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飛 周 瑛
(常州春風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213022)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已經逐漸被有關部門提上日程,其與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相同,主要是為了平衡環境與經濟之間的關系,為了能夠確保二者實現協同發展,需要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而環境管理作為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制度的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基于生態文明的背景下,本文對環境管理制度進行了進一步完善,使得環境管理制度能夠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
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目前的環境管理制度已經無法應對時代的發展需求,難以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同發展。還有就是制度難以落實、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等等。由此可見,我國現有的環境管理制度與預期中的目標相差甚遠。所以,為了能夠對環境管理期間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整改,需要相關部門對環境管理制度中的典型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其根本成因,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
通常情況下,地區經濟發展模式不合理非常容易造成生態環境問題,這主要是由于其發展模式不符合當下的可持續發展觀念,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同時還導致了資源浪費。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能源消耗量極高,因此節能減排是極為重要的。我國近年來相繼出臺了各種有關節能減排的政策文獻,但是最終取得的成效甚微。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經濟與環境之間沒有達到平衡,二者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無法調和的問題,從而阻礙了地區經濟的進步與環境管理制度的落實。因此,為了能夠避免這一問題的產生,需要我國改變固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推行綠色節能技術,在確保經濟穩步發展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控制能耗與污染,這樣才能夠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而環境管理制度創新等同于經濟發展形式創新,其作用都是為了促進地區經濟的進步。
由于近年來我國城市化腳步日益加快,導致環境污染范圍也逐漸增大,盡管相關部門采取了許多應對措施,但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整治工作并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效果。想要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就需要從根源上入手,對環境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在源頭上抑制環境問題的產生,這樣能夠使我國的環境問題得到極大的改善[1]。
污染物的排放是環境問題的重中之重,為了能夠有效控制這一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對污染物排放許可證下發制度進行優化。通過分析國外成熟的環境管理體系,我們不難看出,許可證是環境管理制度的重點所在。但是在實際管理期間,盡管我國對于工業污染物的排放雖然有著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執行力度不夠,同時相關制度也存在缺失,導致污染物排放并沒有得到有效管控。所以我國出臺了《排污許可證管理條例》,其中明確的規定了污染物的排放標準與排放范圍。環境管理制度的創新從根源上講就是相關污染物排放企業的排污技術的創新,由于現今相關法規逐漸完善,政府部門對于工業排污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為了能夠盡可能的縮減排污成本,各企業紛紛開始進行技術創新,以最低的成本實現實力最大化。在管理制度執行期間,需要將其與環境管理制度相結合,同時還要考慮到現有的其他污染排放制度,將這些整合成一個整體,這樣才能夠實現環境管理制度的有效創新[2]。
在進行環境質量管控時,需要制定相應的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指的是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能夠彌補環境保護政策中的不足之處,是我國環境管理制度中的一大創新舉措。由于生態環境包含很多影響因素,因此導致了其對應的管理工作分布散亂,無法實現集中化的管理,從而使得環境管理工作受到嚴重阻礙。而生態保護紅線的出現能夠打破現有的管理方式,更加全面的對環境質量進行管控。在明確制度要求后,還需要對執行過程加以監管,這樣才能夠確保環境管理制度能夠發揮其擁有的作用。與此同時,在制定相關質量準線的時候還需要充分考慮到自然系統運行所需要的最低能耗,這樣才能夠確保生態系統的穩定運行,從而有效提升環境質量管理效率。在發展地區經濟時,需要明確生態系統的荷載峰值,確保制度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將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發展的首要位置上,對于負載過大的地區進行針對性治理[3]。
環境風險管理同樣是環境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環境管理制度創新時,還需要對風險管理制度進行整改,現今我國的相關法律已經將環境風險擺在了重要位置上。在遇到突發性的環境風險時,就能夠發揮出風險管控制度的作用。但是由于現今我國環境管理制度中并沒有關于風險管控的明確規定,因此進行環境風險評估的時候,通常都采取較為簡單的方法進行管控,這就使得環境風險管控失去了應有的意義。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出現,相關部門需要基于科學化、合理化的原則,制定相應的風險管控制度,以實現環境管理制度的創新。通過對不同種類污染對于環境的影響等級評估,進一步完善風險預警系統,使得風險管控的精準性更高,同時也推動了我國環境管理制度的進一步創新[4]。
環境稅制是近年來我國政府為了實現環境保護這一目的制定的新型稅收制度,其中主要包括了產品稅、污染稅等等。但是由于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因此相關的制度還不夠完善,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稅收系統,稅收范圍與稅收制度的范圍過于狹窄,使得我國的環境稅制僅僅浮于表面。我國現行的是排污收費機制,這樣能夠有效提升排污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還符合當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理念。但是在收費過程中,還存在收費標準不明確、征收范圍狹窄等問題,因此為了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環境管理效率,需要相關部門對排污繳費過程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整改,規范收費標準,加大收費管理力度,使得企業能夠在制度的約束下實現正確排污。
通過上文對我國環境管理制度現狀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環境管理制度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生態文明視角下,在我國現行的環境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創新,進一步完善環境管理系統,實現環境與經濟的協調共存,同時還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政府部門需要對環境管理制度進行有效創新,這樣才能夠推動地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