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世盈, 鞏喜佳, 張琳琳
(南召縣農業農村局水產辦, 河南南陽474650)
自2019年春季開始,南召縣小龍蝦產業在縣政府大力扶持下,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群眾主動、部門協同,分別在南河店鎮、白土崗鎮、石門鄉、崔莊鄉、四棵樹鄉、留山鎮發展稻田單養小龍蝦93.3 hm2,其中南河店鎮、白土崗鎮、崔莊鄉三個基地集中連片開挖稻蝦田32 hm2,群眾自發開挖近千畝。
2020年7月28~30日,我們對南河店鎮、白土崗鎮、崔莊鄉、石門鄉部分小龍蝦養殖戶進行實地調研,被調研的養殖戶效益較差,調研發現大部分養殖戶虧損十分嚴重。由于2020年上半年嚴重干旱缺水,絕大部分稻蝦田已無法養殖,只有很少部分水源較好的養殖戶,利用不停的抽水提灌來滿足養殖生產需要,大量抽水用電加大了養殖成本,造成南召縣小龍蝦產業發展舉步維艱。
2020年8月5~7日,我們對桐柏縣月河鎮、固始縣陳淋子鎮、商城縣雙椿鋪鎮“稻蝦綜合種養專業合作社”成功典型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發現,南召縣小龍蝦產業缺乏科學規劃,如:是否有自流灌水源保障?是否適合開挖稻蝦共養田等均無規劃,導致絕大部分稻蝦田因干旱絕收,部分有水源條件的稻田因淤泥層較薄,在蝦溝開挖時透過淤泥層深至沙底層,導致蝦田漏水,不間斷用電抽井水保蝦,增大養殖成本,因此,這些稻田均不適合稻蝦共養。
南召縣小龍蝦養殖都是單養(只養蝦不種稻),不符合農業農村部提出的“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推廣”要求,沒有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糧田變蝦池有踩耕地紅線的嫌疑;在桐柏縣、固始縣、商城縣,我們看到大面積的稻蝦共養示范基地,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當地群眾養殖小龍蝦熱情高漲。按照科學要求,單養也不利于小龍蝦的生長和成活,加大了養殖成本。
南召縣目前沒有一家成功的小龍蝦養殖示范戶。南河店鎮龍王廟村小龍蝦基地雖然初見成效,但管理經驗、生產技術、經營理念等遠不足以總結和推廣;固始縣200 hm2以上的示范戶2戶,100 hm2以上示范戶5戶,6.7 hm2以上示范戶500多戶,在這些養殖大戶示范帶動下,固始縣共發展稻蝦共養3000多戶,總面積10000 hm2。另外,南召縣小龍蝦養殖戶,特別是扶貧資金支持的貧困戶,本身經濟條件差,加上今年春季嚴重干旱,這些貧困戶無條件打井抽水養蝦,小規模養殖也不可能打井保蝦,所以,幾乎全部失敗。養殖基地大戶苗種成本貴(2019年13~26元/kg)、養殖成本高(飼料價格5000元/t、水電費500元/667㎡左右、藥物費300元/667㎡左右、地租費800~1000元/667㎡)、市場售價較低(20~40元/k,且在銷售季節市場不穩定,造成養殖效益低,嚴重影響南召縣小龍蝦養殖農戶的發展積極性。
南召縣小龍蝦產業雖然也成立了不少合作社和養殖基地,但是都是2~4人的聯合體經營,村委或支部只作地方協調,農戶或貧困戶均未加入。因此,苗種、飼料、藥物不能統一購買,質量沒有保障,價格舉高不下。同時,技術指導無法統一推進,成品蝦也無法統一收購,養殖戶利益無法實現;如:桐柏縣月河鎮沈莊村玉皇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在村支部指導下,合作社為農戶提供苗種、飼料、藥物,提供生產管理及技術服務,回收成蝦,統一價格銷售,讓貧困戶零風險經營。該合作社共發展農戶和貧困戶99戶,面積1733 hm2;固始縣陳淋子鎮徐樓村固始運洪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合作社統一供苗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喂養消毒、統一收購銷售,自2017年以來,該合作社共解決貧困戶20人就業,帶動農戶113戶,發展稻蝦、稻魚、稻鱉共養667 hm2,合作社自己發展100 hm2。
南召縣小龍蝦主要是政府扶貧資金的支持,對分散經營的貧困戶,每戶每畝一次性補助2000元,每戶最高限額0.2 hm26000元;對承包養殖基地的合作社,鄉鎮政府負責協調田地、開挖蝦溝及配套防逃網等,在資金方面未給于支持,在優惠政策方面,給合作社免兩年地租,自第三年起,0.07 hm2租金1000元。從目前調研情況看,除南河店鎮龍王廟村龍成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外,其他養殖基地都可能在優惠政策結束后而終止經營。在政府扶持政策方面,固始縣的做法是:貧困戶每年0.07 hm2獎補200元,帶貧企業(合作社)每帶動一戶貧困戶每年每戶獎補1000元,連年都有,小龍蝦養殖企業(合作社)的基礎設施建設全部有財政支持(大約每個企業投資在100萬左右),對創建省級稻蝦綜合養殖示范場的企業獎補15~20萬元,對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以上的小龍蝦加工企業獎補20萬元;這些優惠政策不僅為貧困戶和企業增添了發展動力,同時也為他們的長遠規劃注入了內生動力,讓貧困戶真正能上得去、穩得著、能致富,讓企業真正實現愿帶貧、有目標、同致富。
“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是農業農村部為提高水產品質量推出的“五大行動”內容之一,也是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生態高效農業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須嚴格按照“稻蝦綜合種養技術規范”要求,發展南召縣小龍蝦產業,不能把糧田變蝦田,搞單養、踩紅線。
根據“稻蝦綜合種養技術規范”要求,南召縣在小龍蝦產業規劃時,建議有“自流灌水源”的稻田,可以開展集中連片開發,如:廖莊水庫灌區、磁塔崖水庫灌區、?、裥退畮旃鄥^,白河、黃鴨河、鴨河、留山河、空山河、灌河、松河七大河流干流攔河壩引水灌區等。常年有水源保證的稻田,可以先行試點,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鼓勵發展綠色生態高效水產業(稻蝦、稻魚、稻鱉共養),其他水源常年無保證的稻田不建議發展,更不建議打井抽水發展。
有養殖條件的鄉鎮,可以率先培育1~2個典型示范戶,在資金、技術、管理、服務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并可與省農業科學院、省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建立“河南省四優四化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引進優良水稻和優質水產品種,在引進試驗成功的基礎上,讓當地農民自愿去參觀學習,逐漸擴大養殖規模;也可以通過土地流轉,讓成功的種養大戶不斷擴大規模,使當地農民可以就近務工增收。
在培育示范戶的同時,根據周邊群眾發展情況,原則上以村為單位,由村支部牽頭成立“稻蝦(或稻魚)綜合種養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在村支部指導協調下,由合作社為農戶統一供種、統一供飼料藥物、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回收銷售、統一簽訂農業保險,確保農戶種養零風險。
符合稻魚、稻蝦綜合種養條件的鄉村,以村為單位,凡集中連片66.7 hm2以上的合作社,每年獎補村支部3萬元、合作社15萬元、農戶0.07 hm2300元、貧困戶0.07 hm2500元;集中連片33.3 hm2以上的合作社,每年獎補村支部1萬元、合作社10萬元、農戶及貧困戶不變;集中連片6.7 hm2以上的合作社,每年獎補村支部0.5萬元、合作社5萬元、農戶及貧困戶不變;同時,鼓勵稻魚、稻蝦加工企業,對申請綠色產品認證并開展深加工企業,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以上的,每年獎補總產值1%,從而激發企業內生動力,拉長產業鏈條,確保綠色稻米、小龍蝦等產品提質增效,快速發展。
收稿日期:202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