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永超
(高邑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高邑 051300)
目前,我國農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從當下來看,農業的現狀還很難適應農業的快速發展,高邑縣農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要想進一步發展就要分析原因,并解決這些問題。
1.1 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當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使我國勞動力出現了短缺,農村青壯年不愿繼續從事農業生產工作,選擇了外出打工,促使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導致農業勞動力投入不足,對農業新階段的發展形成了負面影響。以高邑縣為例,高邑縣總人口數201 123 人,其中,男性103 163 人,女性97 960 人;城鎮人口72 122 人,農村人口129 001 人。為了對高邑縣農業勞動力相關情況進行更詳細的調查,我們隨機抽取了600 戶家庭作為樣本來進行統計,共涉及2 316 人。其中男性1 251人,女性1 065 人;樣本平均年齡為42.5 歲,18 歲以下的人口占調查總人口的15.5%,18~60 歲占67.3%,60 歲以上占17.2%,其中農業勞動力占比為42.1%,兼職農業勞動力占比為27.8%,非農業勞動力占比為30.1%。通過對勞動力結構進行分析發現,高邑縣的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達到了53.7 歲,并且從事農業勞動的50 歲及以上人群的比重已經超過了60%。
1.2 農業土地經營規模小、分散化。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我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種土地經營制度在當時有效的激發了群眾的勞動與生產的熱情,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使廣大農民填飽了肚子,溫飽問題得以解決,貧困狀況得以改善。這種土地經營管理制度在當時是正確的,也是適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但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按人口把土地平均分配,使地塊被分割的四分五裂,形成了現在小而散的土地經營模式。當前,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的土地經營模式對于農民增收增效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小,甚至已經阻礙了新階段農業的發展。如高邑縣平均每人占有耕地面積1.58 畝,每戶平均占有耕地面積5 畝,每戶平均占有的地塊卻多達4 塊,大的地塊有2 畝左右,而小的地塊面積只有幾分甚至幾厘,由于地塊零碎,很難適應農業機械化作業。這種小規模、分散化的土地經營制度不僅加大了農民的勞動生產強度,還影響了糧食的產量,更直接影響了農民的生產效益,阻礙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1.3 農業發展缺少高素質的職業農民。就目前而言,高邑縣的農業勞動力主體普遍存在著文化教育水平較低的現象,2016 年調查顯示,高邑縣農業勞動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4.6%,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4.2%,其中還有7.4%為文盲或半文盲。在農業生產與發展過程中,由于適齡農業勞動力對文化知識的嚴重缺乏和對科技文化知識學習與更新的不到位,阻礙了他們接受新事物和學習新技術的能力,也阻礙了高新技術成果在農業領域的推廣和運用。由于擁有高素質與高技能的職業農民十分短缺,導致了高邑縣農業現代化發展遇到了人才障礙。
2.1 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要想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就需要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這些新型農民不僅要有文化、懂技術,而且還要擅長經營。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選好職業農民培訓基地。目前高邑縣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只有兩家,分別是高邑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高邑縣原種場,它們的師資力量和人員知識水平比較有限,應當發展高職院校、科研院所等實訓基地來承接高邑縣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二是選好授課老師。向老百姓授課,就得要求授課老師要接地氣,在授課老師的選用上,要多挑選實踐經驗豐富的一線農業專家,授課內容要通俗易懂,避免培訓過后只混個證的現象發生。三是搞好交流學習工作。學習的形式不能只拘于課堂的形式,在進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期間,要多組織學員走出去,到農業發達地區去看一看,開闊他們的眼界,用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來帶動大家學習的熱情。
2.2 大力推廣先進技術促進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力提高的主要表現,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高邑縣在推進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2.2.1 普及農機實用技術。通過結合農時季節和農業重點項目的實施,大力推廣農業機械耕地、整地、播種、收獲等農機作業,普及農機深松、植保機械等田間管理機械化技術,大力提升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
2.2.2 落實好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組織和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和農業機械化深松項目,努力提高現有的農機裝備水平,提高農業機械使用率,對農機大戶進行有效的扶持,同時也要對農機合作社及農機專業服務公司等機構進行大力扶持,多管齊下,以標準化及規模化的標準來推動農機服務行業的順暢運作。
2.2.3 充分發揮農機大戶的作用。充分發揮農機大戶良好的示范帶頭作用,不斷強化其信息服務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以便其能順利地進行跨區域及訂單作業,同時達成對農業機械化的專業分工,并對不同區域資源進行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好特色農業機械化設備,使其使用及經營效益均獲得良好提升,實現高邑縣農業機械化全新發展的目標。
2.3 全力推進農業經營規模化發展。農業規模化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前提條件和基礎,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途徑。走好農業規模化發展之路,高邑縣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3.1 推進土地適度流轉工作。在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制原則的基礎上,合理有序地進行農民土地確權工作,以及順暢地執行三權分置的改革舉措,對農民應有的土地權益進行確認,讓農民安心,放活土地經營權,推進土地的適度流轉。
2.3.2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上用力。農業規模化經營需要有人有組織把農民發動起來,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帶動農戶從分散化經營走向規模化發展的主體。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實施時間還短,合作社運行還
不完善,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我們去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并建立相關的保障措施,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充分發揮,使其成為與農民息息相關的利益聯結體,使得農業發展的各種要素(如資金、土地及勞動力等)獲得良好的融合,推動土地規模化發展。