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靜 (貴州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我國的信息化建設進展較快,2019 年6 月,網民規模達到了8.54億,農民網民規模為2.25 億,通寬帶比例高達94%,互聯網普及率較高。營銷渠道扁平化是對原有的渠道進行優化,將分銷模式由傳統的模式向電子分銷模式進行轉變,電子商務的運用提高了營銷渠道的效率,降低了中間環節的成本。上網規模大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保證,農產品銷售的網絡時代將會成為一種大概率趨勢。農產品營銷渠道將轉變為信息依賴型渠道,營銷渠道的終端將突顯出重要性,渠道的中間商將獲得較之前更多的權力,控制渠道的權力更大,信息為王的時代即將到來。信息將突顯其重要性。企業通過采用信息與物流技術,渠道商向消費者提供更快捷可靠的運輸、渠道商根據特色農產品本身的特性應及時減少庫存,增強與顧客的溝通,提高了售后服務質量,注重消費者的售后評價,有效地提高銷售量。
(1)貴州的特色農產品:羅甸火龍果年銷量1.9 萬噸,實現線上銷售500 余噸,織金竹蓀年銷量達1500 噸,興仁薏仁米銷量突破3萬噸,水城紅心獼猴桃年銷售收入達4 億,修文獼猴桃銷量6 萬噸,從江椪柑銷量2.7 萬噸,貴定刺梨年產量30 萬噸。開陽縣經果林達27.23 萬畝,茶葉達到17.03 萬畝,食用菌達8500 畝。畢節市茶園總面積87.97 萬畝,投產茶園34.22萬畝,現已培育“貴茗”“烏撒”等貴州9 個著名商標。(2)營銷渠道:指某種貨物或勞務所有權從生產者向消費者移動時,取得這種貨物或勞務所有權或幫助轉移其所有權的所有組織或個人。農產品營銷渠道指農產品及相關服務通過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組織(或個人),從提供者轉移到消費者的途徑、過程以及相互關系。是面對消費者的環節,關系到營銷的效率。直接營銷農戶的收入。
(1)農產品自產自銷渠道:農戶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主要的形式有農戶通過農貿市場進行農產品的銷售。農戶通過自行采摘的方式,再將產品運送到較近的農貿市場自己進行銷售,銷售數量少,銷售成本高。(2)農產品的中間商渠道:指不以最終消費者為銷售對象的中間商組成的渠道,包括農產品加工企業(主要是進行加工農產品并進行銷售和確保農產品新鮮)促進農產品價值增值、農業合作社等。由于農產品的季節性極強,產品產量估計不足,農產品渠道的成員之間建立分銷關系需要一定的時間。中間商向農戶收購農產品,中間商直接聯系批發商進行產品銷售,再由批發商進行農產品的銷售。中間商要對農產品進行挑選、聚集、分配、分類,這樣將對終端的消費者產生吸引力,從而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農戶通過超市、零售商等進行農產品銷售,超市對于農產品的銷售也有其局限性,對產品的要求較高且范圍比農戶自己進行銷售稍微廣些,銷售時間也寬松,但農產品進入超市,在品種、生產上都要進行適當的調整。零售商指傳統以零售為主的小型超市,具有自產自銷和超市的共同特點,但是輻射范圍不大。(3)農戶與企業建立銷售渠道: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進行農產品的銷售,但是規模不大,單獨的農戶應用較少,因為信任度不高,而專門進行農產品銷售的企業數量不多,通過農戶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后由企業進一步包裝,冠以品牌進行銷售,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提高了銷售范圍,銷售量大幅提高。據調查,貴州農產品生產者(企業)與拼多多、匯源集團、綠地集團等企業達成多項協議,將利用其宣傳和銷售資源幫助貴州農產品搭建產銷平臺,拼多多將利用APP 開機屏廣告、微信公眾號推文、短視頻推廣等方式,向其5.36 億用戶推介貴州農產品。廣藥集團、上海尋夢信息、申通地鐵、東方有線、上海銀行、綠地集團、晶贊科技等公司分別與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簽訂合作協議,構建農戶與企業之間的渠道平臺。
(1)貴州特色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應適應農產品銷售渠道權力變遷。營銷渠道主要呈現為復合型、渠道成員的服務質量和范圍應增強、渠道結構趨于扁平化,渠道成員之間的互動增強,渠道的終端強調定制性的個性化服務。渠道的創新是提高銷售的必然選擇。(2)貴州特色農產品的特點有:生產數量較大,單位價值較低,季節性很強,多數農產品具有鮮嫩易腐的特點,上市的時間同期性強;農產品的保存對新鮮度的要求較高,保存的難度大、存儲的成本較高。因此,對于特色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創新,應既能滿足保存要求,又能提高銷售效率。(3)貴州特色農產品的產品信息不能及時更新,信息出現嚴重的不對稱性,極易產生滯銷情況,使得農產品的價格低廉,農戶的經濟效益大幅下降。應創新營銷渠道,及時發布農產品的信息,使營銷渠道得到完善,提高渠道流通效率,從根本上解決滯銷問題,才能切實提高農戶的收益。
提高貴州省農產品的銷售效率只有對農產品的營銷渠道進行創新,通過利用網絡等技術,快速、直接地將農戶與銷售商之間建立類似零層渠道的系統。極大地擴大農產品銷售的范圍,得以提高溝通效率,才能擴大銷售量,切實提高銷售效率,增加農戶收益,提高銷售績效,提高分銷商在農產品銷售中的貢獻率,提高渠道各方的利益平衡度,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
(1)渠道成員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改變:各級渠道成員之間有了共同的利益形成合作關系。提高市場營銷網絡的運行效率。培育農戶合作組織,將生產同類農產品的農戶進行共同培育,使他們的觀念發生轉變,形成某一組織、協會或商會,提高農戶的共同體銷售形式。增強渠道成員的實力,提高信任度,形成良好的渠道中間商。(2)營銷渠道模式以復合型營銷渠道為主。根據消費者需求的進行營銷渠道的創新。對于不同區域市場的發展,對渠道進行了具體的劃分,構建復合型的渠道結構,減少渠道層次,使農產品生產或加工企業零距離地接觸目標市場,通過構建直營、分銷、直銷等銷售模式進行農產品的銷售。增加輻射范圍,將渠道趨于扁平化。(3)營銷渠道創新將強化終端銷售。農戶與大型綜合超市合作銷售特色農產品。與知名的品牌或生產加工企業直接供貨,構建某類特色農產品店、專營店等措施提高特色農產品的銷售。(4)通過構建并有效地拓展網絡營銷渠道,構建農產品的信息專門平臺,構建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為生產農產品的農戶提供信息交換和網絡交易平臺。根據貴州省各區域對相應的地區特色農產品發布相應的供銷信息。通過與消費者信賴的產品銷售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及時發布貴州省特色農產品的供銷信息,提高貴州省特色農產品銷售效益。(5)特色農產品的渠道創新。通過對培育渠道成員專業化程度,降低產品流通成本,針對消費者需求配送產品,促進生產企業與中間商的高效合作,應關注渠道創新的成本、產品的價格、銷售的規模、便利性等因素選擇合適渠道模式。
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應對消費者行為與渠道結構的互動關系的研究:消費者購買行為決定渠道結構,渠道的結構將反作用于消費者行為,了解不同渠道結構之間的特點,提高分銷效率。注重渠道結構的新形式研究,研究渠道結構中的關系的聯結強弱,平衡各方的利益關系。專營銷渠道較短,將提高產品流通的速度快,有效地降低了農產品的銷售成本,提高農產品營銷效率。
農產品流通成本過高,會阻礙貴州特色農產品的銷售,貴州省人民政府應對農產品渠道創新進行支持通過降低路橋費用;降低檢查費用等;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高農產品的銷售效益。每年設專款支持改善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構建,對運輸環節、儲存環節、加工和銷售等專門撥款,對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進行完善。通過各種方式方便農產品的運輸,合理布局大規模的批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