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活動的歸宿,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具有導向、監控、激勵、評價教學的功能。教學目標的設計應當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關聯,在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學生運用語言技能整合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深對語篇的理解,重視對語篇的賞析,建構多元思維,形成價值判斷。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可從以下方面考慮:
(1)基于單元整體設計。教材的編者根據單元話題統整意義,以結構功能項目為主線,基于整體設計、選擇相應的板塊。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站位高遠,開闊視野,立足單元,了解編者的意圖、編寫體系和主題理念,對本節課的話題、功能、語法等貫徹落實,還應兼顧服務于單元整體意義的連貫性與漸進性,在語言知識、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維度科學設計,合理落實。
(2)基于主題意義設計。教師應回歸語言的原點,重視文本解讀,關注主題和內容(what)、挖掘深層含義與作者意圖(why)及語篇結構和語言特色(how)。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學習理解類活動中側重主題意義的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應用實踐活動中聚焦主題意義的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應用;遷移創新類活動應強化主題意義的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造等。
(3)基于能力培養逆向設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上課素材內容屬性,研判選取本節課的培養側重點,以適切性達成的目標為起點,逆向設計進行教學設計和內容重構,如以思維培養為主線,設計展示型問題、參閱型問題和評估型問題,引導學生表層理解關注文本信息,深度閱讀開啟思維訓練;以語篇模式為著眼點,引領學生識別“問題—解決”“假設—真實”“一般—個別”等語篇模式的行文布局與意義建構手段;以文化意識為目標,引導學生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差異,汲取文化精華,堅定文化自信等。
目標敘寫是將目標設定的理性思考細化為教師的行動指南。教學目標敘寫應體現“導學”“導教”“導評”的功能,總體上教師可以按照以下三大步驟:(1)學生運用什么樣的語言技能獲取什么語言或文化知識,構建和完善主題認知結構;(2)基于步驟1 的成果,學生繼續開展什么樣的語言交際活動,盤活語言知識,加深對語篇的理解,形成文化價值判斷;(3)基于前兩步驟,學生綜合實踐解決了什么樣的實際問題;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參考SMART原則進行撰寫,即具體化(Specific)、可測量(Measurable)、可達成(Attainable)、相關聯(Relevant)、時限性(Timebound)。教師需要立足學科育人,注意目標分點敘寫,以學生主體,恰當選用行為動詞,明確學生行為條件,清楚表述最終達成狀況。每條目標橫向要求要素之間協同共生,縱向要求循序漸進,分別涵蓋鋪墊性、支持性、整合性的課堂活動,縱橫兼顧顯性和隱性關聯,適切引領,落實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