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矯妍 (無錫太湖學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3年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公約里詳細闡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方水土的人文民俗的體現,也是當地人民精神文化內涵的結晶。
剪紙藝術在中華大地上源遠流長,是純手工的民間工藝,也是最具群眾性的藝術形式之一,于2003年被列為中國民間十大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隨著城市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揚州剪紙非遺文化的傳承前景不容樂觀,剪紙藝術大師大多趨于老齡化,現代年輕人在短時間內又很難掌握這門傳統技藝,現代社會家族性傳承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從而導致“非遺”繼承后繼乏力。
在研究揚州剪紙藝術文化的過程中,我們走訪了很多揚州當地的大師工作室,看到了一些大師保存的拍攝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剪紙紀錄片,播放的畫面上出現了大量的刮傷和聲音失真的情況,還有很多影像帶甚至出現了發霉的跡象。這使我們認識到傳統的影像保存越來越不能滿足非遺保護的需求,存在著諸多漏洞。這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互聯網、云平臺、大數據信息時代的發展,現代信息資源通過各種數字設備進行了系統的數字化處理。現代數字化的存儲方式,既可以讓用戶遠程檢索與查詢,又可以壓縮存儲空間,完善組織形式,加快信息傳播速度,使信息的利用范圍進行擴大。
揚州剪紙的藝術藏品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化,包含了花卉、植物、蟲鳥等圖案,這些圖案多以二維平面的形式進行保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圖案出現了褪色、圖案殘缺等現象,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數字圖像處理,將剪紙藝術圖案中的顏料成分進行研究,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使剪紙藝術作品虛擬復原和演變模擬,特別針對發生破損的地方進行數字化還原。
經過走訪、調研發現剪紙藝術的元數據標準研究大都帶有明顯的地方性與區域性特征,揚州剪紙藝術跟隨時代前進的步伐,在現代的數字化條件下將這一非遺傳統項目,進行數字化的保護與傳承。如何將揚州剪紙藝術進行數字化處理呢?這就涉及到了剪紙藝術的數字化存儲技術、剪紙技藝的數字化影像記錄。揚州剪紙技藝數字模塊化、數字流程開發。具體方案如下:
(1)對揚州剪紙藝術進行原數據的采集。主要包括大師剪紙過程的音、視頻采集,剪紙成品的佳作采集,對采集的視頻進行影像后期處理,剪輯、合成、分類整理存儲等技術工作。
(2)根據剪紙作品的不同特點,進行分類整理,例如按紋樣進行分類,如人物、動物、植物、房屋器物、山水、文字、裝飾紋樣等,根據不同的圖案類型、大師創作風格,顏色、形態特征,對揚州剪紙的歷史文化、藝術大師的代表性創作作品進行客觀系統分析,進行整理輸出。
(3)通過對揚州剪紙原素材的梳理,我們可以剪紙工藝進行檢索及應用。揚州剪紙藝術毋庸置疑是廣大勞動人民從民俗活動中而得來,如:禮儀、裝飾、信仰、服飾等類別,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我們對揚州剪紙信息進行重新排列組合,主要涉及圖案影像識別、大師信息檢索、信息加工技術以及圖案加工運用技術等。
為了能使揚州剪紙藝術進一步體現其魅力價值,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喜歡剪紙藝術,從而促進揚州剪紙藝術的發展、傳播與交流,我們需要運用“互聯網+”這一媒體手段。揚州剪紙藝術是我國非遺文化之一,現代網絡傳播信息速度之快、面之廣、影響力較大,所以建立關于揚州剪紙的網站成了我們的首選。
建立網站時,首先我們需要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例如:對大師工作室進行考查、走訪;了解揚州剪紙藝術的發展歷史和萬華底蘊;對揚州剪紙的藝術作品進行整理、歸納,其次,要考慮網頁的設計風格、內容的結構布局、網站的受眾對象等等,再次,根據用戶的需求,對網站進行創新性規劃,同時能夠突出揚州區域的特色文化。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y,簡稱VR技術),是實現人與系統的對話交流,是人能夠完全沉浸在虛擬的環境之中,并產生幻覺。虛擬技術在現代眾多領域里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特別是在非遺的傳承和保護項目中,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將剪紙展品以數字化的手段呈現在觀眾面前,使大家可以在揚州剪紙虛擬現實博物館中進行遨游。另外,互動性也是虛擬現實技術的一大亮點,通過這一技術可以讓學習者在無剪紙師傅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剪紙技藝的學習和操作,并將完成的作品傳達到系統,讓系統做出評價,進行信息反饋,從而使參與者能夠及時完善和修正作品。虛擬技術的運用在揚州剪紙藝術的傳承和保護中大放光芒,這也真正體現了現代科技的力量。
目前,以公眾平臺、手機微信推送各種圖文、影像資料、視頻信息已經成為現在生活中的一種時尚潮流。在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現代通訊傳播的手段接受能力越來越強,非遺的眾多作品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利用公眾平臺進行推廣,這種手段得到年輕人的廣泛認可。揚州剪紙非遺項目不僅在公眾平臺中得到了展示的空間,而且是非遺項目能在短時間內使信息迅速更新,使其更加大眾化。同時通過影像圖文音頻視頻資料等多媒體手段也使揚州剪紙非遺項目實現了立體化的展示。通過公眾平臺的推廣可以使揚州剪紙藝術的訊息、文化、理念傳達給每一位喜愛剪紙文化的同仁,無論這位愛好者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學習那一種文化、講述哪一種語言,都能第一時間得到準確的信息,并且在公眾平臺上可以與大師、剪紙愛好者進行交流,切磋技藝,真正使揚州剪紙文化傳達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華夏大地五千年的文明,非遺文化是炎黃子孫的瑰寶。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優秀的非遺技藝由于歷史變遷、生存因素、傳播乏力等因素,已經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了。在全球信息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大眾已然進入了全新的新媒體傳播時代,揚州剪紙藝術勢必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將新媒體藝術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對揚州剪紙藝術進行了全新的詮釋與解讀,為現代媒體藝術的傳播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數字網絡技術更快速、更便捷、更高效的傳播揚州剪紙藝術,為揚州剪紙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提供源動力。為此,我們應加強數字網絡技術在揚州剪紙藝術保護中的運用,使民族剪紙藝術得到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