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瑩芝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1.資源優勢明顯
洮硯石材質地極佳,是天然環境形成的礦石。據地質專家介紹,約形成于4 億到3.5 億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系。洮硯其石色綠,質地堅硬而又細膩如玉,以“發墨快而不損毫、儲墨久而不干涸”的特點享譽中外。
我國古代蘇軾、黃庭堅等諸多文人曾寫文章贊嘆洮硯的品優質美,洮河綠石不僅色澤瑩潤美觀,而且其石紋因天然形成且形態迥異,更顯現出其獨特之處。其石紋有的如驚濤駭浪,有的如平水微波,有的以各種方式點染,行云流水般動感十足,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物之神奇。
2.文化價值珍貴
洮硯以其藝術和文化的價值成為甘肅的一張名片,而文化價值更顯得突出。從唐代成名后長時間以來,老坑洮硯一直是古代皇室文豪、富商巨賈才能夠收藏使用的。由于地處偏遠、氣候惡劣,而且礦體又復雜,洮硯在歷史上產量一直很低,所以普通百姓只是聽說,卻很難擁有。“洮硯加工技藝”作為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洮硯作品的加工藝術又增添了珍貴的“非遺”光環,則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3.旅游資源豐富
洮硯的主產地位于卓尼和岷縣交界地帶,這一地區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民族聚集特色突出,文旅資源得天獨厚。在洮硯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將當地的旅游業作為切入點,使二者結合在一起,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對于密不可分的雙方來說,豐富的旅游資源無疑成為當地洮硯文化產業發展強有力的支撐優勢,有助于構建文化旅游產業的新模式。
4.區位優勢突出
洮硯主產地岷縣位于中國絲綢之路旅游經濟帶,自古以來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之說,是甘肅省南部一個重要的商品貨物集散地,一直有隴上“旱碼頭”之稱。當地盛產當歸、黃芪、紅芪、黨參等多種中藥材,有“千年藥鄉”之稱,因“岷歸”為當歸中品質最佳者,因此也被稱為“中國當歸之鄉”。此外,岷縣還是“中國洮硯之鄉”“中國花兒之鄉”“中華詩詞之鄉”“聯合國民歌考察采錄基地”。當地深厚的文化和歷史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飲食文化為洮硯文化產業的發展構建起了天然的支撐,彰顯了獨特的區位優勢。
1.開發水平偏低
洮硯文化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呈現產業規模偏小、產業結構單一、開發水平較低等顯著特點,仍為弱勢產業。當地雖文化歷史傳統深厚,但也因此而缺乏創新意識,在國家產業結構轉型發展過程中,沒有將洮硯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開發仍處于較低級的水平。在調研中發現,很多洮硯店鋪還處于自做自銷的階段,產業投入嚴重不足,政府引導偏少,缺乏整體包裝和專業銷售人士介入,現有的文化產業體制急需完善。
2.推廣宣傳困難
落后的經濟條件限制了洮硯特別是洮硯文化“走出去”。洮硯的銷售、宣傳推廣困難,大眾對于洮硯的認知片面,洮硯市場需求量小,銷售量不高且產品更新換代周期長,宣傳推廣成本高而且對洮硯感興趣人群數量相對稀少。洮硯生產企業缺乏訂單,洮硯銷售難以形成規模。在電商發展已成規模的今天,洮硯文化產品的網絡營銷技術還不夠成熟,需繼續打造專業的電子商務平臺。
3.創新精神缺乏
洮硯主產地經濟文化發展落后,普遍呈現思維僵化、觀念落后的特點,致使洮硯文化的發展過分強調了其文化意識屬性,沒有挖掘出文化底蘊下蘊藏的經濟價值。同時,硯雕工藝缺乏創新,在疲軟的市場中洮硯銷售出現慘淡的局面,洮硯制作工藝有待提高。技藝師傅近些年雖然吸收了許多南方工匠的營養,制作越來越精良,但主題相對單一、藝術原創能力弱。技藝師傅的藝術水平需要大力提高,培訓需要加強。
4.產業研究不足
缺乏專業硯文化研究,沒有形成系統全面的文化研究成果,這也影響了洮硯文化品牌效益的形成,影響了洮硯銷售產業質量效益。同時將洮硯文化與其地域經濟、旅游等其他文化相關領域進行技術性整合的研究不足,文化產業化發展思路狹窄、片面,缺少針對當地傳統文化特色化發展的專門性研究,當地文化產業呈現粗放型的發展特征,缺少政策引領和專業指導。
5.文化方向偏移
洮硯文化出現了方向性偏移,硯臺受到現代科技產物的沖擊,使用范圍逐漸縮小,大部分硯臺明顯張揚著工藝雕刻的意義而忽視硯臺的“用”之功能,重賞輕用之風愈演愈烈。硯的危機某種程度而言不是日益減少的石材,而是長期停滯于一種低層次文化層面上的硯文化。
(1)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首先就要繁榮文化相關產業。在國家大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洮硯文化產業的發展可以說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機遇。(2)國家系列發展戰略。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等一系列發展戰略的背景環境下,洮硯文化產業發展有了新的切入點和發展動力。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支撐,在鄉村振興與特色小鎮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地方將發展特色文化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好路子。③文化消費的新常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出現,居民的文化消費也隨之轉變,更多人開始注重質的提升。單一的文旅發展模式已經遠不能滿足游客和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在旅游的過程中注重精神產品和服務,洮硯文化的發展也會因為文旅市場的這一轉變而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1)洮硯石材稀缺。洮硯制作的上好石料稀缺,特別是“引洮工程”建成后,喇嘛崖老坑口被水淹沒,上好的石料愈來愈缺,目前水泉灣坑口的料已經是最好的洮硯石料,但也極度缺乏,一些大件料已難遇到。有些公司采用鉆井作業開采喇嘛崖坑口的石料,小有收獲,但長此以往,仍難以為繼,這將對洮硯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2)競爭環境激烈。近幾年來,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特別是藝術品整個行業遭遇不景氣的大環境,洮硯收藏也更趨于理性和注重藝術審美,原來雕刻的一些技藝不精良的硯臺問津的人越來越少。原來大部分洮硯小件主要是作為工藝品和禮品被人大量購買,現在隨著藝術品市場的豐富多樣化發展,大部分機構和企業已經不再單純選擇以洮硯作為禮品大量饋贈,市場競爭環境激烈。
(1)合理開發資源,實現非遺傳承。洮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但長期以來對洮硯資源的開發還停留在較低水平。因此要提升洮硯文化資源的開發水平,一是要增強洮硯文化資源保護意識,并逐步建立長效的資源保護機制;二是要注重科學的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洮硯加工老藝人、培養新藝人,使得非遺傳承后繼有人。(2)加強策略研究,創新發展模式。通過對洮硯文化產業的調研和分析,可以發現,洮硯文化產品的整體創意設計、產品供給模式等方面亟需創新。如果能將洮硯產地建設成為集文化產品創作、旅游、交易基地,再把當地的洮硯、奇石、書畫等各種文化產品集中起來進行展示銷售,將大大提高產品的文化內涵,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如果能結合當地“中國藥材之鄉”“中國花兒之鄉”的優勢,發揮藥材產業支撐優勢,把洮硯文化產業的發展領域擴展到民俗體驗、養生保健、文化觀光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休閑領域,則更具有市場吸引力。同時,還應利用推廣“互聯網+”模式,增強洮硯文化產品的影響力。(3)增加投入力度,擴大人才引進。一是要增加財政投入。發展洮硯文化產業是一項長期的大工程,政府的主導作用會為產業發展構筑起強有力的保障體系。在加大整體財政投入的基礎上,應向洮硯主產地的鄉村、山區等欠發達地區傾斜。二是要重視培養和引進高水平專業人才。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是洮硯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當地應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為人才施展才華搭建平臺。同時還應完善相應鼓勵措施,使人才愿意來且留得住,為洮硯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持久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