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松 (安徽新華學院電子通信工程學院)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和因特網背景的基礎上,逐漸迅速發展起來的,它也是未來信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國家及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市場需求推動下,我國建設了一批以物聯網企業為主的工業園區,使得物聯網產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現階段物聯網產業已被人們廣泛應用,在制造業、金融、交通、醫療以及農業等各個領域都涉及到物聯網產業。
產業結構優化是將產業結構不斷由原來的低級逐漸演變到高級的一個動態發展過程。從動態角度來看,產業結構優化主要指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由一種均衡狀態演變成為另一種均衡狀態,技術創新能力對產業結構優化過程中有著關鍵的意義。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有效的把產業與產業之間相互聯系到了一起,豐富了各個生產部門之間技術的交流。
由此可見,我們要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創新成果的商業化和生產化,使其能夠符合當前市場供求的變化,這樣才能使一個產業的技術得到進步,并使企業的效益增 加,進而達到擴大產業規模和增強產業影響力的目標。
技術的不斷創新能夠有效推動企業發展,還能夠實現對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同時技術創新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產業機構優化與技術創新能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首先,要促進物聯網產業帶動其它相關產業和行業的發展,隨著現階段物聯網技術不斷迅速的發展,從根本上有效的提高了對其它產業和行業的帶動效應。
自改革開放到至今,我國對外開放的水平在逐年增高,許多外國企業都在中國建立了生產研發中心,國外企業的這一舉動,有效的促進了我國芯片、電子元器件以及軟件制造等領域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并且以金融行業、交通行業和房地產產業為代表的物聯網下游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此可見,這些領域的迅速發展都為物聯網產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總而言之,物聯網產業不僅能夠帶動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的發展,而且也能夠承擔中國未來產業發展的重任。對此,我們要通過有效的措施來加快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產業技術在各個不同領域中的應用,在此過程中我們應該優先開展有重要戰略意義產業及行業的物聯網應用,政府應對物聯網產業采取國家主導的推行方式。其次,我們應該把物聯網放在首要戰略位置,使其實現對現代農業、工業和綠色環保經濟的服務。隨著物聯網產業迅速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其商業模式也得到了不斷的完善,現階段出現了大批以物聯網技術相關的新型應用,促使物聯網技術與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之間的聯系密切,在形勢下怎樣推動物聯網的持續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文認為可以根據我國制造業的總量、比重和技術發展水平,以物聯網產業引領發展方向,使我國的制造業進一步發展起來。并且,還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從而帶動我國數據服務領域的發展。
要遵循“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發展宗旨,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推動我國金融、房地產服務領域的發展速度。未來的經濟要可持續發展,就要“低碳、環保、綠色、節能”,所以,要快速有效推動我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促進我國企業能夠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現階段我國的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重要時期,如果我國經濟能夠成功轉型,必將會向前邁出一大步。物聯產業的迅速發展,順應了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趨勢,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物聯網產業的政策相繼出臺。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未來幾年中,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產值會逐年增加,并且產值增加的速度也會變得越來越快。但是,每個不同產業的發展都存在由盛轉衰的過程,物聯網產業發展也不例外。要想使物聯網產業可持續發展,必然要經長過時間的洗禮,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在企業學習新技術的基礎上,才能夠使新技術得到應用,較長的學習過程便會影響到物聯網產業生產率的增長;第二在采用新技術后,和其相關配套的投入要素的成產及改進需要較長的時間,也會減慢物聯網產業的生產效率;第三點為了使物聯網產業的生產效率增高,會花費一部分時間對員工進行培訓,這也會對物聯網產業的生產效率造成一定的影響。
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得出,產業的發展可分初創、成長、成熟和衰退這四個階段。隨著我國市場的需求逐漸擴大和技術逐漸成熟,使得我國物聯網產業從原本的高風險、低收益轉型為高風險、高收益。現階段在我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中存在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怎么在成長初期一直保持市場競爭力,要想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首先,需要我們堅持市場化運作,逐漸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規律,并加大政府與物聯網產業的合力,積極引進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建設一個物聯網研究基地,加大力度對物聯網技術展開研究。
與此同時,還應構建屬于物聯網產業的一個完整生產鏈,加快物聯網產業與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促進物聯網產業鏈能夠得到全面的擴展和延伸,從而實現物聯網產業持續發展的目標,使其發揮出在產業結構轉型中的主要作用。
要想有效加快產業結構優化,首先,要促進第三產業的整體發展。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第三產業的產值存在大幅度提升,相比于前幾年增長速度增快了好幾倍。除此之外,我國第三產業的總產值超過第二產業總產值,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
另外,我們也可以從各個地區的經濟和產值分配方面來看,我國第二產業依然是部分地區經濟增長的支撐點,然而第三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相比其它國家和地區處于一個較低的狀態。
對此,我們要加大力度促進第三產業的整體發展,為其創造并提供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要在政策和技術上給予大力支持,促使第三產業能夠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除此之外,要重視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對第三產業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首先,要遵循產業市場化的原則,將我國農業生產服務分為產前、產中和產后這三種服務,促使農業生產服務形成一條生產鏈,其能夠有效促進我國交通運輸、倉儲業以及餐飲行業快速發展。
其次,隨著第二產業內部結構在不斷的變化,可以將價值鏈由以制造業為中心轉型到以服務業為中心,形成一種“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趨勢,在技術投入和產品銷售上可以加大對金融、科技、網絡服務以及中介咨詢等行業的現代服務需求,從而促進現代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最后,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以及消費結構和消費觀念的逐漸轉變,使原本的文化、教育、醫療保健和旅游成為人們消費的重點,有效的促進服務型經濟比重不斷提高。
由此可見,我們要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現代產業結構優化和第三產業發展之間的融合。
綜上所述,根據現階段物聯網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我們要加快物聯網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融合,逐漸將物聯網技術滲透到傳統產業中,然后,結合第一和第二產業轉型的機遇,在政策和技術上促進第三產業整體發展,最后,國家和政府要加大對物聯網產業的支持,使物聯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