7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7.14%(P<0.05);而復發率為14.29%,也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2.86%(P<0.05)。由此可見,雷尼替丁在減輕患者疼痛的同時,還可促進潰瘍面的修復,從而有效幫助機體抵抗病毒侵襲,避免了潰瘍的反復發作[8]。
綜上所述,雷尼替丁治療老年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臨床效果明顯,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表2 兩組受試者臨床療效及復發率的比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