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宇薇
(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正式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美麗新農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指導方針,鄉村振興以綠色發展引領全程,讓農業重新成為發展有希望的產業。因此,應自始至終牢記習總書記提出的“兩山論”科學思想,并將該思想深入貫徹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中。把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以綠色發展帶領鄉村振興,為農村創造宜居的生態和人居環境,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建設“美麗鄉村”不只是指外部環境的美麗,更要注重鄉村的現代化發展。首先要不斷轉變農村的經濟發展方式,帶領廣大農民轉變傳統思想,不斷引導他們樹立現代化的農村發展理念,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不應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是可以共存的,綠水青山也可以變成金山銀山,讓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科學思想真正地深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同時該政策也始終貫徹惠民的理念,也說明了這是一項以利民為根本的好政策。
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及了“美麗中國”的概念,其著重強調的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要建設一個既強大富裕,又山清水秀的美麗中國。所以,要實現美麗中國的總目標,就必須要把美麗鄉村建設這一關鍵環節做到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新要求,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實踐。這標志著我們黨對城鄉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為進一步推進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
2018 年兩會中提出的關于建設鄉村的一系列重要方針政策,都有力地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其主要表現為:進一步豐富其內涵,進一步加大其建設力度,進一步明確其重要性。2020 年3 月,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5 年再次到浙江安吉縣考察時強調,不迷戀過去的發展模式,走綠色發展的新道路是明智之舉,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這是發展美麗鄉村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美麗中國建設將大跨步的向前推進,美麗鄉村事業也將為鄉村振興、國家復興擔負起更加重要的責任,迎來新的發展和機遇。
3.1 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聯系?!懊利愢l村”起始于習總書記在浙江實施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鄉村振興戰略則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聚焦當今我國農村發展的瓶頸期,為實現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因此,二者聯系緊密。
3.2 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區別。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審時度勢,在綜合考量我國現階段發展特點之后提出的一項戰略性部署,需要從改革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來推進,其改革目標以及相應的改革措施相對來說會比較具體而明確。而建設美麗鄉村則是一個有方向、長期性的過程,其內容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所面對的問題不同而不斷地變化。
3.3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戰略性布局,美麗鄉村建設則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開創性實踐。鄉村振興戰略主要是運用行政手段,通過行政干預和制度改革,運用政府的宏觀調控,調動各個職能部門來解決那些市場無法解決的深層次的瓶頸問題,以推進鄉村的持續性發展。美麗鄉村的建設則是以人民群眾為依托,通過提出一些創新性意見,再進一步逐級審批,最終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達成相對統一的社會共識,最終形成正式的政策,推動美麗鄉村的建設。
4.1 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制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第一,現階段我國農村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傳統的方式為主,機械化程度較低,這對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第二,我國農村地區的相關技術服務體系亟待完善,且相關法規不健全,對化肥、農藥及農膜等農用物資使用不合理。這些問題導致土地質量下降,農產品產量減少,水污染加重。第三,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及生產設施建設速度跟不上需求的增加,使得污染情況愈發嚴重。農村的垃圾、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大,但是由于農村的垃圾分類處理和污水排放設施不到位,很多垃圾得不到正確的處理,這也加重了農村環境的污染。第四,我國當前的農業科技水平較低,農村生態建設缺少強大的技術支撐。在相關農業技術開發方面,科研人員與農民缺少深入的溝通,聯系較少,這使得農業技術的研究成果無法與實際的農業生產相適應,間接導致農業發展緩慢。與此同時,政府對于農業生產也不夠重視,導致從事農業技術研發的工作人員缺乏投入研發的積極性與熱情,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效不顯著。
4.2 農村環保法治體系建設欠缺。近些年來,國家正逐步加強農村的環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對農村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但總體來說,農村的環保法治體系建設還不完善,無法與新時期對于農村生態文明的新要求相匹配。第一,有關農村生態文明的立法不完善。在質量方面,我國有許多關于農村經濟的農業法律、行政法規,但是在農產品流通、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領域的法規卻嚴重缺失。第二,基層執法體系和機構不健全。農村人口分散,村民居住位置不集中,這給基層執法部門的執法工作帶來了嚴重的不便,再加上村民法制觀念較弱,法律素養不高,導致執法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因為相關法律法規的欠缺,對違法企業的行為存在處罰過輕、處罰措施執行不到位、處罰效果欠佳的情況,這使得有關部門的實際執法效果大打折扣。
4.3 農村生態管理體制不健全。第一,管理體制欠佳。在宏觀層面,即使農林業、環境保護等相關部門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相關努力,但相關部門缺乏對生態建設政策的整體指揮與推進,進而基層鄉鎮缺乏充足經費與優質人力資源對農村的生態指標進行專業化考核和監督。第二,實施機構冗雜,工作效率降低。例如,農業部推進科學施用配方肥、家用沼氣、農村綜合規劃工程,衛生部制定農村改水改廁方案與實施等。這種“聯合部署”、“集中整治”模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各部門職能的發揮,但會導致農村開發項目的重復建設、監管不到位、資金浪費等問題。第三,相關政策無法真正落地,相關經費投入的持續性差。要確保資金長期有效投入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抓細抓實相關責任,以全面改善農村的資源與生態環境。
4.4 農民缺乏環保意識。環境保護戰略直到20 世紀70 年代才被提上政府議程,但是實際執行的速度卻遠遠滯后于戰略的制定,原因之一便是人們的思維沒有發生根本轉變。具體可以表現為:第一,部分基層政府的錯誤觀念—為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任意犧牲生態環境質量。第二,農村居民的思想保守,接受新興事物的速度較慢,適應性較差,這使得他們更多的注重眼前的短期利益,不愿意考慮長遠的影響,導致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觀念很難深入他們的內心。
5.1 需統籌全局,要以科學的思想引領發展。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思想,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想,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需認真深刻的理解這一思想,并結合實際情況深入貫徹到基層農村建設中,也要認真地將該思想落實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實際行動中,使之成為有力的思想武器,作用到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建設美麗鄉村需統籌全局,以整體的思想來把握全局,也要同時考慮部分的作用即基層中各個區域的發展,各個區域需要根據自身實際經濟發展情況來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方針,不僅如此,也要根據基層不同的文化習俗來制定相應的發展方案,而不是套用一個單一的模板。
5.2 提高廣大農民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的責任意識。美麗鄉村建設需要具備充分的群眾基礎,要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參與度,規范他們的日常行為,改變之前焚燒垃圾、隨意處理生活垃圾的習慣,多使用生態能源,循環利用資源,同時要讓他們成為鄉村建設的監督者,發揮主人翁意識,共同為改善農村環境做出努力。要讓廣大農民認清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性,充分將本地區的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經濟的優勢,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從而使生態文明建設方針真正有效地落實到美麗鄉村的建設之中,讓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切實惠及老百姓,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
5.3 充分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的法律法規。法律保護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美麗鄉村建設而言毋庸置疑也是重要的一個利器。廣大人民群眾在投身于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建設中需要有法律的保障,從而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但是目前對于保障人民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法律法規而言仍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所以我們要將建設美麗農村相應的法規進一步完善,從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來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立法也要考慮到人民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各種流程步驟,讓建設過程有法可依。
5.4 充分統籌城鄉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要秉承協調發展的理念,即在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新型城鎮化發展進程,推動城鄉同步綠色發展。對于美麗鄉村建設方面,我們要積極鼓勵廣大農民群眾自主創業致富,大膽走出去,即農民城市化,也要加強農村機械化建設的進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也要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建設文化場所,豐富廣大農民的精神生活。要充分完善廣大農民戶籍制度以及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鄉村基層制度的自主創新,使其充分推動農村的現代化進程;城市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農村現代化所做出的相應改變,二者之間要充分統籌平衡,相輔相成。
建設美麗鄉村是我們實現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進程既要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主人翁意識,也要讓發展成果惠及農民,同時也要統籌城鄉發展,要讓廣大人民深刻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并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可以共同推進的。習總書記提出的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新農村建設中的系列科學思想,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前進方向。當前的美麗鄉村建設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思想,將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不斷轉化,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機的統一起來,在不久的未來,新時代的美麗鄉村必將以全新面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