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漢井文 (黑龍江銀盛律師事務所)
中小企業品牌建設,是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品牌建設對突顯品牌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著品牌市場認可度。然而,大部分中小企業因受資源限制影響,導致其品牌建設工作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因部分中小企業領導者對品牌價值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他們認為品牌建設是大公司應該做的事情。從而導致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過于重視產品的生產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導致企業市場競爭力大幅下降。
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在對品牌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通常更重視產品的市場投放量和銷售業績。而對客戶的需求,以及客戶對品牌的滿意度等方面,沒有建立全面、深刻的認識。長此以往導致品牌文化缺乏一定的時代感,并形成市場趨同化的定位。導致部分客戶對企業品牌失去興趣與期待感,十分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品牌的建設對企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并決定著中小企業能否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仍拘泥于傳統的管理經營方法,導致品牌建設戰略不夠精準與創新。中小企業領導者對當前市場發展趨勢認識不足,沒有真正認識到互聯網及電子商務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因此,他們在制定品牌建設戰略時,沒有真正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當中小企業缺乏一定的大數據支撐時,是無法獲得更加準確的發展方向的。中小企業若想建設更加精準的品牌建設戰略,必須做出大膽的創新與改革。
中小企業品牌建設過程中,無論是在制定品牌營銷計劃,還是品牌管理流程方面,都不能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不斷追求企業利益的同時,并沒有對品牌進行價值化延伸。從而導致品牌建設程序模糊,宣傳力度不足,使得客戶不能全面了解品牌文化。當中小企業與目標客戶群不能建立和諧溝通平臺時,是無法真正了解消費者需求的。而中小企業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品牌建設過程中,極易出現品牌建設模糊的情況發生。
獨樹一幟的品牌文化,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助推作用。中小企業在對品牌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對社會發展態勢進行全程了解。能夠精準掌握發展態勢,宏觀了解市場變化框架。由此才能給企業建設品牌樹立明確方向,確保品牌建設意識與工作行為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負責人通過宏觀掌控社會發展態勢,可形成具有前瞻性的品牌建設思路。在對整個市場發展方向進行了解后,可結合企業實際發展特征,引進先進的品牌建設經驗。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進與優化,從而生成更適合企業自身發展品牌建設思路。基于此,中小企業負責人,需對互聯網企業發展態勢進行研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精準定位品牌文化。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將網絡營銷手段科學的融入品牌宣傳。同時企業需建立個性化的網站,并指派專業人士對其進行維護與更新,確保企業網絡宣口的個性化。中小企業必須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全面的跟蹤與分析。從而為樹立品牌文化奠定基礎,并能制定個性化的品牌形象。特別對客戶尋求差異的心理狀態應進行全方位了解與研究,在充分滿足其需求的基礎上,能夠科學制定營銷戰略,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引導。而不僅僅是滿足的層面上,企業應能對消費動機進行最大化激發。從這個層面重新梳理品牌建設思路,令其能更好的引導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在建設品牌的過程中,需引導客戶與品牌產生共鳴與情感,對品牌產生更強烈的黏性。在全面滿足目標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建立更具認同感的品牌文化。從而,促使企業核心價值獲得延伸。
中小企業的品牌建設,需依托于良好的企業發展空間。因此中小企業管理者必須精準把控企業發展方向,制定合理化的品牌發展戰略。各中小企業需對自身的經營范疇與發展前景進行全面分析與預測,看其是否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只有明確正確的發展道路,才能確保品牌發展戰略的精準性。例如,中小企業可創建一個戰略發展數據庫,搜索更多影響品牌發展的因素。即利用大數據技術,收集更多與企業發展相關的內部與外部數據。一方面,需要了解市場需求動向,并對企業的生產能力與創造能力進行客觀評價,并判斷目前企業是否能滿足市場需求。從而根據實際問題,對企業發展策略進行及時的調整與完善。在此基礎上,對品牌發展戰略進行科學部署。中小企業可通過增強各部門間的協調性與團結作戰能力,促使品牌發展戰略計劃獲得有效實施。同時需對產品綜合性價值進行分析,制定契合度更高的品牌宣傳方案,從而確保中小企業的品牌能夠獲得更高的社會美譽度。這對中小企業品牌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更是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依據。同時中小企業還需對品牌的發展狀況進行規劃性的檢查,能夠對品牌的架構進行及時優化。根據產品特征與品牌建設重點,構建一套科學的品牌調整預案。而中小企業在制定品牌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必須不斷調整與修正企業發展路徑。并緊密圍繞品牌建設趨勢,對相關內容與建設方案進行及時的調整,確保品牌建設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中小企業品牌建設過程中,需對內部控制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優化。從而建立系統化的品牌建設流程,不斷完善品牌管理模式。中小企業需形成科學的企業管理標準,在企業內部創建健康的工作氛圍。基于此,才能構建規范化的品牌建設內容,并逐漸形成更加系統化的品牌建設程序。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需將傳統經營模式快速過渡到電子商務管理形式,結合自身的經營范疇,不斷完善品牌管理模式。中小企業可借鑒成功的轉型案例,最大化挖掘企業特色,發揮資源優勢。創建一套與眾不同,又符合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的品牌建設流程。中小企業須避免照搬大企業管理模式,對企業品牌進行定位。需結合企業產品的目標客戶群特征,對品牌進行差異化定位。即中小企業可對品牌建設流程進行分割或細化,如可將其分成用戶需求調研、品牌滿意度、產品創新開發等不同的模塊。并針對具體的模塊設置具有針對性的工作流程,能夠重點突出品牌宣傳力度與范圍。不斷增強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傳播手段,更好的管理現有客戶,開發潛在客戶。但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必須在產品與服務上進行大膽創新與完善,最大化滿足客戶的需求,令他們能對企業品牌建立更強烈的認同感。例如,中小企業可增設消費者參與和體驗互動模塊,舉辦客戶與企業聯誼活動。客戶可進入企業全面了解品牌文化,不斷強化品牌與客戶的黏合度。
總之,我國中小企業進行品牌建設過程中,必須對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總結,從問題的本質出發,不斷完善品牌建設工作。中小企業必須將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科學的融入企業管理,并能充分挖掘大數據價值,更精準的對市場作出判斷,從而為品牌建設找到正確的方向,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