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竇莎莎(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
隨著我國品牌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人們對其內在的成因分析和路徑選擇等方面都做出了多角度的研究。我國品牌經濟雖然目前發展態勢良好,但歸根究底都與我國現今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相距甚遠。基于此,文章對我國品牌經濟的發展機理、路徑以及演化趨勢都做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借此為品牌經濟未來的發展提供一些合理的幫助。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的加工廠,可見中國的制造業現在已經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趨勢。可是在“Made in China”已經遍及全球今天,我們卻不得不說,中國制造業的地位并沒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能力。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一是因為我們的制造業只能加工一些非核心部位的零件,二就是由于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數量大的優勢讓世界的訂單紛至沓來。但是,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產品的質量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所以一些外國品牌就更容易得到國人的青睞。由此,我國制造業迫切需要轉型,因為品牌的號召力影響了最終的結果,所以我們必須要在創新升級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加速制造業向更高層次的品牌經濟轉型。
說到底,其實品牌經濟與品牌效應的含義相類似,但是品牌經濟的格局卻比品牌效應更高。之所以這樣定論是因為品牌經濟能夠對企業、產業和國家地區的發展起到全面的推進作用,所以我們說品牌經濟就是一種指導消費的引領型經濟。
另外,更深層的品牌經濟也可以是以創建品牌為最終目的的經濟活動,也就是在創建品牌的過程中,要把提升和維系品牌作為一種長期的規劃與目標,然后帶動區域或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形態。
品牌經濟發展的機理即是在品牌經濟當中存在的內部規律,我們研究其成因和內在原理,在得出結論之時就將其命名為“品牌經濟的發展機理”。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企業創建品牌的最初就是我們所說的品牌經濟起點,然后企業再通過不斷地運營自己的品牌,將之打造成一個具有口碑的強勢品牌。強勢品牌需要企業對其進行長久的維護、管理和運營,然后企業的產品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企業的品牌成為優勢的品牌,這就是品牌經濟得以蓬勃發展的最根本原因。
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說:“品牌其實就是銷售者向購買者長提提供的一種唯一性和利益以及服務。”也就是說品牌的本質就是消費者對產品的最基本認知,也是一種區別銷售者和產品的標志。通常,品牌的構成都是由很多部分組成的,而構成品牌的元素包括名字、產品、LOGO、和口號服裝等都對識別品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創建品牌的過程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對品牌的注冊與認證,因為這能夠使其品牌在具備合法性的同時,呈現出唯一性的特質。
品牌運營就是指在實際的營銷活動當中引入自身品牌的概念,然后借以加強品牌整體認知程度和品牌共鳴的過程。通常情況下,這種營銷活動都需要企業制定一個與其相適配的試行方案,這樣才能使其自身的品牌得以長久地傳承下去。資料記載,在品牌運營活動中最經典的營銷方案其實是一個名為4Ps 的營銷組合框架,因為所謂的“市場營銷組合”就是可以為企業自己所控制的一種基本要素。人們對這些要素進行不同的拆分和組合,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進而最大限度的滿足市場上的需求。直到1964 年,博登首次把營銷要素歸納成十二類,后來麥卡錫又在此基礎上把這十二個要素重新用四個詞語作為區分,分別是: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四種與銷售有關的綜合類別,這就是我們上文所提到的4Ps。
這一部分的論述筆者將其分成了兩個部分。首先,我們說的是品牌在經過了運營和提升之后形成的強勢品牌要進行維護和提升,因為這兩點決定了品牌發展的前景和品牌產品的質量。這里的品牌前景說的是品牌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其本質是延伸;而品牌產品的質量說的則是產品與品牌的關系,更側重于產品,其本質是組合。由此,品牌的維護計劃首先就要企業定義自身品牌的潛力,這樣才能依據各項指標和規劃,去實現最終的維護過程。另一方面,品牌的提升卻是要站在維護的基礎上去進行的,因為提升的目的就是為了拓展,讓品牌之下再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只要這個產品所包含的元素皆是品牌所有。最后,我們來談一談如何管理一個強勢品牌。由于品牌的管理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對于管理一個品牌而言,影響到它命運的因素會有很多。所以,一個好的品牌管理者必然要事先設定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應對方案,這樣就能在發生突發狀況的時候,更好的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轉和品牌的口碑價值。除此之外,公司企業層面的品牌管理則包含了兩個層面:一個是激活,另一個是創新。如果說激活的意義就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這個品牌的頹勢,那么創新的意義就是改革。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長足發展的今天,各品牌之間的差異性原本就已經微乎其微,所以若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那么最終恐怕也無法拯救一個瀕臨倒閉的品牌形象。
品牌經濟發展的路徑其實就是一個建設品牌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就包括了品牌的創建、提升和維系。理論上而言,經濟體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微觀層面的企業,二是中觀層面的區域和產業,最后才是宏觀層面的國家。而針對這三類經濟體來說,品牌建設所涵蓋的方面則是有四種,分別是企業、產業、區域和國家。因此,很多時候前者品牌建設的質量和程度都關乎后者的品牌建設,所以必須要在源頭就做好全方位把控。除了這個方面,市場經濟體制的存在也是品牌經濟得以發展的根本前提,因為品牌經濟的發展無法離開其自身所處的生態系統,只有依托市場經濟體制的大環境,才能讓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當品牌建設從企業層面逐漸上升至國家層面,就會形成一個聯動的品牌經濟體,這樣的聯動就是我們所說的品牌經濟發展的路徑和軌跡。
研究發現,中國的品牌經濟發展從2004 年開始就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品牌的最小值和最大值都增長了近五倍,整體來說這個演化趨勢就是向上增長的。品牌經濟的發展水平是由品牌其自身的資產價值決定的,但是我國企業500 強之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企業能進入全球500強。因此,怎樣讓中國的品牌經濟發展跟上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成為當前品牌建設過程中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我國的品牌經濟發展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未來中國的品牌經濟建設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要加快中國制造業的轉型與進步,鼓勵一些企業對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造,這樣在產品品質得以提升的前提下,企業的品牌價值自然就能夠得到升值;其次,品牌意識的培養非常重要,從商標的注冊到知識產權的認證,說到底品牌形象的建立依靠的就是品牌經濟的進步。所以要加強企業的品牌宣傳力度,讓中國企業都能在根本上重視自身品牌的創建與運營;最后就是要明確品牌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路線,因為這關乎品牌經濟的演化趨勢。
綜上所述,我們對品牌經濟發展的機理、路徑和演化趨勢做了整理之后不難發現,中國品牌的品牌經濟建設之所以還很難達到國際水平,其原因就是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缺少核心技術和與之相匹配的企業創造力。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河南時提出“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品牌建設是實現中國品牌價值的核心目標。故而,我們要響應國家的號召,全力完成企業的創新與發展,讓中國未來品牌經濟價值能在世界范圍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強勢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