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紅 劉興雙 (遼寧理工職業學院 )
2018 年1 月,《遼寧省旅游“十三五”規劃》出臺,其中指出要將遼寧省建設成一個旅游經濟大省,并就旅游產業的優化布局提出具體意見,“不斷優化遼西旅游文化帶和旅游空間布局,將遼西文化走廊精品旅游線路打造成省內旅游精品線路”。
遼寧省內十五個國家級旅游景點,有八個位于遼西走廊五市內,這也充分體現出遼西旅游業在整個遼寧省內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整體上而言,社會網絡分析法是依據大量定性定量資料和可視化圖形表格,確定旅游目的地的發展方向及目標,以此來達到優化其空間布局的目的。
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是葫蘆島、盤錦、阜新、錦州、朝陽遼西走廊五市,另外為了能夠立足于宏觀視角對五市在遼寧省內的旅游經濟地位進行分析,本文在進行社會網絡分析時還把省內其他九市納入研究范圍。通過對所獲取到年鑒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掌握了各市的旅游總收入、接待游客總人次等重要的旅游經濟信息,并通過百度地區掌握了各市間交通距離(市政府所在公路交通最短距離)。
本次研究結合所獲取到的數據資料構建起2007、2012、2017 年間遼寧省十四個城市之間的旅游經濟聯系網絡,該網絡以城市為節點,屬于有向加權網絡,各市的經濟影響力為本網絡連邊方向,各市經濟影響力值為權重。引入旅游空間引力模型進行各市間旅游經濟影響力的計算得出三個不同年份的遼寧十四個城市旅游經濟聯系網絡圖。
根據可視化網絡,并引入加權度中心性來量化分析網絡內各城市的重要程度,在有向網絡內,度中心性由入度中心性與出度中心性兩大指標構成。
基于UCinet 軟件對各個網絡的度中心性和度中心勢值進行計算,得出結果。
就微觀層面分析,研究年份當中,入度最高的是沈陽市,出度最高的是大連市,這意味著在整個遼寧省旅游經濟體系內,大連和沈陽市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是沈陽市主要是通過其他城市的帶動才擁有如今如此理想的旅游發展態勢;大連市本身對游客的吸引程度就很高,是省內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對其省內其他城市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盤錦、錦州兩個城市是遼西走廊5 個城市當中出度和入度值最大的,這說明它們對于遼寧西部地區旅游經濟起到了很顯著的推動作用。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14個城市當中,遼西走廊5 個城市的排名并不在前列,這也說明依靠旅游業發展經濟尚不能在短期內實現經濟的跨域式發展。但是對2007-2017 年之間的數據進行比較可發現,大部分城市的排名都有提升(不包含阜新)。由此可以證明,雖然這5 個城市今年才開始發展旅游業,但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卻在其他14個城市的平均水平之上。
通過分析網絡宏觀中心勢可得知,旅游經濟于2007-2012 年迎來了一個高潮期,整體網絡入度和出度中心勢持續走高,說明城市間旅游經濟發展失衡的現象已越來越明顯,但中心勢于2017 年開始回落,可能是城市間旅游輻射、發展連帶效應縮小了發展的差距。
基于分析結果可得知,城市間旅游業發展存在明顯差異,有時差距甚至在十倍之上,遼西走廊5 個城市的旅游業發展神速,但是旅游經濟規模卻遲遲不見擴大,存在旅游資源浪費的現象,未來要主動與其他旅游城市進行廣泛的交流合作,實現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
本文在分析城市旅游經濟的過程中采用了網絡凝聚子群分析方法,過分析旅游經濟聯系網絡的聚類結果不難發現,所有子群所包含的城市都表現出了地理位置優勢,即彼此之間相隔并不遠,這樣城市之間就可以共享彼此的旅客資源,然后漸漸形成區域化旅游經濟的局面。就2007-2017 年的發展歷程分析,沈陽最初與本溪、鞍山組成了一個小的子群,類似這樣的子群還有很多,這些子群不斷發展,在這十年內成長為了最大的子群;而由沈陽東南、東部七個城市所組成的子群(包含大連)并不具備地理位置優勢,相互之間相隔較遠,十年內發展成為了以鞍山、營口、大連等子群為主的東南城市子群;最穩定的子群則是由錦州、葫蘆島、朝陽三個城市組成的,三者之間的旅游聯系十分緊密,三市網絡結合在一起的時間超過了三個年份;而盤錦最初與之聯系較為密切的城市為營口、大連,之后轉變為阜新(2012 年)。
基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遼西走廊5 個城市凝聚子群都不是很大,與其他城市關系并不密切,特別是阜新,幾乎無任何關聯性。
通過分析城市旅游經濟網絡聯系的網絡中心性和中心勢不難發現,遼西走廊個城市近年來的旅游產業都進步明顯,遼寧省2017 年城市出度和入度持續深深,而且有超過其他城市的趨勢(阜新除外),尤其是2007-2012 年之間,各城市旅游產業出現了跨域式的發展,之后發展速度有所減緩,2013-2017年之間尤為明顯。結合分析結果可得知,遼西走廊城市間旅游也發展失衡現象明顯,盤錦、錦州兩個城市是遼西走廊5 個城市當中出度和入度值最大的,這說明它們對于遼寧西部地區旅游經濟起到了很顯著的推動作用。遼西走廊5 個城市凝聚子群都不是很大,與其他城市關系并不密切,特別是阜新,幾乎無任何關聯性。
遼西走廊五個城市未來要彼此共享行政資源、旅游資源,堅持走“全區一個成體,旅游空間一體化”的路線。
1.政府統籌協調,推動區域旅游經濟發展
通過分析旅游經濟結構演化凝聚子群可得知:遼西走廊五個城市群由兩個子群組成,當中沒有太多的凝聚子群,說明旅游經濟之間合作程度較低,彼此孤立,未共享旅游資源。
未來需要省政府牽頭設置旅游協調組織來實現五個城市的合作,加深彼此的交流,使得五個城市之間的旅游資源流動起來,還要從總體上科學地規劃遼西走廊區域旅游行業,制定合理的業內競爭規則,協調好旅游業中各方的利益;各市政府要對旅游業的發展給予支持和引導,抓緊培育旅游產業,推出一些利好政策,并且要在財政上給予一定的幫補,同時填補法律空白,規范整個旅游行業的發展。
遼西走廊五市的領導要堅定不移地改革供給側結構,并且不斷在改革觀念上推陳出新,加大建設旅游產業的力度,主動帶領相關部門參與建設遼西走廊的事業當中,統一規劃和發展遼西走廊旅游產業,對區域內景區景點、旅游路線和游客的所有供給側要素(如娛樂、購物、旅游、出行、居住、飲食)進行科學規劃和安排,提升遼西走廊旅游產業的口碑。
2.加強區域合作,發展核心城市帶動邊緣城市
通過分析網絡中心性和中心勢不難發現,在整個遼寧旅游經濟體系中,遼寧省內貢獻最大的城市為大連市和沈陽市,兩個城市對游客的吸引力是其他12 個城市所無法匹及的,遼寧省旅游產業的發展與之功不可沒。
錦州和盤錦是遼西走廊五個城市當中推進作用最為明顯的,今后應該圍繞這兩個城市發展旅游經濟,充分發揮其對周圍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遼西走廊五個城市要在旅游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彼此共享旅游資源,抱團發展,打破過去的行政壁壘,通過發揮各自的優勢來實現遼西走廊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
作為旅游中心城市的錦州市在整個省內扮演著輻射中心的角色,帶動周圍地區的發展,核心城市要不斷提升自己在旅游產業內的口碑,積極建設基礎設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這樣才能為遼西走廊城市旅游經濟的發展再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