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虹(哈爾濱華德學院)
“雙師型”教師指的是一專多能,專兼結合的教師。隨著時代迅速發展,教育方面也得到了巨大改革,其最顯著的就是要求學校教師為具有高強實踐教學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在這樣的改革背景下,學校必須建設出具有良好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1]。
課程的改革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對教師同樣也有不同的要求,其中最強烈的要求就是對“雙師型”教師的建設。在此背景下,學校方面需要在招聘教師后,對教師提出對應的要求,將缺乏專業實踐經驗的教師輸送入企業接受為期一年的見習訓練。為了滿足課改對教師的要求,對于在編的專業課教師,同樣需要將其送入企業實習,實習期限為半年,并且每五年實習一次?;蛘?,學校方面也可以讓教師們利用假期時間,調查研究行業和社會,了解自己所負責的專業在社會和行業的實際發展。學校要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出四個層次的要求,分別是會、熟、精和專。在此要求中,教師要對相關的基本技能和操作進行深入學習,通過實際操作熟練掌握;在精通了所教專業課的職業技能后,專業化這些技能。其次,為了滿足師資要求,學校需要采用“校企雙元”方式,對擁有相應行業的專業證書和技能等級證書的教師進行聘用。在“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中,明確教師的專業方向,提供多渠道培訓。而專業教師需要了解課程改革后,根據改革開發課程模塊,編寫教材,進入企業參與生產指導工作,加強自身培訓。而除了教師需要協助企業研發新產品,還需要和企業一起調查分析市場,要參與到技術公關中,通過對企業中豐富實用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逐漸增強自身的實踐教學能力,成為“雙師型”人才。
學校方面需要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職業發展后,積極鼓勵教師走出學校,進入企業參與生產,主動開展科研服務,承擔科研項目。教師需要進入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產品開發的科研成果后,加強實踐,同時進修理論和實踐[2]。在必要的條件之下,將理論和實踐的進修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變科研成果為現實生產力,以此挖掘出“雙師型”教師的潛質和資歷。
其次,學校的教師也可以在業務對口的條件下,進行兼職和創業。學校要在自己教育資源的利用中,創建實訓基地;在了解到自身的社會影響后,建立良好的“產學研”創業機制,教師要在此機制中創造良好的效益。校企合作方面,可以給學校提供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專業實習崗位,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實習,以此拓寬道路,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在校企合作中,教師要進入企業實踐,參與企業中的技術和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對企業先進的管理制度、用人機制和生產工藝加強了解,獲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要向企業輸入在學校所學習的先進的科學理論知識,使其在市場競爭中更具競爭實力。同時,企業要在加強和學校的聯系后,強化學校教育和經濟社會的聯系;要以學校為主陣地,在行業資源的豐富中構建相關的培訓網絡。在網絡中,對具有較強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進行培養。
必要的措施是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關鍵,也是提高師資隊伍實踐教學能力的基礎。在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時,學校方面要制定有力措施,建設“雙師型”教師成長保障機制,完善改革用人和激勵機制,要以企業為依托,構建更好的培訓平臺。應用校園網絡收集企業、社會中行業相關的信息后,拓寬“雙師型”師資培養渠道,健全化“雙師型”教師的職稱評選和晉級制度。對于擁有良好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應該優化待遇,優先為其評職晉級;適當時甚至可以在企業的支持中,籌集足夠的資金,成立教師培訓專項基金,將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送入國外參與專業進修[3]。其次,學校方面要在保障用人機制、投入機制和物質保障機制時,由企業出面給予學校建設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啟動資金。在校內對“雙師型”師資隊伍培訓基地進行建設,在資金充足的前提下,購進不同的先進實驗實訓設施設備,建設實訓中心、計算機應用實訓中心等實驗實訓場所。在校外也要構建相應的實踐基地,企業可以將單位中優秀的專業人才輸送基地,由其輔助專業的培訓人員培訓專業教師,教師們需要在基地中接受來自專業人員的培訓,培訓的內容要包括教師所應該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理論,還要有職業素養、企業的實踐技能等等。利用這一系列的措施,提升“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
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工作是一項長期且系統的工作,而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增強“雙師型”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不僅是社會的發展需要,也是學校招聘教師的根本準則。因此,在學校的實際發展中,應當加強對具有豐富現代新型知識、基本素質和實踐教學能力、職業素養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通過和企業的聯合,推動教育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