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俊,徐 錕,劉志燕
(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4)
國家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實踐能力”,教育部、衛生部在《關于實施臨床醫學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中也提出要“早臨床、早實踐”。要深化臨床實踐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1]。2017年恰逢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改革,考試形式、標準分、考試大綱均有改變,特別是新的護考大綱執行以來,加強了對護士綜合能力的考核[2]。我校護理學院擬以護理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為目標,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導向,在實踐性很強的部分護理學專業課程實施案例教學及形成性評價,結果較好,現介紹如下。
1.1.1 實驗組(1)收集和編制病例。利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豐富的病歷資源和臨床醫護人員收集病歷資料。將病歷資料內容整理,分類編制成教學案例。(2)設置問題。將編制好的案例以教學大綱為藍本,設置問題,將問題進行歸納整理、拓展延伸,問題設置與考察的知識點相關聯[3]。(3)制定和完善相關形成性評價表及資料。設計KAP調查問卷。根據教學大綱設定完成考核內容的等級,完成課程人機對話考試模式和模擬護考試題庫。具體方法為:①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采用模擬病區式案例教學法;在實驗室管理上采用角色競爭機制管理法;在學生成績考評方式上采用學生標準化病人模擬案例方式,并將考核成績與角色競爭機制掛鉤[4]。②在助產學實驗課中實施以案例教學為導向的綜合性情景模擬演練方案,探討綜合性情景模擬演練培養助產士臨床實踐能力的效果。③在精神科護理學探索形成性評價:制定具體的形成性評價方案,分析形成性評價在精神科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④在急危重癥護理學網絡課程的基礎上,借助于該平臺,構建急危重癥護理學上機考核(人機對話考試)模式[5]。完成人機對話考試試題庫建設;研制人機對話考試軟件,完成人機對話考試系統的開發,正式確定人機對話考試模式具體的題量、時間、答題設置等,同時開展人機對話考試。⑤對畢業班學生開展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人機對話)為導向的KAP的干預[6]。首先對畢業生應對護考改革的知識、態度、行為(KAP)現狀進行調查[7];然后就有關護考信息對學生集中培訓后再次進行KAP調查,建立護考模擬題庫并多次進行模考。
1.1.2 對照組 采用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方法,具體方法:(1)護生每次記錄實踐內容或書寫感想1篇;(2)以教科書為依據,參與相關業務學習;(3)課前讓實習生預習理論知識,然后教師邊操作邊給護生講解,護生在仿真模型上進行模擬操作;(4)課后復習總結,進行模擬考試。
培訓完成后,對比兩組的考試成績。自制KAP調查問卷,信度為0.912,效度為0.879,該量表共48個條目,每個條目有4個選項:一點也沒有、一般、較足夠、非常足夠。
將原始數據輸入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所有數據滿足正態性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護理學專業課程案例教學實踐與考試改革其內涵是教師課前精心策劃與準備,以教學大綱為基礎,針對相關內容組織與指導學生對已經設計好的案例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思考和分析后,與同學討論交流經驗的一種實踐活動。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激發學生對案例的興趣,進而鍛煉其動手能力與動腦能力;教師在學生分析后進行總結點評,加深學生對所設計案例的了解,從而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與胡雪軍[8]、劉憲軍[9]的研究一致。

表1 兩組學生KAP評分比較(n)
實驗組KAP的平均得分優于對照組,說明用真實的案例模擬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具備更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其護士職業責任感,盡快進入護士角色,同時為護理其他幾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及考試方法改革提供方向性指導與借鑒,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與已有的研究結果一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