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江蓉 劉娟娟 周琴(江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質檢站)
卷煙產品內在品質通常指的是卷煙產品感官質量、主流煙氣質量,一般情況下該兩項指標直接決定了卷煙產品的吸味風格。感官質量通常情況下涉及了雜氣、香氣、刺激性、協調等多個部分,而主流煙氣則是由一氧化碳、焦油、煙堿等內容構成。在世界控煙力度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煙草制品發展也面臨著多重考驗,卷煙產品在生產與制作過程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吸煙者的舒適度以及滿足感,同時還需要確保卷煙產品的安全性,準確分析卷煙內在品質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做好檢測與改進,從而真正提升卷煙內在品質。
對檢驗內在品質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是以煙葉化學成分為主,煙葉化學成分十分復雜多樣,各種成分對于煙草的生長、煙葉品質形成都會造成較為直接的影響,其含量會隨著原產地、煙葉部位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異,而在這其中會對卷煙產品內在品質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有微量元素、可溶性糖類、金屬元素、亞硝胺、纖維素等,若能及時對這些化學物質展開有效監測,就能有效為卷煙內在品質提升打好基礎。
對卷煙內在品質造成影響的因素較多,除了煙葉化學成分之外,煙葉制絲過程同樣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經過監測之后合格的煙葉通常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加工才能得到合格的煙絲,而制絲的過程本就是煙絲內在品質把控的重要環節之一。從煙葉到煙絲整個制作工藝涉及了切片、潤葉加料、松散回潮、切絲、摻配加香、增濕膨脹、烘絲等多個環節,而在整個環節之中,煙絲含水量與填充值檢測情況則是對煙絲產品質量進行檢測的重要依據。
卷煙產品之中的糖類物質與煙草香味特征、口感、焦油生成量之間具有十分緊密的關系,通常情況下,水溶性糖含量越高,煙葉就會越發具有彈性,其品質自然也就越好,可是若含糖量過高,就會促使卷煙燃燒不夠充分,勁頭和強度也會減弱,產生的焦油量以及CO含量則會增加,直接對其內在品質造成影響。而在對水溶性糖進行檢測的時候,可以使用色譜法、層析法來對其含糖量進行初步檢測,但是這些方式相對而言分辨率不高,選擇性也較差,并不適用于煙草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分析。在檢測過程中,氣相色譜法的有效應用能夠對糖類物質分離起到良好的檢測效果,可是因為部分糖類物質沸點較高,很難氣化,所以在色相色譜分析之前,通常需要衍生成可氣化的物質過程,這一過程難免會影響檢測結果。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也可以作為檢測技術,將其與電噴霧離子化技術有效配合,能夠較快得到檢測結果,可是通常需要對樣品進行較大的稀釋爐切,檢測準確性也會受到影響。所以具體檢測還是要結合實際來進行合理的檢測技術選擇。
微量元素以及重金屬元素也是煙葉產品中的重要構成,對于產品內在品質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檢測過程中也需要加強對有效檢測技術的應用。在檢測過程中,原子光譜法、分光光度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屬于較為常見的檢測技術,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在應用的時候能夠很好地測定煙草中的鉛含量,得到的檢測結果也較為準確;原子吸收光譜法和火焰光度法則可以將其用于鈉、鉀、猛、鋅、鐵等含量檢測紙張,這樣就能有效把控卷煙內在品質。
在對卷煙纖維素進行檢測的時候,傳統檢測方式是使用中性洗滌劑和酸性洗滌劑分別溶解煙草中的非細胞壁物質,然后再經過濾、洗滌、干燥等措施來得到洗滌纖維及木質素的含量,之后再對其進行換算處理明確纖維素含量,這一檢測方式操作復雜、工作量大。交叉極化結合魔角旋轉RC核磁共振技術則能夠更好地分析纖維大分子排列情況,這樣就能提升檢測準確性與效率,為卷煙內在品質提升打好基礎。
在對亞硝胺進行檢測的時候,富集和純化、萃取分離、液相色譜-質譜串聯法等技術均是常用方式,其能夠對不同品種煙草之中的亞硝胺含量進行有效監測,而且液相色譜-質譜串聯法在應用的時候具有較高優勢,靈敏度高、操作簡單,是十分有效的檢測技術。
在對煙絲含水率進行檢測的時候,主要是使用紅外水分儀來進行檢測,需要檢測人員嚴格把控每道工序,同時做好人工取樣分析,這樣就能準確計算出煙絲含水率。而在對煙絲填充值進行檢測的時候,則可以使用煙絲填充值測定儀來進行迅速且準確的檢測。
綜上所述,吸煙健康一直都是國際上較為關注的問題,煙草制品生產過程監督與管理是卷煙生產環節中較為重要的構成,也是有效提升卷煙內在品質的關鍵。對影響卷煙內在品質的因素進行研究,能夠有效提升卷煙內在品質的同時降焦減害,這樣就能減少卷煙產品對于人體的危害。為此,在卷煙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工藝標準來對卷煙產品進行檢測與分析,以此來確保成品煙絲含水率、填充值維持在最佳范圍,嚴格把控品質關,從而有效提升產品質量以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