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蓉 王 強 盧小嵐 杜 琴 晏 波 龍思琪 邢 艷
(1.川北醫學院檢驗系,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 南充 637000;3.川北醫學院轉化醫學研究所,四川 南充 637000)
隨著醫學檢驗的發展,臨床免疫學檢驗已成為醫學檢驗中一項重要的專業技術。對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習生如何在較短的實習期間,認真完成免疫檢驗實習任務,扎實掌握相關檢驗技術,以適應未來的職業競爭這個問題,非常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根據實習生畢業調查結果,目前我科臨床免疫學檢驗實習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我們根據多年來的臨床免疫學檢驗實習帶教經驗,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思考,提出相應對策,為培養優秀的臨床檢驗工作者而努力。
我科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室目前檢測的內容:免疫球蛋白及補體,如 IgG、IgM、C3、C4;各種自身抗體,如 ANA;常見的腫瘤標志物,如AFP、CEA、CA125、PSA等;感染類疾病標志物,如HIV抗體、HCV抗體以及各種類型肝炎抗體;作為急診項目的心肌標志物及HCG等。臨床免疫學檢驗涉及項目眾多,僅抗核抗體譜一項檢查的項目就多達幾十種,而且很多項目的檢測方法和原理都不相同,對于實習生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目前科室工作人員上班崗位不固定,而實習生實習期間的安排是相對固定的,這就造成學生每天跟的帶教教師不同,導致帶教無連續性。而且由于每位教師的知識水平有差異,加之帶教模式不同,實習生適應起來有困難,往往剛剛適應一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可能又要適應另一位教師的方法。長期下來,實習生無所適從,帶教教師也感覺不知從何教起。而且,學期內帶教水平較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脫離臨床,專職教學,因此,這段時間對于實習生而言便是一個空缺。
目前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室工作人員學歷層次差異較大,既有專科生,又有博士生。人員學歷層次的差異也體現在帶教水平上。部分低學歷教師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即使帶教,也僅限于教給實習生操作方法,無法給實習生講解操作原理相關知識。加之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室涉及手工操作較多,對操作者本身要求很高,一旦加樣失誤或者操作不對,將會出現不可彌補的后果。因此部分帶教教師往往不放心讓實習生操作,導致實習生動手機會少,嚴重影響實習效果。
由于實習生人數逐年遞增,使得目前實習生實習內容完全不能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進行安排。尤其是2018年,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和五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習生一起入科實習,導致同一時間段至少有3名以上的實習生一起入科實習,只能分散安排實習內容,要不然實習生動手機會大大減少,但這樣一來,又面臨著有一部分實習生的實習進程被打亂,可能一進科就要接觸比較深奧復雜的知識和操作,使得實習生往往不敢操作,即使操作,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標本編號出錯、看錯檢驗項目、漏加或錯加試劑、孵育時間不夠或超時等,這些情況的出現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挫敗感,從而對實習失去興趣。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習生經過3~4年的理論學習,才能進入臨床實習。一開始大家都興奮不已,滿腔熱情,但隨著對臨床檢驗的逐步了解,實習的新鮮感和神秘感消失,加之在臨床實習時不時犯一些小錯誤,慢慢地便對實習失去興趣,消極應對以后的實習。而且當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對于實習和考研,絕大多數學生選擇考研,慢慢地,實習成了可有可無的事情,即便由于紀律約束,也是人在科室,心系考研。
實習生剛進入科室時,一般都會安排帶教教師就實驗室生物安全對其進行詳細講解,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生物安全意識淡薄,尤其在個人防護方面做得不好。比如,實驗時不戴口罩、帽子、手套,加樣時不注意樣本的放置;工作結束后不洗手或不按規定洗手;在實驗室污染區看書、玩手機、進食等,甚至不能正確處理皮膚針刺傷、切割傷、皮膚污染等職業暴露事件。
由于目前崗位輪換,所以要做到帶教教師絕對固定比較不易,但實驗室應盡量讓帶教教師相對固定。比如,在實習生進科的第一天,安排帶教教師向實習生講解本周實習內容、大致安排及注意事項。待實習生熟悉后,再指導實習生進行操作,并在其操作過程中“放手不放眼”,既要敢于放手,調動實習生主觀能動性,讓實習生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但又不能撒手不管,要隨時對他們的不當操作進行指導,發揮監督、指導作用。
承擔教學任務的檢驗科每年應根據科室人員情況結合帶教工作,制訂相應的師資培養計劃,并為其創造外出學習、交流機會,為師資培養創造良好的平臺。同時科室除了對學歷層次較高的師資進行重點培養之外,還應結合自身實際,通過開展培訓、舉辦講座等方式,對科室各學歷層次帶教人員進行帶教方法培訓,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一批有責任心、有熱情、有教學經驗及技巧并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臨床經驗的帶教教師[1]。
實習生一般在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室實習6周,我們可將實驗室開展的項目大致分為6組。實習生在第1周掌握項目編號規則,熟悉各種試劑、儀器用途,進行金標法檢測操作;第2周運用散射比濁法進行免疫球蛋白檢測;第3~4周進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的手工操作;第5~6周運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和免疫印跡法進行自身抗體檢測,學會如何辨認熒光模型。如果條件允許,實習生可按照這種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進行學習,以便更好地吸收實習內容[2]。但現實情況是由于同期進組的實習生較多,往往不能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帶教,這就需要提前規劃,合理安排每周進組的實習生。
目前關于臨床免疫學檢驗實習帶教,傳統的帶教模式即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說,學生做;教師示范,學生跟做。這種模式下實習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每天消極應對實習任務。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室可以探索一些新的帶教方法,如示范模擬法、訓練和實踐法等,讓學生在掌握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真實情景練習和實踐,從而大大提高實習質量[1]。同時實驗室還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將一些重點知識如職業暴露的處理、實驗項目檢測的標準化操作等,錄制成視頻或是制作動畫,讓實習生觀看,增強學習趣味性,提高實習帶教質量。此外,在教學內容制定上,實驗室要有前瞻性眼光,增加免疫學檢驗前沿知識,同時根據實習生培養目標及要求,結合學科發展現狀,優化實習教學內容,加強實習生溝通能力、實驗室管理能力培養。
在實習生進入實驗室前,帶教教師一定要強調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室生物安全,帶領學生學習《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向學生講明日常工作中接觸的患者血液和體液可能具有傳染性,讓學生有自我保護意識。如血液標本,可能存在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在日常操作時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比如戴雙層手套,內層為薄膜手套,外層為橡膠手套,盡量減少皮膚與標本的接觸。當手套破損或失去屏障功能時,應及時更換。當標本污染工作臺、工作服或體表時,應立即消毒處理,并視污染情況向帶教教師報告。當遇到職業暴露時,應馬上按照規則進行處理,同時報告帶教教師。對于實驗室生物安全,務必要認識到位、執行到位、防護到位、安全到位。
總之,實習能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和獨立開展工作能力,培養學生日后成為一名合格的檢驗工作者[3]。臨床免疫學檢驗實驗室通過對目前臨床免疫學檢驗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尋找解決方法,如相對固定帶教教師、加強帶教教師人才梯隊建設、合理安排實習進度、改變傳統實習帶教模式以及加強實習生生物安全意識教育等,不斷提高實習教學質量。同時我們也會根據實習生反饋情況,不斷改進臨床免疫學檢驗實習帶教工作,提高實習帶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