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皓,溫 乾,王 歡
(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西藏 拉薩 850212)
隨著我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和建設得到了極大地發展。工業發展中所需要的資源和能源也在不斷的增大。但由于礦產地質勘查工作開展中存在著相關體制不健全、資金的投入不夠、管理比較分散、創新的能力不強、對地質破壞嚴重等問題,無法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關行業發展的速度。因此,需要根據實際的需求,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創新礦產地質勘查的手段和方法,做到高效、快速、節約的勘查,更好地滿足相關行業發展的需要[1]。
現有的礦產勘探單位很多都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的,已經不能很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漏洞,從而影響了管理的效果。近年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推動了工業的發展,市場中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在不斷的增大,而且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難度也在不斷的增大,急需要創新和轉變以往的、傳統的管理體制。部分礦產地質勘查單位在實施相關工作的時候缺乏具體的、規范的標準,在制度建立、體制完善方面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夠,而且缺乏有效的、全面的監督管理,致使相關的制度、機制執行和落實不到位。此外,還存在權責不夠明確、問責不嚴格的問題,缺乏完善的責任制度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影響了責任的落實[2]。
隨著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的儲量增長速度越來越慢,隨著我國礦產資源的逐漸開發,剩余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難度在不斷的增大。但是,由于部分單位在礦產地質勘查工作技術、設備等方面投入的資金有限,導致所采用的勘查技術和手段創新性不足,無法滿足當前形勢變化的需要。而且,相對來說,地質勘查工作的投資渠道相對單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國家財政支持,導致礦產勘查工作缺乏充足的資金的投入,隊伍結構不合理、技術人員短缺、設備和技術不先進等,都影響了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
各地區的礦產地質勘查資料大多是掌握在當地單位當中,且各單位間缺乏有效的整合,溝通和協作不夠,管理的過程中比較分散,資料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而且,我國礦產資源分布不均,礦產資源的分布與人口和經濟的分布基本相反,容易在礦產地質勘查中出現無效勞動、效益較低的現象,影響了勘查的積極性,造成勘查資金的浪費。
盡管我國在不斷的增加礦產開發相關科學技術的投入,但是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相對還是比較小,而且礦產地質勘探中缺乏有效的技術范本,導致礦產地質勘查創新能力不夠。而且,地質人才欠缺相對比較欠缺,也影響了礦產地質勘查的開展,導致創新能力較差。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和輸送的重要基地,在相關課程設置的時候缺乏對市場變動、行業需求等的全面的、充分的分析和把握,也沒有及時的更新課程和相關的知識,且缺乏有效的實踐課程,影響了實際勘查工作的開展,存在較大差距。
由于部分礦產地質勘查單位所采用的勘查技術不夠成熟,相關人員的操作不規范、操作不當,導致了勘查過程中的地質災害問題,嚴重破壞了該地區的地質結構和生態環境,不利于礦產資源的持續開發和綜合利用,對當地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3]。
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需要綜合的分析市場的需求,要根據相關需求不斷的調整和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一是,要不斷的創新和轉變管理的思路和管理的模式,強化協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促使相關的管理機制更加的完善;要樹立和貫徹生態開展意識、可持續開發意識,確保礦產資源的持續開發和綜合利用;綜合的分析礦產資源的分布狀況、分布條件、開采難度等,科學合理的布局,科學合理的設計礦產地質勘查的方案,確保勘查工作有序的開展;制定合理的勘查機制,做好前期的調查工作,要明確礦產地質勘查的各項任務、職責和目標,要促使不同區域相互協調,促使礦產地質勘查相關決策更加的科學合理。
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對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國家和相關單位需要重視加大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投資力度,為其提供充足的資金,強化礦產地質勘察隊伍建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公益性地質工作、商業性礦產勘查、地質勘查基金之間的有效結合,嘗試著將轉變礦產地質勘查投資的主體,不斷的吸引市場資金的投入,拓寬資金的來源和資金的渠道。針對礦產地質勘察工作的投資,需要不斷地完善相關預算體系,要科學合理的設置預算定額,嚴格的依照預算許實施和執行,確保各項資金的使用更加的合理,進而提高投資效益。
一是,要推動礦產地質勘察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用新方法新手段做好勘察工作,降低勘查風險。例如,科學合理的使用物探技術進行礦產地質勘查,準確的收集和分析重力、放射性、地熱等方面數據信息,促使勘查工作更加的準確。二是,要強化礦產地質勘查隊伍建設,不斷的提高勘查人員綜合素質、專業知識。通過培訓和教育,促使其了解和掌握勘察的流程和內容,了解礦產資源的組成和分布,準確的分析和評估礦產資源價值,熟練相關設備、熟悉操作方法。促使各項勘查技術更合理的運用,促使勘查的流程更加的規范,促使其自覺創新和發展,從而推動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4]。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的推廣與使用,各行業都在創新技術、創新理念、創新管理方法和模式,努力構建更加系統化的創新平臺。礦產地質勘查也需要構建系統化的創新平臺。一是,引進專業人才、創新型人才,提高勘查人員整體素質,確保勘查人員能夠熟練的掌握和運用相關的技術和設備、確保勘查人員的行為符合規范要求,增強勘查人員的創新意識、責任意識、環保意識等。二是,要強化思想創新、技術創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創新,推動礦產地質勘查工作深入發展。例如,通過科學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3S技術等,促使勘查的數據更加的完整、更加的準確,及時的發現和處理礦產勘查中的各項風險和問題。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和意識在不斷地發生轉變,強調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要確保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效統一。由于我國礦產資源的儲量在不斷的下降,而礦產的需求十分巨大,礦產開采需要強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理念、生態理念貫穿于礦產地質勘查工作開展中。強化勘查工作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科學合理的設置開發計劃,能夠準確的評估與分析礦產資源的實際儲量,在取得相關的審批資格之后再進行勘查與開發工作,實現礦產資源的持續開發和綜合利用。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環境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勘查技術,要確保勘查過程中操作規范,減少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對地質結構和生態的破壞,減少地質災害問題。
3.1.1 熒光分析技術
熒光分析技術是一種勘探技術,科學合理的將熒光分析技術運用到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當中,有效的發揮該技術的價值作用。通過將熒光分析技術應用于礦質元素分析中,進而準確的分析礦產的物質結構,科學的、準確的實現礦物質的定位,促使礦產資源的開發更好地滿足需求,確保礦產地質勘查工作有效的開展。
3.1.2 地磁測量技術
地磁測量技術是一項功能性比較大的勘探技術,在礦產資源勘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采用專業化的分析方式及相關的設備,準確的獲取地質資源信息,通過有效的分析明確地質結構層,實現對礦產資源的科學準確判斷,進而有效地根據市場的需求高效的開展地質礦產勘查工作[5]。
3.1.3 提高技術使用的針對性
由于各地區的地質環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在選擇使用相關勘查技術的時候,需要綜合的分析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技術手段,實現高效的礦產地質勘查。例如,在礦產地質勘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采取相關措施準確的分析地熱、熱重、地質的結構等,然后采取對應的勘查技術,確保勘查工作順利開展。
3.2.1 加強物化技術的應用
在金屬礦產資源勘查的過程當中,一般采用物理找礦方法、化學找礦方法,這種方法在地質深度資源勘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例如,可以將物化找礦方法運用于礦山開發過程中,勘查礦山的優質礦產資源占有量和儲備量;科學合理的利用自然電位法勘查石墨烯資源,能有效的縮減勘查的流程,減少資金的投入;將疊加暈找礦法應用于金礦資源的勘查當中,通過分析巖石的不同元素組合,展開深度礦產的勘查。
3.2.2 加強礦產綜合勘察方法
新時期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需要不斷的強化管理,通過采取綜合勘察方法,對多種礦產資源同時進行勘查工作。例如,將礦產綜合勘查方法運用到礦山資源的開采過程中,強化對礦山環境的綜合管理,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有效統一,減少資源開發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通過使用綜合勘查方法,加強礦產勘查過程中的監督與管控,做好相關的評估與分析工作,促使各項目標更好的實現[6]。
綜上所述,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在我國的經濟發展與工業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市場中的需求量在不斷的上升,我國礦產資源的儲量在不斷的下降,這增加了礦產地質勘查的難度。由于相關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勘察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相關投入不夠,創新能力不強等的影響,在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實施當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和風險,影響和制約了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相關單位需要不斷的完善相關制度,要重視技術和方法、手段的創新,強化勘察人員隊伍建設,提高礦產勘查的效率,減少礦產勘查工作的開展對于環境和生態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