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旺(湖南省第二測繪院)
在國土空間規劃方面,依托GIS技術可對空間信息數據進行采集、存儲、管理、分析與表達,保證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輔助。在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國土空間規劃是一項重要內容,為保證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科學化,有必要探究GIS技術在這一方面的具體應用。
所謂GIS技術,就是地理信息系統,以軟硬件為支持,能夠就地理數據進行全面化采集、存儲、管理與描述等,便于了解空間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眾多學科與技術的融合,與各領域密切相關,基于已有地理數據與空間信息出發可開展具體分析,依托可視化技術挖掘地理空間數據,與氣象、人文、社會、經濟等數據相結合,分析并挖掘地理空間信息價值,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可靠數據,保證國土空間規劃決策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國土空間規劃中有著龐雜的社會經濟數據與地理空間數據,依托GIS技術可有效管理數據,將空間數據通過多種形式加以表現,數據維護更新能力顯著,可查詢并分析空間信息,保證空間分析的理性化,進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設計水平與管理成效。
國土空間規劃中應當科學應用GIS技術開展基礎研究,把握國土空間現狀,以便制定科學規劃。通過GIS技術的應用能夠就社會、經濟、地理空間數據等要素進行具體分析,把握基礎資料,以圖紙表現出來。通過GIS平臺的搭建可整合經濟、交通、地形等數據信息,就城市空間聯系強度加以具體把握,包括城鎮之間聯系、城市與周邊區域聯系等,據此對城鎮等級及城市區位優勢開展具體分析。依據GIS技術可把握城鄉建設實際,明確人口分布狀況,把握土地利用變化,獲得相關數據信息,以便對土地利用變化趨勢加以預測,深入研究城市發展方向。通過GIS技術可依托科學化方式展現人口統計數據,就歷年人口密度、人口聚集度等進行分析。現如今土地約束日益緊張,這就需要應用GIS技術對低效用地進行精準識別,做好存量規劃。
國土資源規劃管控工作的開展,就是對資源環境承載力及國土開發適宜性作出評價,以GIS技術為支持,能夠對各要素開展單項評價或多要素集成評價,便于把握資源環境本底狀況,以便鞏固基礎,促進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落實。在此基礎上,應當劃定生態、農業與城鎮空間,確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以及城鎮開發邊界,這是國土空間規劃的核心,能夠保證管控的統一性和有效性。通過GIS技術可對細碎斑塊進行處理,把握空間發展方向,將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確保“三區三線”劃定的科學性。
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生態空間分級管控的實施,應當科學劃定生態安全格局,依托GIS技術就空間進行分析,疊加分析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等要素,對生態安全格局加以系統構建,結合實際安全水平采取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通過GIS技術應用,可就生態環境變化開展系統分析,明確其動態性,并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城市生態特色以山水林田湖草為主,依托GIS技術可優化城市綠道網絡設計,就區域生態網絡加以構建,促進生態修建空間體系的形成,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就國土空間規劃來看,底線思維在這一方面居于重要地位,為確保保護與發展之間矛盾得到有效處理,應當對有限的城鎮空間加以利用,保證空間規劃與建設的高質量化。通過GIS技術可開展空間分析,保證模型方法的成熟化,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為資源科學利用與高效分配提供極大便利,進而把握城市空間特征,分析其中規律,對空間分布格局形成正確認識,對設施配置等進行評估,以便優化配置,保證規劃布局的合理性,促進城市空間發展決策的科學化制定。
通過GIS技術優勢的發揮,能夠具體研究城市中心區空間形態基本高度、密度及強度等,明確空間分布特征及內在規律,在基礎數據分析、空間高度擬合分析、聚類分析等技術方法應用的基礎上,發揮空間句法分析的輔助作用,全面分析城市空間整合度等因素,進而作出總結,明確城市空間發展特征,把握未來城市空間發展具體情況,以便就土地資源利用作出合理調整。
部分土地資源利用存在單一化的問題,就商業用地來說,可應用GIS技術進行分析,發揮POI數據的輔助作用,從核密度分析、統計分析等方面入手,提高空間分析的有效性,據此對商業空間結構進行探索,確保國土空間規劃模式的可行性。此外在交通網絡的優化方面,可發揮GIS技術應用價值,開展具體化空間分析,建立拓撲關系,分析服務區設施情況,包括公交站、學校、公園等,對選址進行優化模擬,以便科學評估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實際狀況,獲得相關數據信息,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參考。
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需要高效利用國土空間,這就必須要重視國土空間規劃工作質量的提升。以GIS技術為支持,能夠全面化采集、管理、分析并處理數據,構建地理信息數據系統,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可靠數據支持,切實提升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